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胡泉純: 在地藝術創作的主要任務是實現人、作品、環境的對話

胡泉純: 在地藝術創作的主要任務是實現人、作品、環境的對話








胡泉純

(來源:網路)








隨著「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在全球的爆紅,在地創作與藝術鄉建的話題再次回到了大眾視野。實際上,早在十餘年前,國內便有藝術介入鄉村的項目誕生,它們有的由藝術家自發而起深入鄉村局部,有的介入了商業化元素以更加大眾維度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今年9月,「無想而為」 南京溧水全域旅遊公共藝術裝置設計大賽正式啟動,向全球藝術家發出了「藝術介入旅遊區」的邀請。在圍繞這一比賽而展開的活動中,我們有幸採訪到了中央美術學院的胡純泉老師,作為有著豐富的在地創作與設計的藝術家,他從個人角度與我們分享了關於在鄉村場地進行藝術創作的經驗。


在地創作與藝術鄉建,貴在堅持

網易藝術:作為有過很多鄉村實地藝術創作經驗的藝術家,請問您如何看待此次大賽的主題「無想而為」?

胡泉純:這個主題有意思。雖然它是這次大賽的主題,也與「無想山」這一地名有關,在我看來,它更像是在鄉村進行藝術創作必備的一種創作姿態。在鄉村進行在地創作不能刻意而為,為做而作,應順應場地。

網易藝術:與其他以選拔優秀藝術創作為目的的大賽相比,此次比賽有哪些顯著特點?

胡泉純:這次大賽在作品徵集的表述中不再像其他賽事使用「雕塑」一詞,而採用「公共藝術裝置」。我想這代表了某種層度上的觀念轉型,好像試圖在探索除雕塑以外的其他類型公共藝術創作的可能性。

網易藝術:藝術鄉建的項目其實很早就在國內出現,然而與國際爆紅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相比,國內的藝術鄉建似乎並沒有形成集群效應,您如何看帶這種現象?

胡泉純:一個方面是創作觀念還不成熟,沒有形成有效的方法論。另一方面,過往我們的藝術鄉建項目中,缺少一種可持續性,而時間的持續與經驗的積累是藝術事件產生集群效應必不可少的因素。最後,缺乏相應的藝術操作機制,大多藝術事件帶有自發性、臨時性、局域性,因而無法形成規模和品牌。

網易藝術:在地創作和鄉建是互為交叉聯繫又相互獨立的領域,而鄉建中的藝術則具有更強的社會性意義和交互性,能否請您談談,在這類項目創作中,有哪些要實現的共同目的?

胡泉純:在地創作和與鄉村有關係的藝術創作,跟藝術家平時在工作室里創作不一樣。在工作室創作,藝術家思考的是藝術本體的問題,面對的是自我,表達的也是自我。而在鄉村或是自然場地則是另一種語境,藝術家的作品所面對的不是藝術館、畫廊里特定的群體,而是無差別的公眾。如何完成作品與場地「對話」,作品與公眾的有效溝通和交流,這些都很重要。


作品《天坑地漏》


《天坑地漏》實施過程


《天坑地漏》所在位置

清空成見,融入語境,是在地藝術創作的關鍵

網易藝術:藝術改造鄉村的過程中,勢必會與所在地本身存在的文化、習俗產生摩擦,如何在項目進行中最大程度讓藝術理念被接收與適應,您有哪些經驗與建議?

胡泉純:這個問題提的好,這也是在鄉村進行在地創作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一個問題。以我過往的經驗來看,主要是藝術家自己要控制好自己。因為在鄉村與在工作室創作相比,創作的語境變了,相應的創作目的也會發生變化。當然,這個跟藝術家個人的藝術表達並不矛盾,也不會損傷藝術該有的思想性和精神性。我們可以理解這種狀態是一種限制性條件下的創作,這種限制相反的可以激發創作性。這個過程中藝術家本身的創作意識很重要。你得先了解場地特性。要逐步明確作品要向共眾傳遞什麼樣的信息?進而再採取相應的創作策略,實現與場地的「對話」和與人的交流。

網易藝術:從您過往參與鄉建的經驗來看,藝術介入其中之後,會給當地村民帶來哪些變化與影響?對藝術家本身,又產生了哪些影響?

胡泉純: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中國的農村,情況各不相同。藝術作品一方面是可能會對當地環境有所改善,另外一方面,藝術家的思考會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和提出一些「問題」。這個問題並不是說所謂的負面的和不好的,而是藝術家通過創作,對一個區域的特質重新發現與解讀。藝術因素的激發,會引發其他的聯動效應,這才是鄉建的意義所在。

至於對藝術家的影響,也是很顯然的。把自己投入到原本不熟悉的場地和環境中,讓創作者針對場地環境去創作,這對於藝術家來講是全新的創作體驗和思考方式,可以對創作者的思維觀念、技能技法,對於材料的掌控,以及實際的執行能力,有一個全方位的考驗。




作品《封存》

能落地的創意才是真正的好想法

網易藝術:隨著藝術創作媒介的不斷突破與藝術邊界的繼續擴大,藝術家群體比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需要合作,對創作者知識結構的要求也更加多元與複合。這種變化對於您的教學工作,產生了哪些影響?

胡泉純: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剛才談到的「問題意識」談起。如同剛才會場中的提問「投稿的作品是針對於天馬行空的想法還是針對具體的落地而去。」其實這是個偽命題,一個不能落地的所謂創意,不能稱為一個好想法。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首先是從問題出發,然後通過對問題詮釋與解讀,呈現為某種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在呈現的過程中必須藉助一定的媒介、技術、手段、材料,問題走到哪一步就去解決哪一步,這個理念在我們教學的過程中是貫徹始終的。從想法到落地,是一個完整系統,過程中需要藉助不同的資源,而且藝術家能駕馭的資源越多,越能夠掌控局面,也就意味著創作越自由。

網易藝術:對於本次比賽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類型的作品,您有什麼期待?

胡泉純:這個比較難預判,因為人的想像力是無窮,我想這正是要去開展一次這樣的競賽的目的所在。




作品《做鏡觀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iPhone 需求無力 富士康計劃年內精簡 10 萬人力
這輩子不嫁人 這幾個星座女也可以過得很幸福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