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學智慧:看一個人的品性,怎麼對待別人,將來就會怎麼對待你

國學智慧:看一個人的品性,怎麼對待別人,將來就會怎麼對待你

有一個經典對話:

問:「我總是招惹小人,怎麼辦呢?」

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要好好修鍊自己。」

看到這個答覆,我忍不住拍手稱妙。有些人經常抱怨自己招惹小人,其實自己本身也有問題。以下3條國學智慧出自《論語》:為人處世之道,堅持做到這3點,小人都不敢靠近你。

1、修鍊自身:見識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成就。

《論語》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這句話,很多人記住了三十而立,其它部分未必記得。普通人的一生,大致的走勢,就是孔子所言。

在什麼年齡段,就做什麼事,是比較自然的、從容的。

人在少年、青年時,就應該努力學習,掌握儘可能多的技能。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讀書仍然是最好的出路。一個初中畢業的人,和一個大學畢業的人,以後的人生肯定是不一樣的。見識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格局決定成就。

2、不與小人計較。

《論語》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是什麼意思?

我們說一個人「小器」,是指格局小。

我們說一個人「大器」,是指格局大。

君子不器,就是說君子胸襟很大,氣度很大,大到沒有格局,所以不器。大象無形,大音希聲。

有些人,經常遇到問題,是因為自己計較。不計較,都不是事;一計較,就什麼都是事。

3、不與小人為伍。

《論語》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南懷瑾先生解讀這句話,很經典。他大意是說,周就是一個圓,君子做事周全,面面俱到,一視同仁,不失偏頗,像個圓一樣。而小人呢,有強烈的個人喜惡,很難做到周全,做不到一視同仁。

我以前遇到一個人,信佛很虔誠,我以為她品行高。後來發現不然。她看到一些漂亮的女人,面前就夸人家漂亮,等人家一轉身,她就說一通別人的缺點和壞話。再後來,因為利益的關係,我和她關係疏遠。她也從之前的誇我,變成後來的指責我。所以呢,你看一個人的品性,怎麼對待別人,將來就會怎麼對待你。

總得來說,一個人的為人處世之道,首先要修鍊自己,正身,人正不怕影子歪;其次要修鍊自己的氣度,心大了,事情就小了;最後是不與小人計較,不和小人為伍。堅持做到這3點,一個人就浩然正氣,小人想靠近都難。

每天學一點國學,這是解讀國學的第4篇文章。為方便讀者連貫閱讀,我盡量堅持每天更新。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國學,傳承古老文化。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易經:一個人身處困境時,謹記這2個化解方法,有如貴人相助

TAG:煮酒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