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對於眾多出國黨來說, 美國名校絕對是史上最難搞的「女神」

TA給你發「好人卡」的時候 從來不告訴你是SAT不夠還是背景太差 而TA為你轉身後

也絕不會解釋為什麼選擇了你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提交滿滿的13頁材料

到底哪項能最優先得到重視?

文書?標化?還是GPA?!

聽到這個問題, 大多數招生官的反映是笑 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而是常識!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一般而言,在經歷過初審之後(初審一般由在校兼職學生完成),招生官會優先審核學生的在校成績和推薦信。

——哈佛大學的招生官如是回答一名中國顧問

2017年波士頓招生峰會

但看似普普通通的這兩樣,

恰恰就是中國學生的最大軟肋,

而且在目前的中國幾乎面臨無解的境地。

中美學術體系的巨大差異

是中國學生申請無法避免的痛

首先是學術差異 不論高中還是本科, 中美教育體系有著巨大差異

美國大學之所以錄取時尤其重視成績單和推薦信, 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

選修課制度

不說美國大學裡

超過2/3的學分是完全自由選擇的, 即使在美國的高中,

超過200門選修課也是私立高中的常態。 在這樣充足的教育資源下, 學生往往可以有極大的自由發揮的餘地。 而通過學生的課程選擇和成績,招生官就能輕易分辨出

一個學生的實際學術水平和能力。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而推薦信,

更是在這制度下體現學生水平的關鍵材料!

老師的評價能直觀的反映出學生的

興趣、實際水平和個人特質。 而美國大學教授極為重視名譽, 絕不會出現過度誇張或不基於事實的評價。 而且在Navia System之類的美國高中申請系統中, 高中老師的推薦信更是必須每年存檔, 一旦出現造假情況, 將對他的職業生涯產生致命的影響。

因此,招生官可以放心的將推薦信

作為最重要的參考依據之一。

可中國學生,兩者皆無。

更糟糕的是,

這一矛盾在可見的未來將更加突出。

2018年,美國高校錄取系統

對於學生學術背景的重視和分數的弱化,

已經開始呈現出極端化的傾向。

以普林斯頓為首的十餘所高校

已經開始將論文納入審核範圍,

這意味著整個CA申請系統

都將出現新的選項並逐漸普及。

而加州系統和芝加哥/耶魯大學

則取消了對SAT成績的硬性要求。

意料之中的是,這沒有包括中國學生。

即使伴隨著大中華區大規模作弊

自2013年取消了三十餘場大中華區SAT成績的背景下。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美國高校也不敢放棄對學生的SAT要求,

背後正是對於中國教育體系下,

學生缺乏國際通用的成績單和推薦信的無奈,

他們需要一個評判標準,

SAT當然聊勝於無。

想盡辦法弄到的推薦信,

可能只是你的自我安慰

在CA申請系統上,

推薦信選項中除了本校老師(Teachers)之外,

有著另一個「Others」的選項。

這意味著中國學生如果能夠得到一封具有分量的教授推薦,

完全可以彌補學校推薦公信力的不足。

但絕大部分留學群體並不知道,

一封有價值的推薦信,

必須解決兩個核心問題:

A. 推薦內容的客觀性

很多中介行業往往會鼓吹售賣美國教授推薦信,但教授如果缺乏對學生的了解,極難寫出客觀的具有可信度的評價。

一封具有效力的推薦信,理論上至少應當包含以下三個方面:課堂細節,學術成就,個人品質。而在沒有豐富的對學生表現的描述的前提下,推薦信很難被招生官採納。

B. 推薦人的權威性

實際上真正的有效的學術推薦人,至少必須是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以上的教職。「講師」、「研究員」一類的推薦人,除非極特殊情況,在招生辦是不被採納的。可對中國學生來說,能夠接觸藤校在職教授的機會十分渺茫。哪怕在最頂尖的暑期學校如哈佛夏校,其師資陣容幾乎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在2018年Session 2的71名哈佛夏校老師中,只有區區11位是哈佛本校老師,而11位中僅有3位是助理教授以上的級別。

當然,美國暑期學校本身就是作為吸引潛在申請者了解本校的學分制項目而並非學術項目,師資標準低可以理解。可作為中國學生唯一可能接觸到美國教授的渠道,暑期學校對申請的作用可以說完全等於零。

這一點,多年來各大機構的申請結果早已體現,行業內的老師和顧問也都心知肚明。

那麼,到底怎樣的推薦信是有效的?

