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別再叫我產油國!卡達突然「退群」,歐佩克要崩?

別再叫我產油國!卡達突然「退群」,歐佩克要崩?

歐佩克成員國卡達今天(12月3日)突然宣布,將在2019年1月退出歐佩克!

過去兩個月,全球油價出現崩盤,從10月初的高點86美元/桶一下跌到了60美元/桶以下,跌幅一度達到了30%。

對於那些靠石油吃飯的國家,怎能忍受如此暴跌?於是,減產就提上了12月6日石油輸出國組織(以下簡稱歐佩克)大會的日程。

可就在這個時候,歐佩克成員國卡達今天(12月3日)突然宣布,將在2019年1月退出歐佩克!

加入歐佩克57年

卡達突然宣布「退群

戰後初期,世界石油的勘探、開採和銷售幾乎全部控制在石油壟斷財團手中,結果,第三世界主要產油國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為了抗衡這些石油公司,第三世界的產油國成立了歐佩克。

歐佩克成立於1960年9月,現有成員國15個。目前,這些國家的原油儲備佔全球的81.5%,並且包攬了全球44%以上的原油產能。

1961年,也就是歐佩克成立的第二年,卡達就加入了,至今已經57年,絕對稱得上「元老級」。

12月3日,據卡達半島電視台網站報道:卡達能源和礦產大臣薩達表示,卡達將在2019年1月退出歐佩克。隨後,卡達石油公司(Qatar Petroleum)在其社交媒體官方賬號上證實了這一報道。

圖片來源:卡達石油公司官方推特

雖然加入歐佩克已有57年,但卡達的話語權很小。數據顯示,從國土面積和人口來看,卡達是歐佩克內最小的國家。2017年,卡達原油產量僅在60萬桶/日,在歐佩克成員國中的產量佔比不到5%。而歐佩克的「老大哥」沙特的原油產量在2017年高達996萬桶/日,這一數據目前已經增加到了1120萬桶/日,創沙特開採石油以來的歷史紀錄。

過去兩個月,全球原油價格大跌。市場普遍預期,在即將舉行的歐佩克大會上,成員國將作出減產的決定。而在這次G20峰會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舉行了會談。會談後,普京表示,俄羅斯和歐佩克的核心成員國沙特已同意更新石油減產協議。這一決定為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在12月6日即將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上達成協議打開了大門,此次會議對2019年的石油價格走勢極為關鍵。

卡達突然「退群」的消息發布後,油價短線下跌,布倫特原油現報61.81美元/桶。

卡達:請叫我天然氣國家

卡達突然「退群」,是不願意減產嗎?從今天卡達方面的表態來看,石油減產增產,它好像並不在乎。

在宣布退出歐佩克的同時,卡達石油公司在其社交媒體官方賬號上連續發文引述能源和礦產大臣薩達的話:

退出歐佩克的決定顯示了卡達向天然氣轉型的努力。未來幾年,卡達的天然氣年產量將從7700萬噸提升到1.1億噸。

從石油轉為天然氣,卡達將這一轉型稱為「戰略」

對於卡達來說,這一轉型非常重要。去年6月,沙特、阿聯酋、巴林和埃及四國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並對其施行經濟制裁和陸海空交通封鎖。隨後,又有多國宣布與卡達斷交或降低與卡達的外交關係層級。

在被領國「封鎖」的一年半中,卡達方面作出了許多改革,以避免經濟滑坡。比如,放寬簽證以吸引更多遊客,並廣泛地結交合作夥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今年3月就曾表示:「斷交事件是催化劑,卡達藉此加強了國內的食物生產水平,降低了對少數國家的過分依賴。」

目前,模里西斯、查德、塞內加爾三國已經恢復了與卡達的外交關係。

卡達也樂於向世界展示這一年半來的努力,他們認為這體現了卡達經濟的韌性。而在能源和礦產大臣薩達看來,天然氣就是一大支柱:

在天然氣生產方面,卡達站在了世界的前列,並且是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國。這種最清潔的化石能源(即天然氣)保證了卡達經濟的強勁。

歐佩克要分裂了?

未來油價誰說了算

外界紛紛將卡達的這次「退群」與一年半前的「斷交事件」聯繫在一起。產生這種聯繫,是因為沙特是歐佩克的「老大哥」、最大的產油國,同時也帶頭與卡達斷交。不過,卡達方面對這種說法予以否認。

如今,卡達經濟已從「斷交事件」中走了出來,但沙特卻因「記者遇害事件」陷入兩難境地。

一方面,歐佩克國家必須通過減產來阻止油價繼續下跌;另一方面,沙特為了「討好」國際社會,一度承諾將全力生產石油,保障石油供應。這也是美國提出的要求。

歐佩克的成立,本是為了抗衡石油巨頭,但如今,「老大哥」卻在增產減產上左右為難,甚至要看別人臉色,歐佩克還有多少獨立性?

事實上,當今的國際原油市場上,歐佩克的作用早已今非昔比。

比如,以俄羅斯、阿曼為代表的非歐佩克產油國與歐佩克產油國之間存在協商石油政策的機制。在制定石油政策時,俄羅斯極有話語權,一些小的歐佩克國家甚至會追隨俄羅斯。

更重要的是,隨著美國頁岩油興起,美國已經不再是全世界買石油的角色了。今年9月,美國能源部門的統計顯示,自1973年以來,美國首次超過俄羅斯和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圖片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

雖然特朗普認為,與沙特保持良好的關係有助於獲得便宜的原油。但很多美國人卻不這樣看。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期間,國際油價持續處於低位,美國因此損失了大約20萬個工作崗位,數十家企業破產。

有分析人士認為,美國、俄羅斯、沙特三大產油國已經坐鎮國際油市,2017年,這三國原油和凝析油日產量合計3600萬桶,佔全球總量的39%;相比之下,歐佩克其餘成員的日產量合計2700萬桶,佔全球總量的30%。所以,歐佩克只能「靠邊站」。

左: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右:俄羅斯總統普京(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截圖)

可見,和OPEC相比,美國、俄羅斯、沙特三國的關係,或許更能影響未來的全球油價。那麼,卡達的退出,會不會是歐佩克走向終結的信號呢?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在阿根廷見文在寅 重申明年初舉行「金特會」意願
她會不會成為台灣「最短命總統」?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