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G-打響新一輪反圍剿戰爭!

5G-打響新一輪反圍剿戰爭!

1

上周海外市場風雲變色,美國一方面加緊了5G牌照的發放,一方面推動了新一輪的對華技術禁令。

最新的動作是,美國正全力遊說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個國家,建立反華軸心國聯盟。

相信讀過歷史的朋友都記得,二戰期間,德、意、日三國組成了軸心國,與英美法的同盟國激戰多年。

沒想到,今日美帝竟要和這軸心三國組成新的聯盟了。

一切都是利益。

當然,美國的遊說手段不是光靠嘴巴的,還有胡蘿蔔:盟友們只要棄用華為、中興的設備,美國政府將提供相應的政府資金支持和補貼。

早前有媒體報道說,對於美國的行動,某些歐洲運營商是有怨言的,畢竟華為的設備性價比更高,在商言商,他們也不會太在乎所謂的「國家安全風險」。

某義大利電信公司的董事長便高調說:「我們無法略過華為,因為他們是全球具有領導地位的大廠,這麼做讓我們很為難。」

不過在君臨看來,這些都不過是討價還價的手段罷了。

錢給夠了,一切都好說。

最近的消息,繼澳大利亞之後,紐西蘭也下達了封殺令。

路透社報道,11月28日,紐西蘭電信公司Spark New Zealand表示,紐西蘭通訊安全局已否決該公司使用華為5G設備的申請,理由是構成國家安全風險。這是紐西蘭國內第一家被拒的電信商。

今年8月,澳大利亞成為第一個明確禁止華為提供5G技術的國家,理由也是存在安全風險。而在澳大利亞的4G市場,華為的份額曾經高達55%。

說實話,對於澳大利亞、紐西蘭這樣的國家來說,中國與之並無軍事、安全、邊界的衝突,所謂「安全風險」,更多是美國的要求罷了。

面對美帝在世界範圍內的合縱連橫,企圖打造一個反華的軸心國聯盟,我國的形勢顯然是艱難的。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是時候,吹響5G反圍剿戰爭的號角了。


2

新政策陸續出台。

首先是中央層面,5G頻譜劃分接近確定,廣電進場。

27日進行的「2018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透露了我國5G頻譜的劃分方案,信息說的比較具體,顯示各方利益格局已基本談定。

在5G投資的進程中,有幾個關鍵節點:

前期:頻譜劃分、牌照發放——對應的是主題投資,資金進場,熱度不斷升溫。

中期:運營商設備採購、基礎設施建設——對應的是設備、天線、射頻、光模塊、PCB等供應鏈的業績爆發。

後期:網路運營、新應用落地與普及——對應的是智能手機、無人駕駛汽車、VR遊戲、8K高清視頻等應用的爆發。

頻譜劃分,則是5G投資浪潮拉開帷幕的啟動點。

君臨在前面的文章中分析過,頻譜相當於高速公路的等級,不同的頻譜對應著不同的技術要求、資金投入要求,還有你能承載的服務能力。

因此,頻譜劃分,就相當於是地盤劃分。

那麼,什麼地盤是最好的呢?

3.5GHz頻段附近是所有運營商打破頭都想拿到的最優選擇。

從上個月開始,全球的5G頻譜拍賣進入了一個小高潮,歐洲和美國、韓國等相繼進行了第一輪的5G頻譜拍賣工作。

對於他們來說,拍下一個5G頻段,就相當於是拿到了牌照。

截止2018 年11 月,已經至少在一個頻段內完成了5G 頻譜分配或拍賣的國家包括:芬蘭、義大利、愛爾蘭、拉脫維亞、韓國、西班牙、英國、美國、挪威、捷克、阿聯酋、沙烏地阿拉伯等。

頻譜的拍賣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至少要半年才能完成。

目前來看,這些已拍賣的頻段,大多數是一些相對較差的頻段。

比如美國,目前第一輪拍賣的,是高頻毫米波頻譜,歐洲則主要是700MHz附近的低頻段。

最好的3.5GHz中頻段將會留在後面。

綜合多方信息,我國近期出台的5G頻譜劃分將會一次確定,大致如下:

軍方:4960-5000MHz頻段;

廣電:4900-4960MHz頻段。

中移動:2515-2595MHz、4800-4900MHz頻段;

中聯通:3500-3600MHz頻段;

