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解放軍「合成營」有多強悍?只有一個缺點部隊卻毫不在意

解放軍「合成營」有多強悍?只有一個缺點部隊卻毫不在意

在目前的各類軍事媒體的報道中,「合成營」這個名詞變得越來越熱門:作為解放軍新一輪改革的產物,解放軍數目龐大的各種步兵營、坦克營等一線作戰單位彷彿一夜之間就被「合成營」這個全新的編製所代替了。那麼「合成營」到底是個怎樣的編製?它到底屬於步兵還是裝甲兵?它能夠像步兵那樣機動靈活嗎?它是否有重裝部隊那樣擁有強悍的突擊和機動能力呢?別急,接下來聽我一一道來。

(氣勢磅礴的「華北大演習」如果沒有準備階段,是打不出這種效果的,可未來的戰爭卻並不會給你這麼多準備的時間)

正所謂無數據無事實,咱們就先來看看在軍隊改革前,解放軍一個標準的、未經加強的摩托化步兵營總共擁有哪些家當:三個步兵連共編有194支步槍、54具40mm火箭筒、27挺輕機槍、9支狙擊步槍。營屬輕便炮兵連為6門82mm迫擊炮、4具營用型120mm火箭筒。營屬機槍連配有6挺12.7mm高射機槍、4挺12.7mm重機槍。此外,全營還配有41支手槍。這點武器編製數量在大規模的正面作戰中別說消滅敵人、就是遲滯裝備配備重型裝備的敵人都得付出極大的犧牲,想打得過對手不經過配屬加強是不行的。

(一直以來,82毫米迫擊炮都是摩步營賴以為生的「命根子」。假如沒有炮兵的加強,它將是唯一的曲射壓制火力)

那如果進行配屬加強的話又能夠加強多少東西呢?仔細算算,從紙面數據看起來似乎還還不錯:摩步營能得到一個10車制坦克連、一個6炮製榴彈炮連的加強。此外,反坦克、偵察、工兵、防化、搶修、駕駛等小專業理論上也是能夠以排為單位配齊的。

(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僅僅依靠緊急集合的速度是不夠的,裝載物資是戰備等級轉換必不可少的內容,足夠花去好幾天的時間了)

但是大家似乎忽略了一個問題:他們憑什麼非得按主助攻單位的需要來統一行動呢?這些軍兵種配屬單位的紙面數據看起來很好看,但實際上的協調根本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炮兵需要怎麼裝訂諸元才能打不到自己的主攻部隊?(要知道瞄準手一個哆嗦可能炮彈就落進步兵的進攻隊列里了)坦克駕駛員要怎麼樣才能保持合理的車速引導步兵攻擊?(車速快了跟不上、車速慢了又容易招火箭彈)步兵能不能及時地按照信、記號的規定為裝甲兵和炮兵指示目標?(例如按約定你要大綠色曳光彈、你卻手殘來了發紅色的……)總之,一支沒有經過大量訓練磨合的合成戰鬥群想迅速地形成戰鬥力無異於痴人說夢,幼兒園排練《我們的祖國是花園》都得拉著綵排好幾個星期呢……

(協同攻擊看似簡單,但是沒有大量時間的磨合,只能陡增損失)

大家在談到第一次車臣戰爭的時候都會說俄軍協調指揮不力等等原因,而當時俄軍協調指揮不力的原因就是由於各個部隊之間缺乏了解和協作。解決這種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在戰鬥中身處戰鬥位置的專業放在一起進行訓練和管理,解放軍的合成營則正是在這種大的環境背景下產生的。經過常態化的合同訓練,不僅部隊的作戰出動速度大大提高(以往可能步兵團與裝甲營的駐地有千里之隔,光是機動都得好幾天),部隊的獨立作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保證(一個連就算配屬一輛坦克也能少犧牲好多人)。

(坦克部隊是地面突擊群的核心,但是沒有步兵的話,光靠它也是玩不轉)

不過萬物有利必有弊,由於重型裝備大量地參與其中,這種常備化的合成部隊組織和訓練模式極為地耗費財力物力:以往的單一兵種部隊無論是從開支花銷還是到訓練組織常常採用一個標準「一刀切」的方法,但合成部隊的組織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現在相信大家都知道為什麼大量的營連指導員都開始「轉崗」去學習自己不熟悉的專業了吧?

沒辦法,都是形勢逼得,畢竟「兩條腿一桿槍」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派 的精彩文章:

日本靠F-35和載機驅逐艦要重溫舊帝國海軍夢?痴心妄想
解放軍未來的作訓服長什麼樣?形象已初露端倪

TAG:迷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