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強爭霸,默克爾 「手下敗將」仍難捲土重來

兩強爭霸,默克爾 「手下敗將」仍難捲土重來

原標題:兩強爭霸,默克爾 「手下敗將」仍難捲土重來


  10月29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放棄競選基民盟主席一職,「接班人之戰」正式打響。隨著選戰日酣,曾被視為黨內少壯派代表的競選人衛生部長施潘因黨內支持率僅餘2%,提前出局,競選格局由「三足鼎立」轉向「兩強爭霸」。


鑒於聯盟黨(由基民盟及其巴伐利亞州的「姐妹黨」基社盟組成)仍穩坐德國第一大黨位置,且按慣例基民盟黨主席與聯邦總理常由同一人出任,新一任黨主席不僅將對默克爾第四任期能否順利落幕起到關鍵作用,也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屆總理,主政德國,把握德內政外交走向,因此黨主席花落誰家就顯得尤為重要。

兩位競選人分別來自黨內不同陣營,一位是有著「小默克爾」之稱的基民盟秘書長卡倫鮑爾,另一位是默克爾老對手、被「驅逐」出政壇十年之久的前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默茨。對於年僅55歲、今年剛開啟聯邦層面政治生涯的卡倫鮑爾而言,這將是其政治生涯的重要戰役之一,但對於默茨,則更像是一場「不成功便成仁」的「雪恥之役」。


默茨40出頭就在聯邦層面嶄露頭角,加上他能言善辯,是德國少見的「魅力型政客」,一度被視為基民盟最有潛力的政治家之一。2000年2月,默茨以96%的支持率高票當選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仕途一片光明,他本人亦志博雲天,有意在德國政壇闖出一片天地,但不久他便陷入了與默克爾的「內鬥」中,且不幸敗北。2002年9月,默克爾接替默茨成為議會黨團主席,並在黨內步步高升,自2005年起擔任德國總理,至今已13年,成為高高在上的「歐洲無冕女王」,而默茨則在2009年黯然退出政壇,後曾在安永等多家著名企業供職,雖年收入約100萬歐元,生活富足,但他始終難以釋懷「默克爾帶來的屈辱」,不僅在默克爾發言時公開翻白眼,以示不滿,更曾直言「這個女人不該當總理」。競選黨主席以來,默茨雖有意擺脫「默克爾對手」這一標籤,承諾上任後不會「發動政變」,將與默克爾「精誠合作」,攜手維護德國政壇穩定,但鑒於其與默克爾之間不僅有「舊恨」,在行事風格、政策主張上的分歧也較大,團結協作恐怕只是一句空話。


為贏得更多支持,候選人半月內密集趕場,在8個聯邦州就住房、稅收、數字化、難民、跨大西洋關係等民眾關心的議題進行公開辯論,為沉寂已久的基民盟帶來久違的活力。總體而言,卡倫鮑爾雖有意淡化「小默克爾」形象,但仍較為堅持政府現行路線,在德國內政外交方面顯現出較高的延續性,而默茨則不滿默克爾「中間路線」,更希望帶領基民盟「向右轉」,「收回失去的領地」。德媒普遍認為,如果卡倫鮑爾上位,默克爾則有望順利結束總理任期,體面退休,如果是默茨掌權,默克爾則會成為「跛腳鴨」,不僅將在施政方面處處受限,更恐「晚節不保」,被迫下台,引發提前大選。


基民盟渴求「變革」,默茨作為「黨內新風」,曾被寄予厚望,甚至視為「基民盟的救世主」,初期支持率一度居高不下,遠超其他候選人,但隨著選戰的逐步推進,默茨要求修憲,收緊避難權,並稱面對極右翼德國選擇黨的崛起,基民盟應「聳聳肩」接受,其言論引發強烈不滿,遭黨內圍攻。加之他較為自負,更像是「領導者」而非「協作者」,又淡出政界多年,黨內已無人公開為其站台。此外,默克爾為維護政局穩定、政黨團結,主動棄權,其「大義」之舉激發黨內好感,建制派在基民盟內部仍佔上風,只有31%的黨內成員批評默克爾的路線「不夠保守」,超過半數黨內成員希望默克爾完成四年任期,光榮退休。這些都成為卡倫鮑爾的加分項,為其成功競選提供有力支撐,幫助她在黨內外全線反超。德國電視一台11月30日民調顯示,卡倫鮑爾支持率為39%,默茨僅為26%。在基民盟內部,卡倫鮑爾支持率已高達48%,較默茨高出13個百分點。

雖然謎底將在12月7-8號的基民盟黨代會上最終揭曉,但在變革與穩定之間,基民盟的天平已經開始向穩定傾斜,未來德國或仍將是「女人當家」,延續務實、穩健的一貫風格。(劉晨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孔子故鄉·中國山東—美麗鄉村」圖片展在荷蘭海牙開幕
法國前總理拉法蘭:開放合作才能共贏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