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基因組學「破冰」罕見病診斷,幹細胞治療潛力巨大

基因組學「破冰」罕見病診斷,幹細胞治療潛力巨大

近日,美國FDA批准了第一例在人體內進行的體內GRISPR,用基因編輯來治療一種發病率在10萬分之2或3的罕見病——Leber先天性黑蒙10型(LCA10)。這則消息,可謂是罕見病治療領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未來最有效的幹細胞治療可能是在罕見病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香美在2018年上海市罕見病/孤兒藥學術年會上說。

在學界的共識下,基因組學診斷、幹細胞治療等前沿手段將進一步解決罕見病確診難、轉診複雜、誤診率高等問題。

基因組學推進診斷

由於80%的罕見病是遺傳的,且是人體內基因的突變造成,因而其早期診斷對於迅速有效的干預至關重要。

基因研究被用來完善罕見病診斷和治療閉環。「如今,可以通過加強人類基因組學數據挖掘,來尋找到基因突變位點;同時,通過基因組學資料庫,也能明確遺傳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從而推進罕見病的診治。」陳香美院士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分子診斷實驗室主任王劍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更多的疾病還是需要基因來確診,是因為有些罕見病人就診時較早,病症還未完全顯現。」

基因組學的介入讓診斷更為精準。在王劍主任描述提供的案例中,一位11歲的小女孩從4歲起病,主要是神經系統的癥狀:每日午飯後病情則逐漸開始發作,晚上睡前不斷翻滾,第二天又恢復正常。在經過基因檢測後才發現其實該患者是典型的GCH1突變,今天就診、明天確診、後天住院,如今正在康復中。

「GCH1基因是控制人體激素的合成,(一覺醒來)白天激素正常所以沒有變化,但等到激素慢慢消耗完了到了晚間一點都沒有了,所以癥狀越來越重。」王劍介紹。

基因精準也受到不少制約。據專家描述,人類2萬餘個基因中,真正能夠運用於臨床診斷的有4000餘個。一方面要保證所有的變異基因都被檢出、及被檢出的基因都是真實的;另一方面,也需要遺傳醫生對基因變異作準確解讀。

幹細胞的治療潛力

幹細胞由於具備自我更新、分化的功能,被普遍運用於幹細胞輸注,基因編輯或改造上。

儘管胚胎幹細胞是其中最為原始,且分化能力最強的,但由於對生殖細胞基因編輯有悖倫理,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則成為治療各類疾病的研究重點。

近年來,利用IPS細胞誘導分化的多巴胺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CRISPR-Cas9治療顯性遺傳性聽覺損失疾病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在罕見病層面,上海市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專科分會主任委員馬瑞為我們描述了一例IPS細胞在亨廷頓舞蹈病中的研究,「可以從患者身上取出成體細胞,最常見的是皮膚的成纖維細胞,拿到以後我們把它誘導成IPS,用這個細胞繼續培養以後,可以篩選藥物,可以最終找到治療這種單基因罕見病的化學藥物。」

"又比如GBA這個基因,是戈謝氏病這一罕見病的致病基因,但其在部分的帕金森病當中其也有突變。所以我們可以從罕見病研究作為出發點,最後過渡到一部分常見病,突發病。」馬瑞補充。

我國最早允許開展幹細胞技術項目,起始於2013年基於博鰲國際旅遊醫療先行區發布的「國九條」政策。10天前,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則明確提出「自貿試驗區的醫療機構可根據自身的技術能力,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幹細胞臨床前沿醫療技術研究項目」。

今年10月17日,一例幹細胞移植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手術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成功實施。這是經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備案,在先行區開展的首例幹細胞臨床研究;也是運用宮血幹細胞在治療慢阻肺方面的探索。

據陳香美院士介紹,「未來,可以通過幹細胞的方法來篩選葯,另外,用幹細胞的方法去形成一個器官替代,或者植入可以透析的裝置;這些都是未來可期的前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三星領銜,韓系欲分食中國動力電池蛋糕
平安道遠張存相:MOM模式迎來歷史性機遇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