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新證據表明:三四萬年前古人進入青藏高原腹地

最新證據表明:三四萬年前古人進入青藏高原腹地

原標題:最新證據表明:三四萬年前古人進入青藏高原腹地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人類從什麼時候登上這一高寒地區生活一直是個謎。現在,科學家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人類是在大約4萬—3萬年前征服這一高海拔極端環境的。相關論文北京時間11月30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上。


完成這一發現的是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課題組。他們與西藏文物保護研究所合作,在藏北羌塘高原發現一處具有原生地層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尼阿底(Nwya Devu)。該遺址海拔4600米,是一處規模宏大、地層保存完好、石製品分布密集、石器技術特色鮮明的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是迄今青藏高原最早、世界範圍內最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以往的發現不能確定年代


3萬年前,人類幾乎征服了亞洲的每一處未被冰蓋覆蓋的土地,甚至已經能在北極圈的邊緣定居。青藏高原則因其惡劣的環境而成為最後一片無人之境。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年均溫度接近冰點,空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處的一半,對人類生存構成極大的挑戰。


青藏高原風化剝蝕嚴重,人類活動證據難以在地層堆積中完整保存。以前在青藏高原邊緣的青海地區(海拔3000—3500米)曾發現過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但在西藏只有地表採集的石製品,未能發現有地層依據、年代明確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出土了以石葉為技術特徵的文化遺存

「尼阿底遺址是西藏首次發現的具有確切地層和年代學依據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保留著目前青藏高原最早的人類生存證據。」論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副研究員張曉凌說。


尼阿底遺址出土了以石葉為技術特徵的文化遺存。石葉技術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獨特工具製作技術,具有預製石核—定向剝片—系統加工等固定的操作鏈流程,其製品規範、精緻、鋒利,是代表人類石器技術和認知能力的一座高峰,為征服高原等極端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技術裝備。這一技術體系被認為是早期現代人的文化標識,主要流行於非洲、歐洲、西亞和西伯利亞等地,在中國北方的少量遺址亦有所發現。尼阿底遺址的這些的材料,為揭示不同地區人群的遷徙、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證據。


尼阿底遺址考古的最大挑戰是年代的測定


高星、張曉凌博士帶領的科研團隊自2011年以來八上青藏高原,開展了系統的考古調查。


「這項研究的最大挑戰就是年代測定。」高星說,由於沒有發現動物化石和木炭等便於測年的樣品,課題組在埋藏遺物的地層中系統提取了石英砂開展光釋光測年。經過多次取樣、現場信號檢測測量、多個實驗室對比測試和分析校對,獲得了三組相互支持、可信的年代數據,最終將古人類生存的年代測定為4萬—3萬年前。

另外,對尼阿底遺址地層的劃分和文化層的辨認也是難點。在湖濱沉積、坡積、風沙堆積、風力剝蝕、雨水改造、凍融等營力作用下,遺址的堆積過程十分複雜。研究人員分辨出三個沉積單元,確定最下面的層位是埋藏石製品的原生層位,對遺址的形成過程和各層位之間的相互關係做出了合理、令人信服的解釋。他們還結合古環境信息和分子生物學的成果,指出古人類在遺址活動的時期處於末次冰期的間冰階,氣候相對溫暖濕潤,這為人類的遷徙和生存提供了環境和生態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2](外代二線)俄羅斯民俗歌舞
【微特稿·社會與生活】迎聖誕,英國推出會唱歌郵筒

TAG: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