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曼施坦因封帥後,被派去營救斯大林格勒,為何半途而廢?

曼施坦因封帥後,被派去營救斯大林格勒,為何半途而廢?

斯大林格勒戰役作為二戰期間蘇德戰場上的關鍵戰役,雙方都對此高度重視,德軍方面由希特勒最信任的將領保盧斯擔任作戰指揮,在戰役初期,德軍佔據戰爭主動權,但在經過巷戰消耗後,德軍開始顯露疲態,蘇軍趁勢反攻,實施「天王星」計劃,將第六集團軍圍困在斯大林格勒市區。

蘇軍對此次反攻非常重視,若此戰獲勝,德軍軍事實力將被大大削弱,隨著蘇軍包圍圈的縮小,保盧斯已經預見到失敗無可避免,他致電希特勒求援,希特勒不願放棄已到嘴邊的斯大林格勒,禁止保盧斯突圍撤出市區,他派出曼施坦因前去支援。保盧斯本人以及希特勒都被曼施坦因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扭轉戰局,但屢創奇蹟的曼施坦因卻罕見地半途而廢,只能退回羅斯托夫。

曼施坦因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此前剛剛因為奪取了戰略要地克里米亞而被授予德軍元帥軍銜,為何在此次營救中大跌跟頭呢?其實這還真怪不得他。

首先,希特勒下令曼施坦因前去支援時,曾將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交由他指揮。曼施坦因雖然擁有名義上的指揮權,但實際上,保盧斯聽命的人一直是希特勒。

曼施坦因早就看出,在此絕境下,唯一的生機就是突圍,但這與希特勒死守斯大林格勒的命令截然相反。曼施坦因只能盡量在層層蘇軍圍困中殺出血路,直抵斯大林格勒,但曼施坦因在反攻時,發現蘇軍數量過多,極有可能將他也包圍起來,他即刻下令,讓保盧斯從南面突圍,以便和裝甲軍會合。保盧斯尚未收到希特勒通知,不敢貿然行動,借口燃料不足,拒絕突圍。而此次突圍已是最後機會,之後紅軍反攻,統帥部不得不放棄被圍部隊。

至於保盧斯為何生死關頭都不撤退,這也另有原因。保盧斯平民出身,而希特勒同樣是出身低微,他提拔保盧斯一路扶搖直上,也是為了壯大自己力量,將保盧斯和他的第6集團軍看做自己的私人武裝。保盧斯就算突圍回到德軍統帥部,忤逆希特勒命令,下場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其次,蘇軍的實力不容小覷。蘇軍在這場戰役中下了血本,由大將朱可夫指揮,全國所有的空軍力量幾乎都調到了這場戰役中,又源源不斷地調來援軍。處在包圍圈中的德軍得到的空降的物資寥寥可數,連基本的生存都難以支撐,更別提發起反攻,德國空軍元帥雖然曾保證過保盧斯軍隊的物資供給,但他的話並未兌現,彈盡糧絕又不被允許突圍的德軍,只是強弩之末。曼施坦因的援軍得不到被圍困軍隊的回應,也只能是孤軍奮戰,曼施坦因並不想冒著被此時氣勢正盛的蘇軍圍殲的風險,救一個幾乎毫無戰鬥力的部隊。

最後,蘇軍方面此時此刻已經開始開始得到美英兩國遠遠不斷的援助,物資從伊朗經過裏海到達蘇聯,越來越多的武器出現在蘇軍手中,食物、衣物也開始得到保障;而此時的德軍則恰恰相反。原本答應一定能夠滿足曼施坦因物資需求的德國空軍開始找各種借口推諉,甚至連油料都不能保證,一架飛機運輸油料到前線,自身要消耗一半,還要冒著被擊落的風險,顯得非常滑稽。

正在高加索苦戰的第4裝甲集團軍本來應該與第6集團軍一起攻打斯大林格勒,結果被分兵進攻高加,這本來也是個錯誤的決定。果然第4裝甲集團軍也遇到了困難,眼看難以脫身。曼施坦因建議第4集團軍後撤,協助自己營救斯大林格勒,而希特勒居然稱要求第4集團軍要與對手同歸於盡。

曼施坦因在聯繫到不久前希特勒要求保盧斯的30萬人寧可全部戰死不準撤退的命令,心中有些恍然,不滿的情緒浮上心頭,想到自己萬一失手被圍的結局後,自然很生氣,就不想再冒險營救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就是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國力強盛期,卻屢被倭寇騷擾,為何不能反打回去?
蘇軍人海戰術當前,曼施坦因使用神奇計謀,攻克克里米亞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