中電信:3400-3500MHz頻段;

很明顯,最優選擇的3.5GHz中頻段,被分到了聯通電信名下。

這是意料之中的,一直以來,基於均衡競爭的原則,聯通與電信都能獲得相對較好的資源分配。

比如在3G的時候,聯通拿到了WCDMA,電信拿到了CDMA2000,這兩種制式都是當時技術比較成熟的方案,已經在歐洲和美國廣泛應用。

中移動則被分配到了當時技術尚未成熟的TD-SCDMA,承擔起支持我國自主通信技術發展的艱巨任務。

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嘛。

這次也是同樣道理,最好的中頻段給了聯通與電信兩個小兒子,大兒子移動則分到了相對較差的高頻與低頻段。

令人意外的是,廣電也分到了一塊肉。

作為比中移動更高的頻段,廣電的這塊肉並不好啃,但有總比沒有好。

當上周消息傳出來之後,廣電系的股票迎來了一陣狂歡,這確實是市場沒有想到的。

今年6月份的時候,市場關注的焦點,還是電信與聯通會不會合併,會不會通過集中資源的方式,打造一個更具有競爭力的5G通信網路。

因為過去的20多年來,中國電信市場的特點就是:中移動越來越強,聯通、電信與移動的差距越來越大。

我們看2017年的財務數據:

中移動營收7405億元,凈利潤1143億元;

中電信營收3662億元,凈利潤186億元;

中聯通營收2490億元,凈利潤4.3億元。

電信+聯通的總營收只有6152億元,等於移動的八成;利潤合計190億元,不及移動的一個零頭。

這充分說明,電信運營商這門生意,追求的是規模效應。投入成本是固定的,用戶規模越大,收益越高。

聯通營收佔了中國電信市場的近兩成,尚且只能徘徊在盈虧平衡線上。

要是再擠進來一個分吃的,會是什麼結果呢?拍腦袋都能猜到。

不管怎麼說,高層貌似已拍板。

在貴陽舉辦的「智慧廣電」建設現場會上,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聶辰席公開表示:

「在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和親自推動下,工信部已經同意廣電網參與5G建設,國網公司正在申請移動通信資質和5G牌照。

如何抓好5G時代機遇,是全行業的重大課題。這方面,只有早謀劃、早動手、積極搶佔制高點,才能贏得發展先機。」

對於廣電來說,能拿到一張牌照,固然可喜可賀,但面臨的困難也是相當多的。

首先是錢的問題。

當年,4G建設的第一年(2015年),中移動的投入是791億元,中電信的投入是493億元,中聯通的投入是335億元。

而目前的廣電網路,一年的營收也就幾百億元,據說申請5G牌照的主體國網公司,其註冊資金僅為100億元。

可以說,把全副身家都拿出來,也未必夠一年的5G網建設需要。

當然,對於廣電來說,錢還不是最大的困難,有了牌照,還怕不能找到投資方?!

有政府擔保,銀行貸款、發債、股權融資,都是路子。

更困難的,是人的問題,包括技術人才與服務意識。

廣電在通信運營方面的人才積累,是零,那麼要如何在短期內跟移動們去競爭呢?

廣電過去是壟斷經營,服務意識比移動、電信、聯通們更弱,如何才能獲得用戶的信賴?

可以說,跟三巨頭相比,廣電沒錢、沒人、沒有技術和服務,怎麼看都是吃西北風的角色,那麼政府又是怎麼考慮的呢?

很可能是被逼的。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廣電正有被時代所拋棄的趨勢。

2017年,全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2.14億戶,比2016年(2.28億戶)減少0.14億戶,同比下降6.06%。

同時,受有線電視用戶減少和外部競爭影響,2017年有線電視網路收入834.43億元,比2016年(910.26億元)減少75.83億元,同比下降8.33%。

看電視的人在減少,有線電視收入在下降,一切都顯示,廣電大勢已去。

試想,到了5G時代,8K高清都能經過通信網路在線直播了,還有AR、VR等一系列的視頻內容變得成熟,誰還會付費有線電視呀?!

