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好吃還能治病,古代御醫研製的宮廷點心美食!

好吃還能治病,古代御醫研製的宮廷點心美食!

原標題:好吃還能治病,古代御醫研製的宮廷點心美食!


宮廷食譜醫方是中國傳統醫學珍貴而神秘的組成部分,在中國的飲食發展史上,帝王與權臣貴族起了最大的推動作用,最好的美食總是首先出現在帝王與貴族的豪華筵席上。


中國的歷代御醫為了帝王的養生保健可以說傾盡才智,這些滲透了中國古老文化精髓的獨特配方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最大程度的滿足了身體需要。


銀杏南瓜餅


歷史來源:魏文帝的甄氏有一次感染風寒,咳嗽不止,太醫診斷是由於肺腎虛弱導致咳嗽喘息,於是開出藥方的同時又推薦了這道小甜餅。銀杏南瓜餅用料簡單,香甜美味,最適宜作為飯後甜品。南瓜可以潤肺健脾,鎮咳化痰。銀杏(又稱白果)有消痰止咳、溫肺益氣、定喘的功效。


八珍糕


歷史來源:光緒六年九月的一天,西太后慈禧由於嗜食油膩肥甘而病倒,不思飲食、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大便溏瀉、悶悶不樂。太醫李德生率眾太醫會診,認為是脾胃虛弱所致,眾太醫研討後開出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藥物方子:茯苓、芡實、蓮子、薏仁、山藥、扁豆、麥芽、藕粉各二兩,共研細粉加白糖七兩,用水調和做成糕點並取名健脾糕。吃此糕幾天後,太后的病症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一高興便將健脾糕改為「八珍糕」,從此八珍糕竟成了慈禧最喜食食品。



御餅

歷史來源:御餅即茯苓夾餅。早在800年前就有記載:「茯苓200克、白面100克,水調作餅,以黃蠟煎熟。」相傳是趙匡胤當皇帝那天賜給文武大臣的點心,故而得名。茯苓夾餅也是清朝宮廷糕點,御膳用茯苓、芝麻、蜂蜜、桂花加工而成。清初有人提出「糕貴乎松、餅利於薄」,後來就越來越薄。清中期人們又加了甜餡,用兩張餅合起來中間夾核桃仁、松子仁、瓜子仁等香料和蜂蜜,名曰「封糕」,形狀像滿月,白似雪,薄如紙,珍美甘香,風味獨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微堂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的美味湯飲,你知道多少?
二戰中美國大兵和JEEP車的不解情緣!

TAG:品微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