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的城市中,舊稱最多的城市

我國的城市中,舊稱最多的城市

原標題:我國的城市中,舊稱最多的城市


許多城市都是舊稱,舊稱能反映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如杭州的舊稱餘杭、錢塘等,蘇州的舊稱姑蘇,吳郡等。但論到舊稱最多的城市,那非江蘇省南京市莫屬。


南京,如今的江蘇省省會,華東地區的特大城市,中國教育的第三城。總面積659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92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多萬。我國的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六朝乃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十朝,乃六朝以及南唐、大明、太平天國、中華民國之總稱。


南京的歷史文化底蘊極深,使用過的舊稱很多,有:冶城、越城、石頭城、白下、江寧、丹陽、金陵、秣陵、建業、揚州(非今揚州市)、建鄴、建康、秦淮、升州(昇州)、蔣州、上元、集慶、應天、京師、南京、南都、天京、首都等;


這其中,最為比較有影響的舊稱,有金陵、建業、建鄴、建康、秦淮、江寧等。「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始有金陵之名。金陵也是南京最常用的別稱,也常見於文學作品中,最著名的《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今「金陵」之名亦常見於南京,著名的有金陵飯店、金陵中學等。


建業也是很有很深的歷史底蘊,三國反對時,孫權在此建都,改秣陵為建業,即有建立基業之意。東吳曾遷都於武昌,遭到舉國上下的強烈,有「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的民謠廣為流傳。不久,東吳便又還都於建業。晉滅吳以後,改建業為建鄴,後建鄴又改為建康。六朝時的南京,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城市。


秦淮,也是南京的別稱,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舊時的繁華。唐.杜牧《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以及李煜的「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都訴盡了南京的舊時繁華。江寧之名始於281年。南唐時,亦曾改建康府為江寧府。滿清入關後,平定江南,將這座大明王朝的「龍興之都」(應天府,上應天命之意)改為江寧府,江寧即有江南平定、安寧的意味。這跟民國時,北伐軍攻佔北京,將北京改為北平(北方平定)有同樣的心理。



隨著中華民國的落幕,這座民國時的舊都也漸漸地有些落寞。在江蘇省內的經濟地位,曾被蘇州、無錫趕超。如今,隨著南京的科教等新產業的優勢漸漸地凸顯出來,南京已遠遠地超越了無錫。2016年,南京的GDP產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我國的第11座GDP破萬億的城市)。



南京的著名景點有:中山陵、明孝陵、明城牆、玄武湖、夫子廟、紫金山、棲霞山、雞鳴寺等

南京的著名特產有:雨花茶、鹽水鴨、活珠子、鴨血粉絲、固城湖大閘蟹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英國國旗,為何唯獨少了威爾士元素?
江蘇省13地級市,13位歷史名人代表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