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許褚主動請戰抵禦張飛,卻因醉酒而誤事,曹操為何不殺許褚?

許褚主動請戰抵禦張飛,卻因醉酒而誤事,曹操為何不殺許褚?

相信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割發代首」這一成語,這個典故,與三國梟雄曹操息息相關,當初他起兵的時候,為了樹立形象,收攏民心,下令士兵在行軍過程中,不許踐踏百姓的莊稼,否則殺無赦。結果,這道命令剛剛傳下不久,曹操的坐騎便因為受驚,躥入了農田。為了表明自己紀律嚴明,曹操作出了要自刎的架式,當然了,他不可能真的自盡,他的手下也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曹操送命,於是最終曹操割掉了自己的頭髮,代替頭顱,給大家敲響了警鐘。

雖然在此事中,曹操耍了一點小心機,不過,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曹操是一個非常注重軍紀的人,甚至有些法不容情的意味。他的這一特點,不僅在真實歷史上有記載,《三國志·何夔傳》提到:「太祖性嚴,掾屬公事,往往加杖」,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也被保留了下來。例如,演義中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算是宗室名將,又曾捨命救過曹操性命,偶爾還會客串一把保鏢,非常得曹操寵信。當初馬超起兵反曹,曹操派曹洪前去守潼關,並明言只需守十日。

雖然曹洪最終成長為了一代名將,但當時他年紀較少,心性也不夠穩定,於是在第九日的時候,中了馬超之計,丟了關卡。按理說,憑藉曹操對曹洪的寵信,以及兩人的私人交情,曹操無論如何,都不會嚴懲曹洪才是,可是曹操到了潼關,了解了事情經過之後,「大怒,喝斬曹洪」,在眾人的勸阻下,才堪堪作罷。

分析到此處,我們不難發現,演義中的曹操,像真實歷史上的他一樣,不恂私情,也不許包括自己在內的任何人,拿意外做託辭。可是,在此之後,有一個武將,主動請命迎敵時,因為喝酒而誤事,曹操卻不僅沒有嚴懲,甚至還輕易揭過了此事,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曹操的保鏢許褚。

小說第七十二回中,曹操得到消息,知道張飛要來劫己方的糧草,許褚主動請戰,要為曹操分憂,結果在路上喝了不少酒,遇上張飛的時候,不勝酒力,被一矛刺於馬下,糧草也沒有保住。許褚僥倖逃回性命之後,「操令醫士療治金瘡,一面親自提兵來與蜀兵決戰。」也就是說,曹操不僅沒有因許褚喝酒誤事,要嚴懲他,甚至還要親自為其報仇。一向注重紀律的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是作者在創作的時候,把曹操這一角色的人設寫崩了嗎?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有以下幾點猜測。

一、保鏢難覓

雖然,曹操是當時最大的梟雄,看似尋找幾個保鏢並非難事,但是像典韋和許褚這樣,武藝高強,又忠心耿耿之輩,還甘心擔任保鏢一職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當時典韋早已去世多年,曹操如果因此斬了許褚,沒有人可以代替他,這樣曹操的安全就無法得到保障了。而如果曹操僅是嚴懲許褚,則有可能導致許褚懷恨在心,同樣會威脅到他的安全。

二、曹操一向習慣做戲

另外,曹操所謂的紀律嚴明,不恂私情,主要是做給別人看的,例如他割發代首一事,自始至終,大約都沒有產生自盡的念頭,他敢這麼說,僅是因為知道眾人會勸阻;同理,潼關之戰的時候,他「喝斬曹洪」,也有做戲的成分,因為眾人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他斬了曹洪。按理說,許褚是他的貼身保鏢,此事同樣可以拿來做戲,可是結合許褚本身的痴憨,以及得罪過的外臣,恐怕少有人願意為他求情,因此曹操為了避免尷尬,閉口不提嚴懲許褚一事。

三、張飛給曹操留下的心理陰影太大

當初,關羽暫居曹操麾下,一刀斬顏良,三合誅文丑之後,淡定的說,自己這不算什麼,張飛比自己還厲害,嚇得曹操要將此言記在衣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之後張飛虎嘯當陽橋,更是嚇得曹操策馬狂奔,可見,張飛給曹操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因此,許褚主動請戰的時候,曹操大約並沒有抱什麼希望,見許褚活著歸來,大約已經有些喜出望外了,所以並不怪罪。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結論,不管是真實歷史上的曹操,還是演義中的曹操,都非常注重強調紀律,不過他大多數情況下,講究所謂的不恂私情,都有做戲的成分,因此在意識到,可能沒有人為了許褚陪他做戲時,他便放棄了這樣的機會。另外,他為自己的安全考慮,以及曾被張飛嚇破膽,也是他在許褚喝酒誤事後,輕易揭過此事的重要原因。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蠢的武將,被上司推出來送死,臨死前卻還在維護上司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