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什麼是「六度」?

什麼是「六度」?

五戒十善是佛家的小行,是基礎,是入門,再往上,就是大乘佛法的六度了,六度是菩薩行,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展開,就是八萬四千大行,今天我詳細分享一下什麼是六度:

一,布施。修行布施,就是為了讓我們學會放下貪心、放下吝嗇。布施裡面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第一類財布施:錢財是我們生活所必須的,在我們這個社會生存,誰都離不開金錢。但是佛告訴我們,對於錢財,一定要懂得適可而止,夠自己生活所需就行了,這樣才會知足而樂。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對於錢財的追求是越多越好,多了還要更多,永遠沒有滿足,因此產生了很多煩惱和痛苦。所以佛讓我們修財布施,不要積財,積財容易喪道,如果有富裕的錢財,我們可以拿來幫助別人,由近及遠,先幫助自己的親友,然後鄰居、整個小區、所在的城鎮、全國乃至全世界,這叫積功累德,財布施得財富,還能擴大我們的心量,一生快樂幸福。

第二類法布施。無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只要你有能力,就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義務的教給別人。如果錢財上比較富足,可以辦個義學,聘請一些賢能的老師,讓孩子們接受聖賢教育,學生不用交學費,這屬於法布施。另外印經了,為別人講解佛法了,也都屬於法布施,佛經上講,法布施得聰明智慧,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的智慧也會得到提升。

第三類無畏布施。別人在遇到急難恐懼的時候,我們幫助他克服困難,擺脫恐懼,讓他能夠獲得身心安穩,有安全感,就叫做無畏布施。比如我們不吃眾生肉,不殺生,我們還積極的護生、放生,看到路邊有受傷的小動物,我們幫助它們療傷,照顧它們;看到有些人遇到困難,身心不安,我們幫助他,開導他,化解他的憂慮和恐懼,這都屬於無畏布施。

修這三種布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著相,要心地清凈,不求果報,這樣才有功德,如果修布施是為了發財、求智慧、求健康,那就沒有功德了,只有福德。

二,持戒。就是持守戒律,戒律有三種,一個是律藏上明文規定的戒律,還有兩個是沒有文字記載的戒律。五戒十善,這是持戒的基礎,是佛經明文規定的。還有兩種雖然沒有文字,但是與戒律的精神相應,也要遵守。第一種是對自己的,雖然佛在經上沒說,但它也是善法,我們也要做。比如吸煙,佛經上沒有這條戒律,沒有說吸煙破戒,但吸煙確實沒好處呀!一是對身體健康不好,二是影響環境,讓別人吸二手煙,對別人身體健康也不好。所以這個煙也要戒。第二種是對大眾的。只要對大眾有利益有幫助的事情,我們就要去做;只要對大眾有壞處、有不良影響的,我們就不要去做,雖然戒律上沒有,但是符合戒律的精神,我們也要遵守。

三,忍辱。忍辱和布施都是六度裡面最重要的。布施是積功累德,忍辱是保持自己的功德,否則一發脾氣就「火燒功德林」了。忍辱有三類:第一個是人害。別人嫉妒你、傷害你、障礙你,我們要能忍受,人家以噁心對我,我還要以善心對人,決定不和人爭鬥,不搞對立。第二個是世間之苦。嚴冬酷暑、天氣變化、地震火災等等自然災難給我們帶來的痛苦,還有生活上的困苦,衣食住行方面的,吃不飽,穿不暖,我們都要能夠忍受,古人常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第三個是修法的苦。剛開始修學的時候,也是很苦的,很枯燥,沒意思,看不懂,這個也需要耐心,需要忍受,等修學到一定程度,真正鑽進去了,就會法喜充滿,就沒那麼難了。

四,精進。也有三種:披甲、攝善、利樂。第一個披甲精進,披甲是比喻,古時候打仗時,戰士都是披上鎧甲用來保護身體。進是進步,精是專一。就是說學佛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不雜不亂,這樣才能得定,才能開慧。第二個是攝善法精進,雖然佛經上沒有說過,但這個事情是好事,對自己修學是有利益的,有一定的好處,那也應該精進,努力學習。第三個是利樂精進,是就利益大眾來說的,只要這個事情對一切大眾都有利益,能讓大家獲得安穩快樂,那我們就要做。

五,禪定。也叫靜慮,就是修清凈心,平等心。有三大類:世間禪定、出世間禪定、出世間上上禪定。佛在經上常講的四禪八定,因為沒有離開六道,就屬於世間禪定。他也斷惡修善,持齋念佛,也能持守五戒十善,但還沒有放下我執,沒有放下自私自利,還是世間的禪定。能夠超越六道,就屬於出世間禪定了,阿羅漢超越六道,就是出世間禪定,阿羅漢之前的果位,都是世間禪定。能夠超越十法界,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就是出世間上上禪定了。六道是一個界線,十法界是一個界線。

六,般若。般若就是智慧,是學佛的終極目標。這個智慧不是聰明,也不是我們世間所說的智慧,而是我們自性本具的那種明心見性後的智慧。也分三種:第一種是實相般若,這是究竟圓滿的智慧,能夠看清一切事實真相,了解宇宙的一切現象;第二種是觀照般若,這個是自受用,比如《心經》上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是幫助自己看破放下的;第三種是方便般若,是以種種善巧方便,幫助別人認清事實真相,幫助別人看破放下,這是弘法教學方面的。從觀照般若,到實相般若,是如來的最高境界,圓滿的回歸自性,這是真正覺悟了。

這就是六度,也叫六波羅蜜,一切大乘佛法,修菩薩行的,無論是哪個宗派,都需要從修六度開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八識」?
什麼是「四攝法」?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