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精品推介: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魚藻紋葵口盤

精品推介: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魚藻紋葵口盤

古往今來,我國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器大國,甜白釉、青花釉里紅瓷、青花瓷、官窯白瓷等聞名於世,是中華民族偉大而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世界瓷器的里程碑。藍釉作為中國特產奢侈品之一,千百年來瓷器通過各種貿易渠道,傳到各個國家。特別是精美的青花瓷,被視作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爭相收藏。

青花瓷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土礦為原料,在瓷器胎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青花瓷最顯著的特點是其清幽淡雅的呈色、豐富多彩的圖繪裝飾及其所承載的獨特的社會審美觀與文化,這也是其成為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瓷器之一的要素。在中國陶瓷歷史中,青花瓷成熟於元代,盛行於明清兩朝,經過元明清的鼎盛發展,成為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也確立了其在我國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清代龔軾在他的《陶歌》中這樣稱讚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青花瓷無論從用料、紋飾、燒制時間還是製作工藝上都極為考究,青花原料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其紋飾豐富多彩,明凈素雅,頗有中國水墨畫的藝術魅力,且永不退色,既有實用性又極具藝術觀賞性。故古代平常人家多將青花瓷用作日用瓷,堅硬、耐磨且不易損壞。而書香門第、官宦人家大多將青花瓷作為裝飾品,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所以青花瓷在古代的使用頻率是相當高的。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明清時期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以製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展到了巔峰;清乾隆以後因粉彩瓷的發展而逐漸走向衰退,雖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最終無法延續康熙朝的盛勢。總的說來,這一時期的官窯器製作嚴謹、精緻;民窯器則隨意、洒脫,畫面寫意性強。

宣德御瓷燒造始於洪熙元年九月,終於宣德十年元月,期間宣德五年九月停燒,至八年再度恢復。每一件宣德御瓷均經過苛刻的篩選之後方可上貢,品格自然不凡,以致深獲得世人無上推崇,生出「惟宣德款制最精」之感嘆。

深圳永樂近日就有幸徵集到了一件明宣德青花瓷器——青花魚藻紋葵口盤,此青花魚藻紋葵口盤,折沿、深腹、圈足,胎質看似稍粗,然手感卻滑膩,露胎部分布滿自然的鐵斑以及火舌紅。口徑:32.3cm通高:6cm底徑:21.5cm,其形端莊秀雅,簡潔清新,呈葵瓣花口,盡顯曲線變化之佳妙。典型的蘇料發色,幽藍亮麗,濃艷處略凹,並閃爍出斑斑錫光,釉汁凝潤泛青,胎骨堅緻細薄,執之品鑒,纖巧細膩,整體氣勢清晰怡人。縱觀之下,不愧為宣窯之曠世雋品,極負盛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永樂文化 的精彩文章:

民國孫像壹圓開國紀念幣再掀近代錢幣收藏潮

TAG:深圳永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