正是這種技術變革的大趨勢,讓廣電系統有了強烈的求生慾望,5G牌照這事,你看著辦吧,否則一哭二鬧三上吊就不好看了。

於是牌照就這麼到手了。

話說回來,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廣電即使拿到了5G牌照,也不會貿貿然的搞全系列的電信服務,更多將聚焦在「網路視頻」這塊的基礎設施優化上。

走差異化道路是一條必然的選擇。

另一方面,廣電不管能不能賺到錢,起碼對於上游的5G設備、零部件供應商來說,是件大好事。


3

第二件大事,據北京市副市長王寧在11月27日召開的「2018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透露,北京正在籌劃5G產業基金。

據王寧介紹,今年6月份,北京就啟動了一個北京科技創新基金,母基金達到300億元,接下來5G產業基金也在籌劃當中。

這顯然是一個重大的政策信號。

北京會出台這樣的政策,跟首都智慧城市的建設需求、2022年冬奧會等有重要關係。

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這個政策會不會從地方,上升到中央層面。

過去我國在重點產業的扶持方面,有過多種手段,其中近年來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大基金」方式的股權投資。

比如半導體行業,發起成立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一期資金規模一千多億元,二期基金正在募集,預計也將有1500-2000億元。

這還僅僅是中央層面的,各地方跟風而起的半導體基金每個數百億元,加起來估計有萬億元的規模。

如此龐大的資金推向半導體市場,對整個行業的發展無疑是一股強大推力。

如今北京發起5G產業基金,會不會進一步上升到中央層面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4

地方層面,各地支持政策和運營商動作頻頻。

月初是上海,月中是太原,月底是北京,紛紛發布政策文件,要爭取成為國內最先一批5G商用城市。

比如《上海市推進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 年)》指出:2020 年,要完成1 萬個5G基站規模部署,率先開展商用。

接著是運營商方面。

11月21日,重慶移動在兩江新區建成重慶市內第一個5G連續覆蓋試驗區,預計本月下旬面向廣大市民開放免費體驗。

重慶移動5G試驗區覆蓋面積達2.4平方公里的區域,5G速率可以穩定在10Gbps以上。

中國移動還在海南開通了首個5G 基站。

業內信息顯示,中國移動在海南省海口市部署的這個5G基站,不僅僅架建了一個基站,同時還完成了完整的5G網路部署,這也標誌著海南正式進入到5G網路預商用時代。

這個基站採用4.9G頻段,基於多天線Massive-MIMO、新編碼LDPC/Polar等技術,峰值速率超過10G,單用戶峰值速率達到1.43G,是4G網路的10倍以上,時延達到10毫秒以下。

雖然還沒有正式發牌,但各大運營商的緊迫感是不言而喻的,畢竟每十年一次的大規模技術升級,就相當於是一次格局的重新洗牌。

未來能不能分到更大的市場蛋糕,盡在此一搏。

而另一個運營商中電信,甚至將業務觸角伸到了國外去。

菲律賓政府已經正式確認,由中國電信及其菲律賓當地合作夥伴組成的Mislatel 財團中標成為菲律賓第三家電信運營商。

Mislatel 此前承諾,將在未來五年投資超過2500 億比索(47.4 億美元),並在其五年期計劃結束時,實現服務覆蓋菲律賓1.05 億人口的84%。

三大運營商中,中移動發力技術、中電信發力國外,都動作頻頻,那麼聯通在幹什麼呢?

在忙著打價格戰。

我們知道,三巨頭中,聯通是最弱的,客戶量最少、營收最少、利潤最低。

前面說過,運營商這門生意,投入成本是固定的,要想賺錢,唯一辦法就是擴大用戶規模。

2017年初的時候,聯通的4G 網路利用率只有15%,遠達不到合理的產能利用率,因此活的很艱難。

於是當時,他們推出了一個政策:不限流量套餐。

效果立竿見影,到2018 年三季度,中國聯通所有移動用戶的DOU 約為6.45GB,是2017 年同期的2.5 倍。

這也逼得電信和移動在2017年9月、2018年4月相繼加入了價格戰。


5

中央、地方在努力,運營商在努力,設備商也在努力。

華為自不必說。

早在10月份的時候,任正非就在華為上海研究所發表了一個著名的動員演講:

5G是通信設備行業的「上甘嶺」,5G這一戰關係著華為的生死存亡,所以一定要在這場戰爭中不惜代價贏得勝利!

