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古玩鑒賞:什麼樣的乾隆通寶可以突破百萬大關

古玩鑒賞:什麼樣的乾隆通寶可以突破百萬大關

清朝的貨幣,特點是各地使用的貨幣並不統一,尤其是各省鑄造的銅錢,只在本地流通,因此各省對貨幣調整的措施具有本地特色,且在同一時期內,各地又有不同。

清代前期京師是全國的金融中心,中央直屬的鑄幣局設在京師,戶部的寶泉局和工部的寶源局。這是終清一代,一直沿續的格局。中央政府調控貨幣的部分措施,主要通過設在京師的兩個鑄幣局,以及眾多的錢莊、銀號、當鋪來完成,因此,透過京師貨幣供需的變化,也可以看到政府貨幣政策推行的全過程。

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高宗,年號「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而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封建社會裡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

乾隆通寶銅幣,銅幣內方外圓。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對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此幣為「泉」字 。錢幣包漿自然,品相完好,使用流通痕迹明顯,幣面磨損度更是顯示出厚重的年代感,極為稀少和珍貴。

乾隆通寶連寶泉、寶源在內先後有29局開鑄,多用黃銅與青銅,也引進國外洋銅澆製法。銅幣絕大部分為小平錢,新疆紅錢有部分當十錢,寶泉、寶鞏發現有大錢,但應為開爐或後鑄花錢,非行用品。

2014年8月10日,澳大利亞考古愛好者在澳大利亞北部海域一座偏遠島嶼發現一枚乾隆通寶,這或許是見證澳大利亞土著居民與中國貿易商在18世紀進行交易的首個物證,是目前證實中國商人曾到訪澳大利亞北部進行海參交易的證據。

時光荏苒,古代錢幣也隨之悄然的流失,逐漸的銷聲匿跡,保存至今的更為罕見了。貨幣在一個國家的發展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具有重要的考證意義,從貨幣政策上也可以了解出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此乾隆通寶是具有代表性的銅幣,一直受到收藏家們的追捧,是收藏價值高,升值空間高,不可多得的珍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古閑聊 的精彩文章:

鑒賞:戶部大清銅幣當制錢十文
出價698次 拍出1428.2萬元高價黃花梨

TAG:大古閑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