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拔劍自刎的故事背後,不為人知的內情太多了

項羽拔劍自刎的故事背後,不為人知的內情太多了

原標題:項羽拔劍自刎的故事背後,不為人知的內情太多了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蓋世英雄;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具貴族精神的千古名將;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含情脈脈的西楚霸王;


大家猜到他是誰了嗎?



斯人已逝,兩千年後的我們又該如何認識他?而他到底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項羽,名籍,字羽,生於公元前232年。楚國下相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自幼喪父,跟隨叔父項梁長大。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家。李晚芳評價「羽之神勇,千古無二」。宋代著名詩人更是大為讚賞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少年時,身材高大,臂力過人。相傳能舉起千斤大鼎。小小年紀的他不僅沒有貪玩之氣,更有遠大的志向和魄力。有一次,恰逢秦始皇巡幸會稽郡,秦始皇在江口舉辦大型渡江儀式,聲勢壯大,兵力更是如同排山倒海。就連漢朝開國皇帝劉邦見了也只是羨慕「大丈夫生當如此」而項羽卻沒有被這威懾的陣仗嚇到,反而說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項梁卻是神色俱變,急忙捂住他的嘴。這要是被聽到,可是會引來殺身之禍啊!



由此可見項羽的膽識。二十四歲時,起兵反秦,當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他力舉義旗,成了農民起義軍中叱吒風雲的人物。巨鹿之戰,誅殺宋義,項羽掌握軍權,成了楚國統帥。破釜沉舟,大敗長城軍,前去救趙。巨鹿一戰,項羽大獲全勝,為之後成為諸侯盟主,稱西楚霸王和滅秦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而面對降將章邯,項羽又是怎樣做的呢?項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並兌現承諾不殺他,還封他為雍王。


從這就可以看出項羽的貴族精神,一言九鼎。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舉旗大敗秦兵,率諸侯入關,殺秦王子嬰,焚咸陽。所向披靡,威震海內。


鴻門宴上,范增三摔玉佩,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羽都視而不見,哪怕知道劉邦逃走,他也沒有命人去追。放虎歸山,以至招來烏江自刎的殘局。有人說是因為他太過自負,把劉邦不放在眼裡,也有人說,他太過婦人之仁。但其實我們都應該去尊重他,欣賞他。他不願採用卑鄙手段,哪怕知道劉邦意圖。足見他的心胸坦蕩!他和劉邦·爭奪天下時,項羽憐憫百姓的苦難,提出「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倆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一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由此體現了項羽的仁愛。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末路,美人殉情。悲情一瞬定格在歷史舞台。霸王別姬,帳下美人揮劍起舞,隨後劍抹咽喉,隨風倒下。這個讓項羽用情一生的女人,竟以這種方式結束生命,讓他何不悲愴和絕望,肝腸寸斷吶!後人說項羽失敗是因為兒女情長,也有人說是太過婦人之仁。實際上,就是他的軍事戰略的失敗。他被劉備等人包圍,教他如何突破。

烏江畔,江水拍打著江岸。項羽羞愧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不肯過江東。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拔劍自刎。血染岸邊。


誰在烏江畔哭泣,誰在仰天怒號,又是誰錚錚鐵骨不可棄?


是千古名將,西楚霸王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懂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 閱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