這才有了近兩個月,海外硝煙瀰漫之中,圍牆高築之下,華為一舉拿下了業界最多的5G設備訂單數量(22個5G商用合同,賣出了1萬多套5G基站)。

今天說說中興通訊

和華為比,中興在海外的進展要慢幾拍。

畢竟上半年被美國制裁,幾乎休克,一切業務暫停,這種局面也是情有可原。

你要明白,對於外國運營商來說,當下跟中興合作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萬一再來一次制裁,受影響的不僅是5G布局被迫放緩,還有可能是投資的打水漂。

也因此,中興此後將戰略的重心,轉移到了國內,海外基本處於無為而治的狀態。

直至最近的消息傳出,中興終於拿到了第一份的海外5G商用合同,合同是跟英屬海峽群島的運營商Jersey Telecom達成協議,為其建設一張5G移動網路。

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夠拿到一個5G商用合同,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

雖然這個合同,含金量有點低。

諸位或許不太清楚「英屬海峽群島」是個什麼概念,這個群島在英吉利海峽,算是英國的屬地,面積只有194平方公里。

人口,則只有16.4萬。

也就是說,這不過跟中國一個小鎮差不多大小的地方。

如此地方,合同金額當然不會大,也就是塞牙縫的錢,但對中興來說,仍算得上是黑夜中的一縷亮光。

更要值得肯定的,是中興的技術進步。

仍是在「2018 未來信息通信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中興的全球市場總監陳志萍在演講中提到:

截至目前,中興基於3GPP標準的系列化5G產品已經進入到「ready」狀態,已經有了滿足全球第一波5G商用的運營商所需的端到端的5G解決方案。

尤其是,中興的晶元研發能力獲得了新的突破。

她介紹了兩款中興自研的晶元:一款是多模基帶晶元,另一款是數字中頻晶元。這兩款晶元分別實現了10納米和7納米的設計製造水平。

從現場PPT看來,中興的5G基帶晶元SoC已經做到10納米製程、支持5G/Pre5G/LTE/UMTS/GSM、高集成度、功耗最低、具備大的交換與傳輸能力。

傳統上,業界擁有5G基帶晶元設計能力的,只有高通、聯發科、英特爾、三星、華為,寥寥幾家。

如今,中興也趕上來了,無疑可喜可賀,不管技術水平離頂尖層次的還有多遠,總是好事。

當年華為海思的晶元剛出來時,也被人冷嘲熱諷,說發熱量大、不穩定,但士別三日,終於刮目相看。

只要努力,總有出頭天。


6

手機商也在努力。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的數據,2018年第三季度各大手機廠的排名為:三星19%、華為14%、蘋果12%、小米9%、OPPO9%、VIVO8%。

這六大手機廠佔據了全球手機銷量的71%,格局已基本穩固。

變化在於,華為在歐洲市場進一步上升,靠高端旗艦機P系列、mate系列的突破,拉近了和三星的差距;

小米全力推進國際化,在印度、歐洲市場都實現了突破,第三季度海外收入達223億元,同比增長112.7%,佔小米總營收的43.9%。

OPPO則把守著亞洲銷量冠軍的位置,整體市場份額為16%,略高於華為、VIVO,不僅在我國內地三線城市通吃,在印度、東南亞也相當成功。

當然,大家都知道,4G的格局已經穩固,要想進一步洗牌只能靠5G了。

於是各家公司紛紛秀肌肉。

華為拿出了代表業界頂尖技術的晶元,並試圖自研操作系統;

11月22日晚,小米總裁林斌通過一台小米MIX 3工程機發微博稱:「這可能是第一條5G網路下的微博吧」。

11月30日凌晨,OPPO也成功打通了全球首個5G手機視頻通話,OPPO的工程師們在視頻中高呼「Hello OPPO,hello 5G」。

OPPO老闆陳永明近日甚至表示,OPPO將加碼5G、AI,明年研發資金將達100億元。


7

還有上游零部件供應商的努力。

今天要分析的公司,叫通宇通訊(002792),基站天線行業的本土龍頭之一。

為什麼要關注通宇?

