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讓孩子受點氣並不是壞事,可惜多少父母都不懂!

讓孩子受點氣並不是壞事,可惜多少父母都不懂!

挫折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自身先學會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問題,挫折教育的重點不是放在「挫折」上,而是應在「教育」上發力。

01

今天媽媽群里炸開了鍋。

事情起因是一位媽媽,在群里截圖抱怨幼兒園開展集體遊戲的時候,老師把他的孩子挪到一個角落裡,他的孩子沒有參加這個集體遊戲。

家長媽媽說:

**老師你好,我剛剛把班級視頻又看了一遍,發現我家寶貝被安排坐在教室一個完全看不到遊戲是怎樣進行的角落裡,更沒有給他機會讓他參與到這個遊戲中來!

看他一個人坐在旁邊好可憐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真擔心他以後在學校里待著沒了積極性!

老師回復:

剛剛開始他也是有遊戲的。但是我們有遊戲規則,沒有遵守遊戲規則我們就會請在旁邊觀看,這是我們老師建立的規則在這裡。今天是有2個小朋友在旁邊觀看的。

你放心老師已經跟他說了,只要他願意遵守遊戲規則,還是可以跟大家一起玩的。所以你放心吧,老師是有自己的安排的。現在我在帶小朋友,不能一直看手機,中午午休的時間再說。

家長媽媽在群里的吐槽:

這個老師也真的是有點過分了!哪裡有兩個孩子啊!明明就是他一個人!我真的是很氣憤了!這樣的做法嚴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而且這種傷害式教育最傷害小孩子的心了!真的氣憤!

群里其它家長的聲音:

A:怎麼這樣子啊!

B:要是我,一定要問問這個老師是怎麼回事!

C:最反感老師這種區別對待的做法了。

D:對孩子是一次打擊啊!

E:算了吧,跟老師提一下也就可以了,現在的老師得罪不起!

F:回來好好安慰孩子。

.....

跟帖的家長挺多的。誰家的孩子不是家長的心頭肉,看到孩子受到委屈,比我們自己受委屈難過一百倍!

為了讓這位家長媽媽心裡好過一點,糖糖回復了她:

沒關係,如果是偶爾一次沒關係,你不去小題大做。

老師有老師的處理方式,你理解一下老師,也給予老師應有的信任。

你要想到他跟這個老師以後是要長期相處的,從長遠看,不要跟老師把關係弄僵。

有時候孩子是調皮。而且孩子也需要挫折教育,自尊心太強的孩子也是會吃虧的。

讓孩子受點氣,是多麼可貴的挫折教育!可惜多少的父母都不懂。

02

那麼,什麼是挫折教育呢?

就這個問題,親子第一課堂也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的挫折教育,就是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累,或者批評,罰站,不順從孩子這些。

而這樣的理解不但有偏頗,還過於狹隘了。

其實,孩子從來就不缺少挫折。

只要你不包辦他的一切,不有求必應,不管是生活,遊戲,還是學習,都可以使孩子體驗到失敗和不如意。而挫折教育的真正含義是讓他在這種體驗中學會面對困難並戰勝挫折。

我們之所以要提倡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目的就是要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孩子魚勇氣們面對挫折,並戰勝挫折,從挫折中學到更多經驗,成為生活的強者。

03

很多時候,在挫折面前,如臨大敵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大人常常會擔心,孩子能否應付得了帶給他痛苦體驗的挫折,這種擔心往往讓大人有一種衝動,想要幫助孩子逃避挫折,甚至要代替他承受挫折。

就像開篇時候的那一位家長媽媽,她就很擔心:老師的做法嚴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認為老師這種傷害式教育最傷害小孩子的心了!真的氣憤!

事實上,我們完全不必擔心孩子會因為一次的挫敗,就不得翻身。

在每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自我幫助系統」,在處理挫折的過程中,會接納各種各樣的處理方法。

它可以讓孩子逐漸從容地應付複雜的狂風巨浪,即使哪一次失敗了,也懂得爬起來再戰,並明白什麼時候該再接再厲,什麼時候該另起爐灶。而這樣的智慧,是必須在親身實踐中學會的。

04

當然,孩子始終還是孩子,他們的意志力畢竟還沒有那麼強。

據統計,我國目前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於年幼時經歷的挫折和打擊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孩子在經歷挫折時常會產生比較消極的情緒和抵觸心理。

所以在遭遇打擊、挫折、失敗以後,容易萎靡不振,如果這時候大人不管不問,任其發展,或者採取不適當的方法,如譏諷、嘲笑、甚至訓斥、打罵,那麼孩子的心理會二次受挫,孩子很可能出現放棄、認命的心理,一方面變得極度不自信,一方面可能選擇破罐子破摔

美國國家兒童發展科學委員會一項報告顯示,一個孩子能否從上海事件中儘快恢復,最關鍵的隱私是他是否和養育他的成年人有著一段堅實穩定的互動關係。

當一個人擁有一段或幾段有支持力,有回應的社會關係,再配合一定的處理困境的能力,他就能迅速從逆境中走出來,快速適應環境。

這也就是說,成人要在孩子面對了挫折之後,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愛,給孩子提供充足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他才敢大膽地去正視讓他感到「受挫感」的問題,並且有信心、不排斥地去嘗試。

05

對於自信心受損的孩子,我們還應該有意識地幫助他重建自信心。

例如:讓孩子做他相對來說更擅長的事情,或者可以給孩子設置一些可以實現的目標讓他去做。

因為無論什麼事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更好,比別人強,獲得周圍人的認可,這可以說是人的本性。

隨著孩子的成長,當他了解了自己的強項,並且知道去怎麼展示和利用時,他就會逐漸建立起信心,為行動儲備動力。

與此同時,當孩子逐漸了解和認識到自己有弱項的時候,他能夠正視,或者說能夠避開,那麼這也會讓他的適應能力增強。

在生活中,比如孩子不敢爬高的攀登架時,大人可以訓練他隔幾天多上一級,練熟了再多上一級,慢慢就可以客服怕上高的困難;同樣,孩子在學習上,也會經常遇到關卡,大人可以幫助他把難關分成幾步,逐步跨越。

不管問題有多大,當你想把它細分的時候,信心就會自然地湧現。

比如說,在路邊有一顆重達一噸的大石頭。如果有人要你一個人把整顆石頭移開的話,我想大家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如果把那顆大石頭慢慢敲碎,即使是個小孩也可以慢慢地移開。

再譬如說,一幢二十萬元的房子不可能一口氣買下來,可是如果以 「首付五萬,月供一千五百元 」的方式付款,那麼大概就可以拿下了。

這樣的好處是,引導孩子利用思維模式去解決問題,有了這樣的經歷,孩子就會把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其他難關,也學著切分若干步驟的方法,自己克服困難,不管是對5歲的孩子,還是10歲,15歲的孩子來說都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挫折教育要根據孩子性格特點和接受的程度來進行,不必太刻意。

爸爸媽媽不可能永遠充當孩子的避風港,保護傘,讓孩子學會自己正視錯誤、應付挫折,較好的適應周圍的環境適應這個社會,這需要經歷無數次的困難和磨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愛是放手,不是禁錮,你可知孩子成長非常大的羈絆是什麼?
劉國梁,這個不僅懂球的胖子,育兒路上也有著他的神奇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