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山東一小山寸草不生,村民4次挖到國寶,考古隊:下面埋著國君墓

山東一小山寸草不生,村民4次挖到國寶,考古隊:下面埋著國君墓

導讀:山東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省份之一,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齊魯大地上,數千年來誕生了無數的文明、偉人,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距今數千年前的商朝時期,山東地區就誕生了高度發達的文明,這在考古發掘中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在山東省青州市,有一個名叫蘇埠屯的小山村,在村外有一座名叫東埠嶺的小土山,南北長大概2千米,東西長約1千米。不知是什麼原因,整座小山上常年寸草不生,來過很多專家調查、化驗,但也都沒有答案。因為山上種不活東西,所以東埠嶺就成了村民的取土場。

日久年深,由於村民取土,東埠嶺的中間被挖出了一條寬約200米的深溝,將小山一分為二,南邊的稱為「南嶺」,北側的稱為「北嶺」。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在山嶺上取土的村民就經常挖出青銅器,其中最重要的有四次。

第一次挖出青銅器是在1920年,當時一位村民在南嶺取土的時候,挖出了一件造型奇怪的青銅器,由於當時天下大亂,這次發現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關注,最後這件珍貴的青銅器也下落不明。1926年,一位村民在北嶺再次挖出青銅器,這次是4件,在其中一件青銅鼎的底部還有銘文。當時一些文物販子得知了蘇埠屯經常出土青銅器的消息,所以這4件青銅器一出土,立刻被人高價買走下落不明。

1931年秋天,村裡一位小孩上山放羊時,看到土中露出了一個陶罐,動手挖的時候,發現下面埋著很多青銅器。據知情人回憶說,當年這批青銅器出土後,立刻被濰坊的大商人買走,後來被政府部門追繳回了7件,現在都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就在小孩發現青銅器的同一年,一位婦女在南嶺的斷崖上也挖出了8件青銅器。

上面這四次發現國寶青銅器的經歷,讓蘇埠屯這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名聲大噪,很多盜墓賊、文物商人都趕來淘寶。為了保護地下文物的安全,1965年,山東省考古隊決定對蘇埠屯村外的小山進行考古發掘。

考古隊經過一個多月的勘探,確認在小山下一共有4座大型墓葬和一處陪葬坑。其中最大的是1號墓,全長超過15米,帶有4條墓道,是一座商周時期的「亞」字形大墓。考古專家介紹說,這是繼河南安陽殷墟之外,發現的最大規模的商代墓葬。

在對墓葬進行清理時,考古隊員發現古墓被盜嚴重,墓中珍貴的文物基本被盜掘一空,但盜墓賊遺漏了一件絕世珍寶——亞醜鉞。考古專家介紹說,這件青銅鉞,通長32.7厘米,刃寬34.5厘米,造型精美,保存完好,整件青銅器上雕刻有人面紋,因為在背部兩側有銘文「亞醜」二字,所以命名為「亞醜鉞」。

按照商周時期的禮制,只有王一級別的人才能使用「亞」字形大墓,蘇埠屯墓葬的規模與安陽殷墟商朝王陵的規模相同,在車馬坑、陪葬坑的數量上甚至還超過安陽殷墟,因此考古專家推斷,墓主人的身份一定非常顯貴,至少是一方諸侯。

通過對史料的研究,專家發現,在商朝時期,現在的青州一帶居住著一個名為「薄姑氏」的部落。這座大墓中多次出現「亞醜」字樣,因此專家推斷「亞醜」應該是這個部族的圖騰信仰,而這座大墓的墓主人應該就是薄姑氏的某位國君。

參考文獻:《史記》、《商周陵墓制度考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講官 的精彩文章:

明朝一縣令,死後400年陵墓被挖,考古隊:棺材比萬曆皇帝還大

TAG:國史講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