三個原因:

第一,5G比之於4G,最大的變化就是無線信號端,尤其是天線。

5G 基站引入了大規模陣列天線技術,即Massive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輸入多輸出)技術。

這種技術旨在通過更多的天線,大幅提高網路容量和信號質量,原理上可類比高速公路拓展馬路道數來提高車流量。

根據業界預計,由於技術的變革,5G 天線市場空間有望大幅增加。

未來5年,全球5G宏基站天線市場將達到1217 億元人民幣,高峰建設期(2020-2021 年)預計市場空間將超過300 億元人民幣/年。

這個數字將是4G時期的數倍,可以說是5G最受益的板塊之一。

第二,看行業競爭格局。

根據全球權威第三方研究機構ABI Research 發布的2017 年全球基站天線市場數據,2016 年各大廠商佔比分別是:

華為31.6%、凱瑟琳21.0%、康普15.2%、安費諾7.3%、RFS5.2%。

很明顯,設備商華為是行業龍頭,份額遙遙領先,而且,華為的天線是自產的,不向外採購。

而其他幾家,都是具有數十年歷史的外資天線公司,主要為愛立信、諾基亞等服務。

咦,通宇呢?

咋影子都沒看見?

別著急,就全球市場份額來說,我國的天線製造商還處於三線陣營。

不過天線這個行業,你說技術門檻有多高呢,也不見得,嚴格說來,是個有一定技術含量+勞動密集型的行業。

對設備採購商來說,成本是個不可忽略的考量因素。

凱瑟琳、康普這些外資天線廠,技術是有的,但也不見得高不可攀,能夠佔據這樣的份額主要還是歷史積累,包括和外資設備商的長期合作、品牌信譽、質量等。

而國內廠商,一旦質量、技術各方面實現突破,打入外資設備商的供應鏈,憑藉成本優勢逐漸做大,就是個時間問題。

過去的中國手機產業供應鏈崛起,已經證明了這一規律路徑。

再看基站天線這個行業,四大設備商,華為、諾基亞、愛立信、中興,華為是自產自銷,另外三家都是對外採購的。

本土天線廠,有三家做的較大的:京信通信、通宇通訊、摩比發展

現在看大腿誰更粗——

京信目前是本土天線廠的老大,下遊客戶主要靠愛立信和諾基亞;

通宇排第二,下遊客戶主要靠諾基亞和中興;

摩比發展排第三,主要靠中興的訂單,今年也終於擠進了諾基亞的供應鏈。

朋友們都知道,今年毛衣戰如火如荼,打的天昏地暗,華為、中興在北美、日韓、澳新等西方市場都進不去,白白肥了愛立信、諾基亞、三星。

在這至暗時刻,最亮的一顆星則是天線行業——

2018 上半年,京信通信海外營收增長97%,摩比發展海外營收增長93%,通宇通訊海外營收增長102%。

這三家公司的海外營收,都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驅動力就是來自愛立信、諾基亞的5G天線採購訂單。

第三,看通宇這家公司的質地。

上面三家公司中,除了通宇是在A股上市,另外兩家都在港股。

通宇的創始人叫吳中林,早年是廣東省中山市郵電局的工程師,靠2000年的小靈通天線市場賺到第一桶金。

隨後研發出2G、3G、4G的基站天線,每一代上一個台階。

2014年,也就是4G時代,打入歐洲設備商的供應鏈,並在拉脫維亞設立歐洲生產基地。

2016年上市,並順手收購了一家芬蘭Prism公司,獲得業界領先的小型化濾波器技術,這種技術能夠融合進5G基站天線中,增強通宇的技術競爭力。

目前通宇有3 個國內生產基地(中山)、2 個歐盟分公司(拉脫維亞、芬蘭),是華為、中興、諾基亞、愛立信等系統設備商認證的全球供應商。

2017年,通宇來自海外的營收佔比,只有23.51%;

2018年上半年,來自海外的營收貢獻已經高達48.45%,其海外搶蛋糕的能力可見一斑。

事實上,如果將通宇的業務劃分成國內、國外兩塊來看,簡直就是冰火兩重天。

國內,受制於5G過渡帶來的業務斷檔,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39.43%,毛利率跌到17.92%,慘不忍睹;

國外,得益於諾基亞、愛立信在北美收穫的巨額訂單,上半年營收增長102.36%,毛利率高達44.65%,喜氣洋洋。

兩者一相加,雖然業績數字仍在低谷徘徊,但顯然反轉已經無限逼近了。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一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

更多信息可關注「君臨」獲取。

作者:君臨團隊.

更多成長股分析、行業解讀盡在「中國新一代投資研究服務機構」——君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臨 的精彩文章:

雲計算-高增長的背後需要警惕什麼?

TAG:君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