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了追求時尚,他們發了瘋

為了追求時尚,他們發了瘋

菠菜們都看過《愛麗絲夢遊仙境》吧?

就是那個金髮碧眼的小女孩愛麗絲,在野外跟隨一個帶著懷錶的兔子先生,從樹洞里掉落到一片未知世界裡的奇幻冒險故事。

波叔,這麼老掉牙的片子我們早就看過了。

別急,其實今天要講的並不是這部電影,而是電影里一個很鮮明的角色——「瘋帽子」。

在影片中,最令波叔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個角色了。一頭紅紅的假髮,臉色蒼白,眼眶血紅,說起話來顛三倒四,卻能做出各種優雅的帽子。

雖然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是瘋瘋癲癲的,但在關鍵時刻他又勇敢無畏,不遺餘力地保護著愛麗絲,可謂是愛麗絲真正的朋友。

其實,這個形象也不完全是《愛麗絲》的作者卡羅爾虛構的。在歐洲歷史上,「瘋帽子」是真實存在。

好好的帽匠,怎麼就瘋了呢?

這還得從歐洲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河狸帽(Beaver hat)風潮說起……

在眾多動物皮毛中,能製成氈帽的種類其實並不少,比如羊毛、兔毛,但歐洲人偏偏就只愛河狸皮製成的帽子。

有多愛呢?

據說,17世紀的倫敦作家塞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曾在日記里寫道,自己年收入僅有350英鎊,卻仍然願意花費4.5英鎊去買一頂河狸皮帽子。

如此愛美,波叔佩服。

在16到19世紀中期的歐洲,河狸帽是大部分地區男士們的重要時尚單品。放眼現代,帽子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裝飾,但在當時的歐洲,卻是人手一帽的必需品。

況且河狸皮一向是皇室和貴族喜歡的服裝面料,蒙上了尊貴與紳士的氣息,任何紳士或是心懷抱負的人都想擁有一頂精緻昂貴的河狸帽。

正因如此,它們才極其珍貴,成為成功人士的象徵,甚至被視為傳家寶,在很多人的遺產清單中出現。

一個沒有河狸帽的人,就完全沒有社會地位。

到了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統治時期(1625-1642),每年單是帽子的消費量就達將近500萬頂。

除此之外,海狸還能分泌的一種帶有特殊香氣的液體,稱為河狸香,能用來製作藥物和香水,在當時也深受上流社會的追捧,是四大動物香(龍涎香、麝香、靈貓香和海狸香)中價格最低的天然動物香料。

歐洲人民對河狸的高需求量,直接導致了當地河狸的數量急劇下降。到17世紀末,歐洲大陸上幾乎找不到河狸了。

但這也沒有阻擋住歐洲人民追逐河狸帽的腳步,他們把腳伸向了富饒的新大陸——北美洲,於是毛皮貿易由此誕生。

歐洲人如此青睞河狸帽,是因為河狸皮保暖性能好,又舒適柔軟。最重要的是河狸帽防水,即使雨天也不會變形,加上款式都是高冠帶著大寬邊,在雨傘發明之前,這種帽子大受歡迎。

在形狀與色彩的持久度上,毛氈河狸帽也比任何其他毛皮或編織物更長,幾乎找不到替代品。

雖然河狸帽如此流行,但河狸皮毛並不是這麼容易處理的。想要製成一頂完美的帽子,制氈是關鍵又複雜的一步。

制氈就是讓動物的多層毛髮勾連在一起,這歸功於毛髮表面獨有的鱗片狀角質層細胞,這種結構在很多天然纖維中都找不到。通過這一步後,原本的皮毛會形成一片毛氈,不僅防水隔熱,還極難撕裂,是有制帽的理想材料。

但河狸皮供不應求,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迎合市場,只好採用廉價又難成氈的野兔皮毛來仿製這種帽子。

這種小動物的皮和肉的連接很緊,為了達到與河狸皮一樣的縮絨效果,歐洲人發明了一種處理方法——刷硝酸汞。

硝酸汞是有毒的物質,可讓皮肉分離。

由於汞有劇毒,加之這些黑心工廠的監管並不嚴格,帽匠們長期暴露在汞蒸汽中,神經系統受損,漸漸患上了神經性疾病,就會出現神智混亂、情緒狂躁、記憶力減退和顫抖等癥狀。

就這樣,好好的帽匠便瘋了。

在19世紀,人們對精神疾病的研究不多,很多醫生也無法解釋這些帽匠瘋癲背後的原因,人們只好乾脆稱之為「瘋帽病」。

好在人類總是喜歡追求更新鮮的事物,到了1830年,人們發現絲綢不僅廉價,也能有高貴華麗的質感,最終在上流社會火了起來,時尚風潮轉向了。

時尚給河狸帶來了災難,諷刺的是,最終拯救它們的還是時尚風潮的變化。

可愛的河狸們終於能從人類的魔爪中解放,直到20世紀40年代,用汞制氈的工藝才被禁止,帽匠們也終於不再瘋癲。

河狸這麼可愛,為什麼要殺他們呢?

人類啊,總是為了滿足一己私慾而去傷害大自然的生物,最終自己也受到了懲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波叔很忙 的精彩文章:

基因改命,你的孩子會成為「下等人」嗎?
185個人在這裡等死

TAG:波叔很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