要說明怎樣的教授推薦信是有效的,我們首先需要講解美國大學教職體系

美國高校的教職競爭的激烈程度,幾乎是這個地球上最為殘忍的競爭體系。一般PHD畢業之後,能夠留校擔任博士後的不超過1/5。而博士後要申請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錄取率保守也在1/10以下。

如果沒有在五年內選上助理教授,博士後就必須離開學校或轉而申請擔任Lecturer/Research Scientist之類的低薪職位。而助理教授並不代表「編製」,如果沒有在五年內晉陞Associate副教授,同樣必須離開學校。這一條殘忍淘汰到不近人情的路,一直要走到「Tenure」終身教授才到盡頭。 能夠在美國藤校獲得終身職位,則是全世界數百萬科研人員的終極理想。而藤校Tenure的評選嚴苛程度,甚至遠遠超過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標準。在麻省理工,只有同行評測中該領域全球前三的頂尖學者才能獲得Tenure職位。哈佛則更加變態,即使評選上了副教授Associate,也要經過另一個五年才能晉陞終身。 所以,Tenure終身教授的推薦信,才是申請中具有真正效力的終極大招。

一方面,只要能夠評選上藤校Tenure,則在行業內一定擁有絕對的學術影響力,對學生的評價擁有足夠權威。


另一方面,Tenure有完全自主的權利選擇擔任學校行政職務,如輪值系主任,輪值招生官等。

同時Tenure教授也有開設自己的研究生Program的許可權,在NSF/NIH等基金贊助下也會開設自己的博士及獎學金名額。也就是說,所有的終身教授自己同時也有著招生許可權,研究生和博士生的錄取審核全部是由他們自己決定。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可以獲得藤校終身教授推薦,將徹底解決申請中學術背景薄弱的問題,甚至對申請產生決定性的幫助作用。

中國學生,其實也有能夠與

藤校終身教授近距離高密度接觸的機會

2012年起,CIS項目的7名創始教授來到中國,致力於邀請美國最頂尖的學術巨頭來到中國與中國學生進行學術科研教學。 一方面,Project based learning可以為中國大量優秀學生培養學術素養。另一方面,頂尖教授來華將為中國學生帶來寶貴的展現機遇。 為了保證教授能夠對中國學生產生足夠的了解與客觀評價,CIS項目制定了遠超CollegeBoard對Credit Based課程的規定標準。每科研小組不超過5人(Online在線課程不超過3人),大課15人(Online不超過9人)的標準確保教授能夠一對一對學生進行指導,而長達六十小時的授課時間(甚至超過美國每學期的4學分課程55課時標準),也保證了教授能夠對學生有著深入理解和作出客觀評價。 而時至今日,CIS項目作為中國首個學術科研項目已經得到了美國各大高校的關注與認可。近三年來,通過獲得美國頂尖名校教授的推薦,CIS成功讓數百名中國學生進入美國頂尖名校。其中,多位教授的學生更是得到了破紀錄的錄取結果。 2014-2015年,CIS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Adam McKeown 教授在CIS項目中的14名學生,錄取了4名哥倫比亞大學,1名芝加哥,1名杜克,1名萊斯,1名衛斯理共8位學員的Top20錄取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2016年,CIS教授,芝加哥大學巴黎分校校長Paul Cheney教授在CIS高中組5名學生中,4名同年同時錄取芝加哥大學本科。該錄取結果在美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得到包括Crimson,福布斯在內的多家期刊報道。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2017年,CIS103名當屆申請學生中,29人獲得藤校錄取,其中本科錄取17人。打破中國有史以來的本科藤校錄取率記錄。 我們需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CIS項目並不像許多項目提供保證的項目證書。當然一般來說,這些證書對申請也沒有太大作用。 CIS除了課業成績單和論文發表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極高的推薦信獲得比例。所有學生都將得到一封教授根據個人表現親自署名的紙推推薦信,另表現優異的50%-80%的學生更能得到教授私人名義的網推推薦信(由教授單方面與學校聯繫並推薦學生)。 紙推雖然確保獲得,但教授的評價一般比較客觀,一旦學生表現不好,評價不夠的話效力也不會太大。因此不論紙推還是網推,學生依然需要通過在項目中努力才能得到更強力的推薦。 申請CIS項目需要通過項目面試,項目組將根據學生的實際學術能力匹配合適的項目,以確保學生有更好的發揮。如英文能力較強的學生一般錄取至人文類項目,而學術背景較強英文能力較弱的則錄取理工類偏多。 所以,我們鼓勵家長和學生去嘗試申請。一般來說CIS線上和線下項目的學習內容和收穫差異不大,但是線下(暑期)項目獲得網推推薦信會大得多,畢竟能夠一個月和教授朝夕相處。但不論線上線下的CIS項目,如果你能錄取到感興趣的課題,這樣與美國最頂尖的學者有著近距離的學習機會,將必然是人生中極其難得的寶貴財富。

