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D&G錯在哪兒了?語言學告訴你!

D&G錯在哪兒了?語言學告訴你!

原標題:D&G錯在哪兒了?語言學告訴你!


剛剛過去的11月份,瓜實在是有點兒多,蔣勁夫家暴事件、D&G因辱華取消上海大秀、基因編輯嬰兒……



今天,局長要說回D&G事件。老規矩,我們先來捋一下事件過程:


前不久,D&G為了給2018年上海時裝秀作勢,發布了一個中國傳統文化與義大利經典飲食相結合的廣告宣傳片《起筷吃飯》。這個視頻因存在歧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嫌疑,不僅引發全球華人抵制D&G的活動及產品,也引起國內外媒體熱議。


然而,也有一些網友說:「看了三次沒有任何不妥。」我們試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D&G宣傳片的「不妥」。


視頻由兩部分組成:畫面和聲音。模特全程「無語」,只用身體語言表意;男聲旁白以標準的普通話發音和曲折的語調說出一連串翻譯痕迹明顯的漢語句子。


1


身體語言傳遞出對中國女性的偏見


身體語言,指非詞語性的身體符號,是由身體的各種動作代替語言以達到表情達意的目的。索緒爾提出「能指與所指」這一對概念,在身體語言中,「外在的形式」指的是能指,「內在的意蘊」就是所指。




△索緒爾提出,構成符號的兩要素是能指與所指。


1

誇張的能指


宣傳片中,模特的形象及怪腔怪調的發音就飽受詬病:


首先,細長上挑的眼線與深紫紅色雙唇讓整個人看上去像夜場的主角;


其次,自始至終的笑容,空洞乏力,笑得奇怪;


再次,缺乏管理的面部表情,搖頭晃腦讓整個人的舉止顯得輕佻;


最後,攤手聳肩,張牙舞爪。



宣傳片中的模特語氣傲慢,動作誇張,以奇怪的姿勢使用筷子,令人極度不適。


2


意有「所指」:輕佻浮誇的女性

認知語言學認為,能指與所指間有一定的必然與關聯。那麼攝影師想通過模特身體語言表達什麼「內在的意蘊」呢?


從視頻拍攝的初衷來看,亞裔模特代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女性,其言談舉止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女性的言談舉止。因此,在攝影師看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女性是這樣的:濃妝艷抹的姿容、空洞乏味的笑容、誇張肆意的表情、舉止輕佻的身姿……



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女性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凡為女子,先學立身。立身之法,惟務清貞,清則身潔,貞則身榮,行莫回頭,語莫掀唇。


——《女論語》


如此看來,中國傳統女性的身體語言以沉穩為先,眉目疏朗以淡妝為宜,喜怒哀樂不全形於色,以內修為主。宣傳片中所展現的並非中國傳統女性,而是攝影師或者D&G設計師意淫的產物


2


語言符號中的文化歧視


1

語義中的抑華揚意


語言是一個複雜的符號系統,符號本身並無意義,只有被賦予含義的符號才能夠用於交際。這種被賦予的含義就是語義。有了語義的語言符號就變成信息。旁白中傳遞出怎樣的信息呢?


如何用這種小棍子形狀的餐具,來吃義大利偉大的傳統瑪格麗特披薩。


這是個單句,句子主幹是「吃披薩」,其餘修飾成分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用什麼吃披薩,二是吃什麼樣的披薩。我們知道,一句話的主幹是客觀描述,體現不出感情色彩,對主幹的修飾成分才能傳達出或貶或褒的情感態度。


用什麼吃披薩:(小棍子形狀的餐具


吃什麼樣的披薩:義大利)(偉大的)(傳統)(瑪格麗特披薩



餐具「筷子」的修飾成分有一個:「小棍子形狀的」帶有明顯的貶義傾向;食物「披薩」的修飾成分有四個:「義大利」表明產地(D&G也是義大利的品牌),「偉大的」「傳統」帶有明顯的褒揚色彩,「瑪格麗特」表明類別。通過這一句話,借用「筷子」和「披薩」奠定了貶抑中國、褒揚義大利的格調。



「筷子」在早期稱為「箸」,至明代出現了「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甚至長於有文獻記載的華夏歷史。「象箸玉杯」「瓊簪玉箸」等成語表明,「箸」雖小,在中國禮制文化甚至政治文化中卻有見微知著的功能,哪容爾等嘲諷?!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神聖不容侵犯的東西,這個底線不容踐踏。


2


句調中的言外之意


漢語是一種字有字調,句有句調的語言。句調根據表達的語氣和感情態度的不同,可分為四種:升調、降調、平調、曲調。如果一句話句調彎曲,或先升後降,或先降後升,並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詞語拖長念,這種句調常用來表示諷刺、反語、意在言外等。我們看下面一句話:


這會讓你感覺自己身在義大利,不過你是在中國。



這是一個轉折複句,轉折重心是「你是在中國」。細究這個複句的句調,言外之意何其明顯:前句「讓你感覺自己身在義大利」的那種自豪感在句調中明顯表現出來,轉折句「不過你是在中國」則將「可惜你是在中國而不是在義大利」的遺憾甚至幸災樂禍的感情表露無疑。


整個視頻中有多處使用「曲調」來表達「言外之意」,再如下面一句:


儘管你可能以為跟吃中國麵條差不多,實際上吃的方式還是大有不同,沒那麼簡單。


句調在「吃的方式還是大有不同」「沒那麼簡單」上曲折,強調吃義大利面的方式比吃中國麵條複雜,而能用「筷子」吃進嘴裡的人「會得高分」,民族優越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華夏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D&G也許本意是想通過「筷子」管中窺豹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拉近與中國消費者的距離,贏取中國市場,可是帶著民族優越性和烙在骨子裡的「傲慢」,隔山望海卻失了中國市場。所以,奉勸那些想從中國市場撈金的外國企業學會見微知「箸」,勿要取「筷」一時。否則,就不要怪報應來得太猛烈:



情報員: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系博士 王紅秀


編輯員:兩把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情局 的精彩文章:

TAG:語情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