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誰說毛茸茸的只能是毛球?

誰說毛茸茸的只能是毛球?

礦石聽上去似乎冷冰冰、硬邦邦、丑乎乎的,絲毫沒有萌的氣質,就像這樣:

啊,不對,這樣:

一點也不萌的鐵礦石。圖片:financialtribune

不過,作為一個礦物收藏者,本喵今天要告訴你們,礦物也可以萌萌噠。Blingbling的寶石晶體估計大家都有印象,所以就不拿出來了。今天,就放一些礦物中的「毛球」來給大家看看吧!

「兔尾石」 纖水硅鈣石

纖水硅鈣石(Okenite)本來只是默默地做它的小「毛球」。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日本人突然把它的照片翻出來,安了一個「兔尾石」的名字發在了社交網站上,然後就有無數人知道了這種毛茸茸的礦物。

簡直就是兔子尾巴!圖片:strictlyminerals

纖水硅鈣石是一種層狀硅酸鹽,化學成分是簡單的水合硅酸鈣,但是結構會複雜許多。和其它的礦石毛球相比,其實纖水硅鈣石更適合「毛球」這個稱呼,因為它們的「毛毛」據說是有彈性的,可以輕輕觸摸而不會掉「毛」!可惜我沒有摸過……

因為產自印度,開採礦石的人力成本比較低,且產量比較大,所以纖水硅鈣石的價格一直都很低。在有人想到它像兔子尾巴之前,怎麼把這種毛茸茸的小球賣貴一些一直困擾著商人們。後來,一些奇怪的礦商想到了給它染色,最常見的是黃色和綠色,這樣「兔子尾巴」就和底岩有了明顯的對比,看上去更漂亮了,也不知道坑了多少尚未入門和剛入門的新藏家。然而我早就知道那是個造假手段,並未入手染了色的「兔子尾巴」,也因此至今都沒有摸過它。

把毛茸茸寫在名字里的絨銅礦

其實礦物界里的「毛球」遠不止纖水硅鈣石一種,有很多礦物會長成彩色的「毛球」,根本不需要染色。例如,名字聽上去就很萌的絨銅礦(Cyanotrichite),因為含有銅元素,所以呈現出明亮的藍色

看上去「毛」更長?其實和纖水硅鈣石比起來,絨銅礦的「朵兒」要小很多。圖片:Chinellato Matteo / Chinellatophoto

絨銅礦的化學成分是水合鹼性硫酸鋁銅,硫酸根可以被碳酸根部分取代,變成碳酸絨銅礦(Carbonatecyanotrichite),看上去沒什麼區別,但是名字長了好大一截。在我所有的礦物標籤中,目前只有碳酸絨銅礦是分了兩截寫的。

其實對於礦物收藏者來說,這類「毛毛礦」雖然好看又可愛,但是一旦涉及到運輸,就特別要命。這些小「毛球」不能磕又不能碰的,只能牢牢地固定在一個空間里,平平地用手端著,才能勉強不掉「毛」。走快遞?還是省省吧。

銅門三毛球

既然說到銅礦,就不得不說說孔雀石(Malachite)、氯銅礦(Atacamite)和水膽礬(Brochanite)這「安能辨我是雌雄」的一家子。嚴格來說,當這三種綠色含銅礦物規規矩矩長成晶體的時候,區別還是挺明顯的,怕就怕它們長成「毛球」。

孔雀石晶體長這樣。圖片:DominikSchl?fli / mineralienatlas.de

變身「毛球」之後,孔雀石長這樣。圖片:Giovanni Golinelli / mindat.org

氯銅礦晶體長這樣,尖端是刃片狀的。圖片:Manfred Kampf / mindat.org

長成「毛球」的話,氯銅礦會更刺、更「內向」,不過遠看也不過是一坨「毛球」。圖片:Knut Eldjarn / mindat.org

水膽礬的晶體長這樣,天生就是一副想要長成「毛球」的樣子。圖片:Fabre Minerals

水膽礬真長成「毛球」之後,和孔雀石「毛球」簡直沒法兒分。圖片:Stephan Wolfsried / mindat.org

從理論上來說,簡單地用顯微鏡或者放大鏡觀察,就可以很容易地把氯銅礦篩選出來。而要區分孔雀石和水膽礬,也只要把一點礦石渣丟進鹽酸里就好——孔雀石是水合碳酸鹽,遇酸起泡;而水膽礬是水合硫酸鹽,扔到酸里溶解但是不起泡。但是,中國的很多礦商直接簡單粗暴地把所有毛球狀的綠色銅礦都歸為氯銅礦,殊不知其實其中有九成都是水膽礬或者孔雀石。也不知道這種行為誤導了多少初學者,除了懶之外,我不知道還能說他們些什麼。

毛球,毛球,更多的毛球

其實,能夠長成「毛球」的礦物非常非常多,讓我分門別類列舉的話真是無從做起,不如就直接扔圖好了:

鈷華(Erythrite),晶體顏色非常深,但是長成「毛球」就會粉粉的,很可愛。圖片:Enrico Bonacina / mindat.org

毛赤銅礦(Cuprite var. Chalcotrichite)顏色更紅,但是不會放射性生長,只會變成一坨亂糟糟的毛毛。圖片:Peter Haas / mindat.org

與赤銅礦相反,黃磷鐵礦(Cacoxenite)的「毛球」都長得十分規整。圖片:Christian Rewitzer / mindat.org

砷鈰[shì]銅石(Agardite-(Ce))可以呈現出這樣特別的黃綠色。圖片:Stephan Wolfsried / mindat.org

和砷鈰銅石關係很近的砷釹銅石(Agardite-(Nd)),頭上頂著砷鈣銅礦(Conichalcite)小球。圖片:YaibaSakaguchi / mindat.org

看上去很柔軟,實際上更脆弱的綠銅鋅礦(Aurichalcite)毛球。圖片:Harjo Neutkens / mindat.org

氯銅礬(Connellite),比「氯銅礦」多了一個「礬」字,綠「毛球」變成了藍的。圖片:Luigi Mattei / mindat.org

這種紫色的「毛球」是2013年命名的Chanabayaite,目前還沒有對應的中文名稱,是一種含銅的有機物。圖片:Leonardus / mineralienatlas.de

蘇紀石(Sugilite)的毛……呃好吧不球,但是看上去摸起來會很順滑!圖片:jillkmf / mindat.org

好了,說到這裡,是不是對礦物世界的認識發生了轉變?做礦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長成「毛球」也沒有那麼困難嘛……哎等等,住手,不要把你的手伸過來,我不是寵物不要rua我,啊啊啊毛要掉光啦!

日曆娘今日頭像

礦石 天青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碰見「弔死鬼兒」了?那你跟前多半是這種樹
榴槤:沒有比它更毀譽參半的食物了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