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Topic:聯合國氣候峰會進行中,人類似乎已經「無法回頭」

Topic:聯合國氣候峰會進行中,人類似乎已經「無法回頭」

12 月 3 日起,萬名政客、科學家、民間活動家將匯聚在波蘭卡托維茲,繼續他們進行了 24 年的話題。聯合國氣候峰會 COP24 的流程和以往任何一次氣候會議沒什麼區別,這對與會人士來說都是熟悉的體驗:閉門會談,重複議題,戲劇性的最後一秒決議。

然而今年的會議心情有點不同,它被聯合國氣候秘書長 Patricia Espinosa 稱為「巴黎 2.0」,意指三年前誕生的巴黎協定的相關討論將延續。那份協定定下了「以前工業時代為標準,將升溫控制在 2℃ 以下」的目標。各國必須要在今年拿出減排控溫的計劃書,以便在 2020 年加以實行。

但所有人都要面對的事實是——沒有時間了,而這個世界在達成巴黎協定目標方面「還沒上路」。近來的所有報告都指出,人類世界不再處於毀滅的「邊緣」了,它已經越過了那個「無法回頭」的節點。氣候災難看起來不可避免:被淹沒的海岸線,毀滅的珊瑚礁,融化的冰山和急速擴張的沙漠。

在聯合國下屬氣候委員會 IPCC 看來,1.5℃ 的升溫是個節點,超過它,海平面上升、洪水、乾旱等其他極端氣候將席捲全球。上周的一份報告指出,人類當前的努力遠遠不夠——雖然各國就溫室排放問題表態承諾,但是「言語和行動之間的鴻溝太大,政府承諾的目標和實際舉措的鴻溝太大」,排放量仍然在近兩年保持上升的勢頭,且完全沒有達到峰值的跡象。專家們認為,排放必須在 2030 年減少 1/4,才可保證地球相比前工業時代的升溫不超過 2℃,要想控制在 1.5℃,排放必須減半。也就是說,人類必須投以目前 3 倍的努力才能在未來避免氣候災難。

可種植的田地也將被摧毀,而這恰恰會發生在人類最需要土地的時候。地球人口預計在 2050 年達到 90 億,2100 年越過 110 億,一旦生態系統被毀壞,大旱襲來,農田變成沙塵地,地球將無法供養這些人口。

世界銀行組織估計,到了 2050 年左右,超過 1.4 億人將成為氣候難民。實際上,如今那些不被主流人群關注的角落,已經展現了遭遇氣候災難的圖景:過去幾年,非洲索馬利亞蘭 70% 的牲畜死於氣候變化,上萬家庭逃離荒地住進難民營;蘇丹和肯亞遭遇了 2000 年未見的乾旱;在越南,每年有數千人放棄湄公河三角地帶的沃土,因為它已經被上升的海水所污染。

四位聯合國前任氣候大會主席,在周日罕見地發表了一篇聯合聲明,呼籲人類採取緊急行動,他們說:「接下來兩年人類做出的決定,將是至關重要的……各國部長和領袖們在 COP24 上的言行,決定了未來幾年人類的付出程度,要麼讓世界離達成巴黎協定定下的目標更近,要麼把這顆星球推上絕路。任何拖延都會讓響應氣候變化更困難、更昂貴。」

實際上,今年 COP24 的與會代表比原定會議日期提早一天到達談判,人們迫不及待地希望能加快談判進程。同時,世界銀行宣布了接下來五年 2000 億美元的基金項目,要為各國對抗氣候變化提供支持。

讓人憂心的是,遏制排放的全球行動目前遭遇了阻礙,掌權的右翼民粹主義者們並不打算在此投入更多精力。比如美國貢獻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碳排,然而在化石能源產業的遊說下,特朗普退出了巴黎協定,可能會對延緩災變造成重大的打擊。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今日娛樂:《龍貓》發布中國版海報,2018 內地票房已超 2017 全年
社會學家李銀河:我們這一代人恰恰是不能夠真正做到出世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