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星座 > 愛情中的這種「勒索」,多數人都未曾發覺

愛情中的這種「勒索」,多數人都未曾發覺

原標題:愛情中的這種「勒索」,多數人都未曾發覺


本文字數2500+ / 閱讀需要 8 min


盤點一下你自己人生中的不愉快經歷,一定聽過下面這些句子:


「我只能找你幫忙了,你要是不幫我,我就完蛋了」


「我是你媽,我會害你嗎?我這都是為你好!」

「咱們這麼好的朋友,你連這點錢都不願意借么?」


即使你沒聽過這幾句話,也一定熟悉這樣的句式:


「如果你真的愛我/如果你真的重視我/如果你還想繼續在一起,你就得......」


「你已經擁有xxx了,為什麼不能照顧照顧別人/有點大局觀......」


「我已經這麼慘了,想要求一點xxx過分么?」


「如果你不xxx,我就再也不見你/我就死給你看......」



是不是每句話都很熟悉?


這就是典型的情感勒索:憑藉與他人的感情聯繫,用一些間接或直接的手段勒索他人。


情感勒索會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愛情中尤其常見:一方總以愛的名義,去威脅、勒索另一方一定要做某些事,比如「你不及時回我的信息,你就不愛我。」

這種存在情感勒索的愛情,甚至可以被稱為「打劫式愛情」。別人都把「愛情不講道理」當作玩笑,Ta們卻信了,真的完全不講道理。


那麼,受害者就很倒霉了。


但必須說,受害者也並非沒有問題——


情感勒索並不是一場獨角戲,被勒索者的一方如果沒有「主動參與」,這種勒索便不會真正產生傷害。


但要注意,受害者的「主動參與」,並不是指受害者誘發或者造成了情感勒索,而是當別人施加勒索時,受害者總會選擇「默許」和「屈服」。


用大白話說,毛病都是慣出來的


糟糕的是,受害者往往意識不到這些:他們往往只能感覺到生活不滿意,卻意識不到「勒索」的存在。


說實話,情感勒索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們今天只希望幫助大家意識到自己是不是處於一段情感勒索中,從而重新認識自己的這段關係,不要繼續悶頭承受傷害,及時止損。


情感勒索受害者的人格特質


容易被勒索的人,往往都具備一些條件,這跟我們的人格特質有關。

由於我們的性格和兒時經歷,會產生一些情緒上的軟肋,可能是不安、內疚、羞恥、罪惡感。一旦這個軟肋被觸碰,我們總會條件反射般地感受到壓抑無助,並且習慣性的選擇對這些情緒「敬而遠之」。


與我們越親密的人,越能輕易的體察到我們所敏感的軟肋。而情感勒索者就會利用我們暴露無遺的情感弱點,來保證Ta們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


為保護這些軟肋,我們會發展出一系列「人格特質」用來抵抗。當這些特質「適度」時,基本不會產生什麼消極影響。可一旦我們遭受強烈刺激,人格特質變得過度,就會令我們變得容易被操控。


下面就是幾種最常被利用的人格特質:

  • 追逐認可者

希望在意的人認可自己是很正常的,我們都喜歡得到積極的回應。可當我們過度沉溺這種感覺,甚至上癮時,就好像給情感勒索者提出了邀請,主動教給他們勒索我們的方法。


例如,當愛情中的一方不斷向伴侶證實自己的忠誠,來換回伴侶對Ta的讚美時,會沉溺在這種感情之中。「你覺得這樣好嗎?」「你覺得我哪裡做得還不夠好呢?」「我會改的。」


當一個人為了討女友開心,早上為她準備早飯,晚上打洗腳水,這樣久了,一旦Ta稍有不慎,違背了伴侶的要求,伴侶就可以趁機生氣,並指責他「不像以前愛我了」,受害者就會痛苦,從而屈服於女友的壓力,希望繼續得到認可,即使他覺得做這些事很辛苦。

