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古籍中發現樂山大佛背後竟另有乾坤,其中隱藏令人不敢想像的秘密

古籍中發現樂山大佛背後竟另有乾坤,其中隱藏令人不敢想像的秘密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餘公里。它是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的一尊大佛,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總高約71米,是我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這套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保護作用。

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這是非常巧妙的技藝。

大佛左側就是著名的棱雲棧道,從這裡可以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在此抬頭仰望大佛,會有仰之彌高的感覺。大佛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棧道沿著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曲折九轉,從這裡方能登上棧道的頂端。登頂之後會來到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凌雲山的山頂,此處可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遠看髮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

樂山大佛始鑿於唐開元元年,據說建造這座大佛,總共歷時90餘年,建高近百米,面積約8平方公里,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在當時人們建造大佛並不是為了發展什麼旅遊業,而是因為大佛腳下的這條江乃是三江交匯處,水流非常湍急,當年這裡經常發生沉船事件,甚至有時候十船九沉。

相傳當時的朝廷為了鎮江水而建了這麼一尊大佛,神奇的是,這大佛建成之後,這裡就再也沒有發生沉船事件了,水流也平緩了。當然,傳說到底是否為真我們無從知曉,或許當時修建大佛的同時也改變了水流,這是一項治水工程。

查閱古籍時,在一些資料中發現甚宋朝時期整個中原都爆發了大型瘟疫,那時大佛忽然雙目流出淚來,淚水流入江中,整個江水都差點決堤了從那以後,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兒,瘟疫忽然慢慢的消失了,這大佛也漸漸的睜開了眼睛。之後大佛周圍峭壁處留下了一些古代監獄,而這些監獄中還曾經關押過一些東西,但關押在裡面的並不是人類。

因此,有人推測樂山大佛的建造的背後另有乾坤,其中隱藏令人不敢想像的秘密,當初建造大佛並不是為了鎮江水所用,而是為了鎮壓某些東西。相信神話終究是神話,它的真實性無法考證,而且可能會給人帶來一些誤區。總而言之,不管這是用來做什麼的,終究它代表的是正義和安定就夠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來歷史很好看 的精彩文章:

山東一座千年古墓中發現姜子牙神秘銘文,專家說:將徹底改寫歷史
古籍中記載大禹曾意外得到一本治水天書,據說其中暗藏著神的秘密

TAG:原來歷史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