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是否再無人可用?是有人不會用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是否再無人可用?是有人不會用

原標題: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是否再無人可用?是有人不會用


1856年9月凌晨,南京城像往常一樣平靜,家家戶戶熄燈而眠,享受這一天勞累過後之美好時刻。突然,一大隊人馬從江西瑞州前線回到南京,帶頭的是太平天國北王韋昌輝,他們回來幹嘛呢?原來,韋昌輝接到洪天王密詔,星夜兼程趕回來勤王,一場歷時兩個月,奪走兩萬骨幹力量的「天京事變」拉開帷幕。在此次事變中,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瑢等核心要員要麼死於非命,要麼成為事變的「替罪羊」,天國元氣大傷,由盛轉衰。


今天,許多人都將「天京事變」作為太平天國由興盛走向滅亡的標誌,其主要依據之一便是大量創業骨幹成員死於非命或者出走(如石達開),太平天國再也無人可用,可謂是「國中無人,朝中無將」。那麼,事實可否如此呢?在「縱橫國史」看來,不是沒人可用,而是有人不會用。


對於「天京事變」造成毀滅性之後果,大家都承認,如人才損失巨大,戰略開始收縮,拜上帝教信仰崩潰,等等。在「天京事變」前,能夠出謀劃策,協調各路諸侯行動的是東王楊秀清;只要有他在,手握重兵的實力派們不得不服從中央政府命令,否則嚴懲不貸,或者直接「點天燈」。理財、民政、外交、軍事等方面均衡發展的是翼王石達開。例如,石達開在安慶進行改革,建立郡縣基層政權組織,允許發展商業、貿易,允許土地私有,徵收地租(實則廢除《天朝田畝制度》),史稱「安慶易制」。不過,石達開受不了洪秀全掣肘,年僅26歲的他,帶著10萬精銳負氣出走搞單幹,使「天京事變」後本就嚴峻的軍事形勢雪上加霜。



不得不承認,「天京事變」和「翼王出走」兩件事,給天國造成了巨大損失,精幹力量死的死、走的走,國家元氣大傷。但是,這並不等於說天國就「無人可用」,找不出相應的人才。

衝鋒陷陣型——陳玉成、黃文金、譚紹光、王海洋


在這幫青年將領中,敢於打「血戰」、「惡仗」,以彪悍著稱的有英王陳玉成、堵王黃文金、慕王譚紹光、康王汪海洋等。就拿陳玉成來說,童子軍出身的他在攻擊武昌時,冒著被地雷炸飛之危險率500人沖入缺口;在解救鎮江時,帶所部冒著被射成刺蝟之危險,孤舟突破吉爾杭阿防線,與吳如孝匯合。胡林翼對其評價曰:「賊中精銳,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慮耶!」戴德堅在《蓬萊館尺牘》說他「凶狡傑出,善摧大敵」,「近世罕有其匹」。由此可知,陳玉成確實堪稱驍將。黃文金也不差,他是博白地區拜上帝教核心領導人,資歷相當高,打仗以「勇猛」著稱,屢次讓左宗棠、「洋槍隊」難堪,清軍稱其為「黃老虎」。譚紹光、汪海洋也同樣如此,他倆是李秀成東征蘇常的先鋒大將之一,驍勇絕倫。



攻防兼備型——韋俊、林啟榮、吳如孝、吳定彩、葉芸來


爭奪天下,逐鹿中原,不僅需要能衝鋒陷陣之猛將,更需要攻防兼備之良將,否則大後方一有閃失,則全線動搖。韋俊,北王之弟,金田起義核心成員之一。西征期間,兩次鎮守戰略重鎮武昌,屢次擊敗胡林翼湘軍,擊斃湘軍創始人之一羅澤南。林啟榮,九江守將,在外援全無之情況下,靠種菜堅守城池兩年,胡林翼與李續賓靠「長圍」才能攻破九江。吳如孝,鎮守鎮江、三河、廬州期間,屢次擊敗強敵,堪稱守城專業戶。吳定彩、葉芸來,安慶守將,在吉字營、彭玉麟水師、鮑超「霆軍」層層包圍下,堅持近兩年,誓死不降。


民政、外交——洪仁玕、林紹璋、李秀成


征戰沙場之猛將,守衛城池之良將,太平天國不缺。那麼,搞民政與安定大後方之良臣呢,可否有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洪仁玕,這是喝過洋墨水、吃過洋麵包的大牛人,戰略眼光非常獨到。學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洪仁玕從香港輾轉到天京後,立刻著手中興太平天國之工作,編成《資政新篇》一書。其內容包含發展工商業、修築鐵路、開設議會、人民選舉、言論出版自由等方面,是近代中國人比較系統介紹並學習西方制度文化之開始。林紹璋民政、外交均不錯,從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出發處理國際關係;李秀成搞民政很拿手,其經略的蘇南地區經濟繁榮,生絲、茶葉常出口;分配土地,獎勵農耕,吸引流民,發展生產。



從上述可知,「天京事變」、「翼王出走」後,太平天國雖然損失了創業元老級人物,但新崛起之「少壯派」亦是人才濟濟,陣容相當豪華。那麼,有望中興天國的這幫人,洪秀全可否能做到「人盡其才」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由於洪秀全縱容派系鬥爭,不救援武昌,韋俊被迫投降清朝;安慶失守後,洪秀全劈頭蓋臉痛罵陳玉成,削其爵位的同時加封他手下將士為王,迫使其去守衛廬州孤城,最終中計而死;黃文金則是不受待見,臨死前才想著讓幼天王去湖州避難;對李秀成更是處處提防,李秀成要去救援蘇州,拿出10萬兩白銀才放行,而且還限期四十天,實在可笑;對林啟榮則更加不用說,既沒有派重兵救援九江,又不下令將其調回,保存有生力量,林啟榮只能敗亡了。


總而言之,洪秀全不是做大事的料,沒有劉邦之寬容大量,也沒朱元璋之雄才大略,難以創業成功。縱使文有李斯、蕭何、張良、諸葛亮、李善長、劉伯溫,武有白起、廉頗、王翦、李牧、衛青、霍去病、李靖、李績、岳飛、徐達、常遇春、藍玉、戚繼光、李成梁,他都難以逆襲。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殺進南京有60萬大軍,為何北伐只出動2萬?
安慶陷落後,為何陳玉成非要去廬州而不守天京?兩個字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