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境內一條國際通航運河,全長175公里,這個是溝通亞非歐三個大洲的主要交通航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這裡引發戰爭也不足為奇。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第二次中東戰爭也可稱為「蘇伊士危機」,1956年10月29日英法為奪得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和以色列聯合起來對埃及發動戰爭。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運河開通以來一直是英法控制的,二戰結束後埃及廢除了英埃條約,英法力量相對減弱還同意分批從埃及撤軍,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英法為重新控制蘇伊士運河,策劃召開對運河實施「國際管制」的會議,會議上沒有通過任何協議,英法將蘇伊士運河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最後也被否決。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在這種情況下,英法決定採取武力來解決問題,因為意識到兵力不足,決定和以色列聯軍作戰,而以色列對埃及不准它的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的做法不滿,就同意了英法的提議。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開戰前,以色列軍隊共有10萬人、坦克400輛、火炮150門、作戰飛機155架,而埃及的兵力相對較弱,而且埃及的很多飛行員還在接受訓練,並不能真正實戰。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點,由沙龍上校指揮的以軍第202傘兵旅在法國空軍的支援下開始了戰爭,埃軍司令部接到前線報告後,立即迎戰。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最終英法兩國以失敗告終,以色列也在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島,但是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自身目的。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失敗的原因是英法以三國的行動遭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指責,美蘇兩國均介入此事件,並對三國施加壓力,最後被迫接受停火決議。

第二次中東戰爭:一國軍事獲勝一國政治獲勝,美蘇卻是背後大佬

但埃及取得了政治上的勝利,在美蘇的干預下贏得了蘇伊士運河的全部主權,這場戰爭也標誌著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成為真正主宰中東乃至全世界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話檔案 的精彩文章:

從運動員進軍演藝圈和妻子聯手參演,家庭型男也愛慈善活動
他是與卓別林齊名的「冷麵笑匠」,從雜技小丑到影星後敗於酗酒

TAG:大話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