  • 和平主義者

過度強調「和平主義」的受害者可能因為從前關於激烈衝突的不良回憶,會特別害怕爭執。在他們眼中,什麼事情都沒有吵架糟糕。


事實上,當一方已經怒火攻心,另一方再繼續追求冷靜和理智往往是不現實的。可他們只是不敢和對方爭辯,即便對象是非常親密的人也不願意,總傾向於委屈求全。


但憤怒是人的天性,不存在一個永遠不會憤怒的人。當受害者想盡辦法避免爭端,或者不計代價壓制憤怒時,便會退讓、妥協,而這些舉動同時也告訴情感勒索者,他們將能對受害者為所欲為。

  • 自責者

「負責任」雖然是一個積極的行為。但當我們認為自己必須為自己和其他人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問題負責時,就很容易為情感勒索者提供便利。因為情感勒索者最常見的想法就是:一旦自己有任何不愉快,問題一定在對方身上,只有一切順從自己才能解決問題。


在希臘神話中反抗宙斯失敗而受到懲罰的阿特拉斯,需要把全世界背負在自己身上。所以,「要對所有其他人的行為和感覺負責,為過去或未來贖罪」的心理,被稱為「阿特拉斯綜合症」——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自責者不清楚「責任的邊界」,不知道什麼事情需要自己負責。


但在親密關係中,只有明確自己責任的邊界,才能更好負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 聖母心

憐憫和同情會激發人的善良本性,讓人們做出高尚行為。但當同情心轉變為毫無底線的憐憫時,我們就很有可能會因為別人放棄自己的利益。


過分憐憫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因為長期生活在存在生理或者情緒需求的親人、或其他重要的人身邊,對任何需要憐憫和關懷的線索都十分敏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迷戀自己的「好人」人設,希望大家覺得自己是個善良、可親的人。


可是當我們長久的只沉浸在他人的情緒中,用對方是否「可憐」來判斷事物,就會失去理性看待問題,尋求最佳解決途徑的能力。

  • 自我懷疑者

正確的自我評價能夠讓人更好的審視自己,做成改變,進行自我提升。但當我們的自我評價會長期轉化成「自我貶損」時,面對對自己來說很重要的人的批評,就更回覺得「自己有錯」。經常不信任自己的人更會削弱對自己的理性判斷,依賴他人的意見來為自己做決定。


這種情況在親子關係中十分常見,他也有可能發生在友情和戀情中。當自己感到崇拜的戀人或朋友恰好是個情感勒索者,受害者就會把他們理想化,賦予他們權力和智慧,相信他們說都是對的,他們指責肯定是有道理的。即使他們的要求並不合理,評價並不客觀,自己也很難再去質疑了。


改變自己的「受害者「角色


當你面對情感勒索者的施壓時,以下行為都是錯誤示範:

道歉


哭泣


哀求


改變或取消重要計劃


提出讓步,希望這是最後一次


投降

如果我們選擇在面對情感勒索者時,會做出上述選項中的任何一項行為,可能已經在為「情感勒索」鋪路了。任何情感勒索在初期都是一個試探過程,勒索者會通過一系列的小事來判斷對方是不是合適的「受害者」。就好像柿子軟不軟,捏捏才知道。


不正視」情感勒索「本身,放任其發展,不直接、有力的反對,模稜兩可的態度只會讓對方繼續施害,我們也越過越難受。


所以,「意識到」情感勒索的存在,極為重要。


至於如何解決情感勒索,絕非幾句話能講清,我們接下來也會慢慢幫大家分析。


但就像我說過的,很多人壓根不知道自己正在遭遇情感勒索——倘若我們從今天開始,能夠清醒意識到它的存在,已經是往前邁出一大步了。


只有當你真正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才有可能發生改變。


勒索是永無止境的,每個人都不必成為潛在的「受害者」。


一了達+酒鬼?撰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單心理 的精彩文章:

自戀者「歪曲事實」的5種手段|Ta是如何扮演受害者的?

TAG:簡單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