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當煩惱來的時候,學會用智慧去觀照!

當煩惱來的時候,學會用智慧去觀照!

文/耀行法師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菩薩,以般若智慧觀照五蘊身心都是空相,從而遠離了顛倒的夢想,獲得了究竟解脫的圓滿境界。

楞嚴會上,二十五位法身大士現身說法,分別從六根、六塵、六識、七大證得圓通自在。《彌陀經》中,世尊更是不請自說彌陀凈土,勸善男女等「應當發願,往生極樂」。

所謂「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無論修學哪個法門,轉凡成聖,修行證果,脫離六道輪迴苦,是我們修行人的終極目標。

倘若我們能信、願、持名,往生「彌陀凈土」,是從「來世」證得了脫生死的究竟果。那麼,在「當下」的生活中修行,就是要我們回歸「自性凈土」。正所謂「心凈則國土凈,心安則世界安。」

這並不需要我們脫離現實、逃避責任,更不需要憤世嫉俗的厭離一切。我們只需要去除自己對事物固有的執著。我們只需要把妄想分別轉變為大智慧來用。當煩惱來的時候,用智慧去觀照,轉煩惱為菩提。

所以六祖教導我們在生活中:「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仇害。」「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但是,我們往往「偷心不死」!既不願:持佛名號、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又不肯用智慧去念念觀照。而是隨著無始劫的執著習氣,念念去分別,念念去貪著、計較,身心隨境所轉,甘受驅馳,枉受輪迴。

這樣既無法了脫生死,又找各種借口來推辭埋怨:「哎呀師父啊,不是我自己不想修行不想解脫啊,實在是自己的業障太重啦!因緣不具足啦!」……

這讓我不禁想起,曾有人問上佛下源老和尚:「什麼是業障?」

老和尚說:「執著心就是業障!」

所以,只有自己肯去真正放下無始劫的執著,才能真正了脫生死,身心安頓。因此,《壇經》說:「外於相離相,內於空離空,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觀照,於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見性成佛道。」

當年,慧可大師前去少林拜見達摩祖師,達摩卻面壁而坐,終日默然。最後,慧可效彷先賢為法忘軀,自斷左臂,這才感動達摩為其說法。

慧可問達摩:「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達摩卻說:「諸佛法印,非從人得!」

試想一下:寒冬臘月,大雪紛飛,積雪都漫過膝蓋,慧可久立雪中求法,又自斷左臂,為的就是能獲得諸佛的法印。而達摩祖師卻告訴他,非從人得!慧可聽後,他的身心會是個怎樣的狀態?胳膊都砍下來求法了,卻求而不得。

所以啊,此時慧可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達摩說:「將心來,與汝安!」此時,一片寂然。

過了許久,慧可說:「覓心,了不可得!」

達摩便說:「我與汝安心竟!」

這就是達摩祖師給慧可大師安心的故事。我們想要當下了脫生死,體證身心的安頓,就要明了這個「了不可得」。了不可得,無安而安!

《金剛經》里世尊在日常生活中以著衣、托缽、乞食、洗足、敷座等作持,示身之安住。又由須菩提請益,為說無住生心,示心之安住。

這正是佛陀「慈悲、圓融、宏博」的體現,就是為了讓我們眾生從迷夢中覺醒。

用智慧去明了事物的真相,看破這世事無常,如夢一場。從而真正放下無始劫以來向外攀求的執著妄心,不隨境轉,變貪嗔痴為戒定慧。

在本有的生活中,身體力行的去修善荷道,修行證果。使身擺脫三界六道的輪迴,使心脫離貪嗔痴煩惱的苦受,從而安頓好我們的身心。

「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願與大家一起共勉,早證法樂!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法師,看夠了家暴與出軌,對愛情失去信心怎麼辦?
對治習氣,以持戒為第一!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