2018年CISOnline

部分教授及課題節選

1、二戰後的東歐變革

Tarik Cyril Amar

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 精通六國語言的哥大終身教授,哥倫比亞大學錄取委員會委員

  • 俄羅斯歐洲歷史研究中心主任

  • 美國頂尖社科期刊Polish History主任編輯

  • 二戰後歐洲歷史領域的世界級權威,著作《烏克蘭的困境》

2、語言、文化和身體感官對人類的思維、學習和決策的影響

Daniel Casasanto

康奈爾大學心理學/人類發展學終身教授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 心理科學期刊實驗心理學領域2016年度最佳文章獎獲得者

  • 美國心理學科協會2015年度傑出研究貢獻獎,美國心理學會2015年度傑出心理師榮譽獲得者

  • 心理學前沿,神經科學前沿期刊副主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學術編輯

3、如何以新聞來推動社會發展進程

Francis Steen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傳播學終身教授、傳媒學院副院長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字人文學院諮詢委員會成員

  • 美國國際電視新聞數字圖書館館長,收集了超過40萬個電視新聞節目作為傳播研究檔案館的重要組成部分

  • 奧斯陸挪威科學院高級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主要為人類意識行為的模型

4、西方對沖基金戰略在中國金融市場的應用

Eric Yeh

哥倫比亞大學數學金融系客座教授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 前摩根斯坦利副總裁,德意志銀行主任

  • 前聯博基金高級副總裁,對沖基金塔研究資本常務董事

  • 對沖基金,量化投資策略專家,擁有近20年的行業工作經驗

5、商業溝通策略在企業文化中的應用

Yijia (Veronica) Guo

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商業溝通學助理教授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 國際傳播學會,美國傳播學會,中國傳播學會資深會員

  • 新開普電子公司企業顧問,南加州大學MBA項目教授導師

  • 致力於商業中組織和跨文化間的交流,特別是企業在國際背景影響下如何實現戰略發展的研究

6、點數及代數組合學的理論及應用

Sergi Elizalde

達特茅斯大學數學系終身教授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 達特茅斯大學2018年度學院院長傑出指導獎榮譽獲得者

  • 過去10年擔任過近百場數學峰會及研討會的演講嘉賓,2018年形式冪級數和代數組合國際峰會主席

  • 擔任超過51家期刊、書籍出版社及學術峰會的顧問及審稿人

7、疊加態宇宙:初級量子力學與微觀物理

Thomas Carlos Mehe

杜克大學物理系終身教授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 研究方向為量子色動力學和有效場論在強子物理學問題中的應用

  • 主導開發了被用於計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能量密度的三體修正技術

  • 美國能源部核物理傑出青年研究員

8、機器學習的應用:物聯網中的安全和隱私

Nick Feamster

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終身教授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 普林斯頓大學信息技術政策中心副主任

  • 美國科學基金會早期職業傑出科學家與工程師,IBM教授獎榮譽獲得者;美國計算機協會資深成員

  • iSDX, BISmark, MySpeedTest等13款網路軟體的開發者

9、機器學習模型及深度演算法在實時信用卡欺詐監測中的應用

Stephen Coggeshall

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數據科學系客座教授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 南加大馬歇爾商學院特聘教授,數據分析領域資深科學家

  • Los Alamas國家實驗室(全球最頂尖多功能實驗室)高級研究員

  • 軟體公司巨頭Symantec數據部門ID Analysis(僅次於微軟、SAP)首席數據科學家

10、信息加密和網路安全技術及電子貨幣的研究

Vipul Goyal

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終身教授

這兩個中國學生申請美國大學時最大的軟肋,99%的留學生都並不知道……

  • 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理論組、計算機加密技術組主要負責人

  • 曾在微軟研究部擔任過7年的研發工作、計算機加密技術領域專家, 27個國際計算機加密技術峰會項目成員

  • 2013年度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科學及醫療領域傑出人獲獎者之一(30 Under 3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