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影像與近代史工作坊

影像與近代史工作坊

影像與近代史工作坊(第一期)

主題:影像與近代歷史敘事——以德國魏司夫婦中國西南紀行為中心

主辦方:北外歷史學院、《東方歷史評論》

時間:2018年12月11日14:00—17:00

地點:北京外國語大學東院行政樓504室

主持人:李雪濤,北京外國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教授

近代來華德國人影像資料對近代史研究的意義

引言人:Ramon Wyss,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原國際事務副校長、教授,原德國駐中國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弗瑞茲·魏司之孫

百年前的中國之旅與生活——魏司夫婦的影像和回憶錄

與談人:

黃新路,四川大學出版社編審、原外語編輯室主任

珍稀影像資料中的歷史真相——以編輯出版《巴蜀老照片》為例

曾璜,原中國特稿社(新華社)圖片主編、高級編輯

早期來華德國攝影家和他們的作品(1850-1949)

姚斌,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西方影像中發現中國歷史——以庚子事變為例

李禮,《東方歷史評論》執行主編

他者的視角和啟發——西方影像里的中國近代史

【主題】

照相技術是現代科學精神和科學知識不斷發展的產物,也是人類圖像信息記錄、保存史上的突破性進步。這項記錄生動而真實的發明對這一時代留給後世的記憶產生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近年來,影像史料受到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關注。與傳統歷史研究著重於文字的文本(text)不同,這種新的語言形式,能有效彌補文獻史料的不足。透過影像敘事文本的解構,挖掘影像的構成及背後的多重意蘊,有助於理解政治、社會、文化等發展脈絡,重構近代史的精彩畫卷。

「巴蜀」是對中國西南地區的古稱,包括今天的四川省、重慶市和雲南省等地區。一百多年前,中國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變革之中。弗瑞茲·魏司(Fritz Weiss,1877—1955)偕妻子海德維希(Hedwig Weiss-Sonnenburg,1889—1975)來到中國西南地區,先後擔任德國駐中國重慶、成都、昆明總領館總領事。出於對中國及其人民的興趣,也出於對當時新興科技的愛好,他們用文字和圖片記錄下了他們當時的所見所聞,這使我們得以在100多年前中德關係發展中尋求到更多的光明。

魏司夫婦生活、遊歷時候用「鏡頭」留下的精彩照片,保存了大量關於重慶、四川、雲南等地的珍貴歷史畫面,從中可以了解到近代中國西南地區,特別是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縴夫、江上行船人家,和尚、道士、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還有一些如今已經不復存在的古迹古建築,比如五福宮、萬州古橋、長江三峽棧道等,具有極大的史料價值。「鏡頭」下記錄的許多場面,與當前中國的快速發展相比,似乎已經不僅僅只是百年之遙,而是可以「觸摸」到的真實歷史圖景。

透過這一百多年前的影像資料,我們究竟能看到什麼不一樣的巴蜀地區?他們「鏡頭」下的視覺歷史敘事,折射了什麼樣的中國和德國形象?從中我們可以窺見怎樣的晚清和民國期間中德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這些影像史料又能給中國近代歷史和社會文化研究帶來什麼樣的啟發呢?我們特邀弗瑞茲·魏司之孫、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原主管國際事務的副校長、理論核物理學家Ramon Wyss教授,以他祖父母一百多年前在中國西南紀行的影像史料為中心,詮釋影像與近代中國的歷史敘事。歡迎自由參加。

地點:北外東院行政樓504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歷史評論 的精彩文章:

東方歷史沙龍(154)人與媒介:傳播如何「編織」中國近代史
從蔣介石日記看全面抗戰爆發

TAG:東方歷史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