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UC Berkeley中國體育生眼中,中美體育教育差距有多大?

UC Berkeley中國體育生眼中,中美體育教育差距有多大?

諶玥:身高1米99,2015年畢業於清華附中的她以籃球特長生的身份獲得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全額獎學金,入校後作為女籃隊成員參加美國大學體育協會NCAA的女籃聯賽。

2013年,清華女籃首奪全國高中女子籃球聯賽總冠軍,此後兩年均衛冕成功,其間,她都是清華附中女籃的核心球員。在2014和2015兩屆全國高中女子籃球聯賽上,諶玥均獲得聯賽的最有價值球員(MVP)。

在中國視角里,身高近兩米的諶玥天生就是干體育的料兒,未來的事業走向也應該和體育相關,諸如籃球教練、體育老師等。

但諶玥想在未來從事和商業相關的工作,她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的是商業與統計專業。並且,諶玥的學業成績絕不比她的籃球水平遜色,除了她個人的努力外,美國大學對體育生學業要求的嚴苛也讓她不敢鬆懈。

在美國的3年多,諶玥逐漸明白體育生為什麼在美國高校更受歡迎,以及中美兩國教育環境、文化語境里對體育的理解有著怎樣的巨大差異。

諶玥表示,「通常在中國,籃球只是籃球、體育只是體育。」長期體育和教育間的距離讓人們更傾向於認為,在體育上有出色表現的人在學習方面不會有太好表現,就應該是只擅長體育。

但在美國,出色的運動表現力代表著一個人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例如,在高效利用時間上,學生運動員通常做得更好,「我們每周要花一定時間用於比賽和訓練。同時還要兼顧學業。包括運動訓練在內,美國大學也並不推崇訓練時長與訓練質量劃等號。」

這也體現了學生運動員首先是學生的原則,因此,學生運動員的訓練時間也都受到嚴格控制,約每天兩個小時左右。這意味著,每一個學生運動員無論是進行運動訓練還是學業學習都要保證高效性。

作為一名曾在國內拔尖兒的高中女籃隊員,諶玥到了美國後,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子和運動人才,她也面臨著重新審視自我和找到自己在團隊中位置的挑戰。「必須要接受你的角色,發揮你的作用。這對你向未來的職業過度也有幫助,要找到你在團隊的位置。」諶玥表示,「在隊里,並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很多時候要進行妥協、讓步,與他人協作。」

在她看來,學生運動員通常還具備如下品質:不放棄夢想、理性面對一次次出現的勝利和失敗、擅於在急速變化的環境中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更好的領導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等等,這些都是美國人認為體育可以幫助一個年輕人發展出更高綜合素質的原因。

華爾街的精英人群中有不少是學生運動員出身。也正是因為廣泛認同體育不僅給人帶來健康體魄,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優秀品質,美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會為孩子選擇一到兩項堅持參加的體育運動。

把體育只當成體育,並按照這一思路去培養體育生,這大概就是中國對體育的最大誤區。在第四屆中美大學體育教育峰會上,諶玥與另一名留美的中國體育生趙天健一起上台分享他們的成長經歷和留學感受,他們不凡的談吐、清晰的思路、獨到的見解和落落大方的性格,完全顛覆了中國傳統認識里的體育生形象。

在中國的教育體系里,如果說學習語文是讓孩子認識文字、掌握寫作和表達能力,學習數學是讓孩子學會基本的數學知識和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學習英文是讓孩子掌握另一門語言…每門學科都有其教育意義和教育目的,那麼對於體育,我們的給它賦予的內涵和意義是否也可以更豐富一些?

本文選自中青在線,版權歸屬作者/原載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來尬舞!美國高智商PhD大型尬舞比賽:能上Science,還有獎金!硬核!
申請常春藤名校的A-Level條件、優勢專業、時間規劃你都知道嗎?

TAG:美國留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