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古人用皂莢做醉蟹,不會搓出泡泡嗎?

古人用皂莢做醉蟹,不會搓出泡泡嗎?

魯迅先生所有的作品裡,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奔月》里的烏鴉肉炸醬麵,這第二深的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的百草園如同博物學愛好者的天堂一般,令人神往。由於初中課本上要求背誦,所以或許很多人現在都能隨口背出「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

百草園中的皂莢樹(Gleditsia sinensis),既沒有生僻字也沒有重要典故,所以在語文課本上被一筆帶過,但其實它是一個中國特有種。皂莢本身並不少見,不管是山坡溝谷還是田間地頭,經常有它的身影。

高大的皂莢樹。圖片:劉冰

長刺的「惡魔」

皂莢和槐樹一樣都是豆科的喬木,在北方民諺「桑皂(棗)杜梨槐,不入陰陽宅」中,皂莢的木材也和槐樹一樣因為名字而遭人嫌棄。從外觀上來看,槐樹最多也只是因為茂密,勉強和「陰森」扯上關係,如果這樣都能算「鬼」,那皂莢只能是「惡魔」了——它們的樹榦上長著很多帶分枝的堅硬長刺,再淘氣的熊孩子看到了也不會想去爬。

皂莢的刺其實是特化的枝。圖片:Adam Arseniuk / blogspot.com

皂莢的葉和花序。圖片:劉冰

皂,原本也指黑色

花是一串,結成果子自然也是一串,皂莢的莢果又長又扁,形狀特彆扭曲,成熟後呈棕黑色,這正是皂莢名字的來源。皂這個字,本意指的是柞[zuò]、栗等殼斗科植物的殼斗,也就是果實外面的總苞,古人用它煮水,製成黑色的染料。因此後來「皂」也就指代黑色,「皂莢」就是黑色莢果的意思

皂莢的莢果。圖片:pixabay

皂莢的莢果中含有豐富的皂苷,它是一種乳化劑,既親水又親油,可以讓油脂溶解在水中,從而被清洗掉。大概從漢魏六朝開始,中國古人就開始用皂莢洗衣服了,「皂」字的含義也就多了一個。到了現在,人們反而不容易想起它「黑色」的本意,一說「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公共浴室里會掉到地上的那個東西了。

你們懂的。圖片:publicdomainpictures

到了宋代,有人把天然的皂莢果實和豬油、樟腦以及其他一些香料和藥物混合到一起,做成「肥皂團」,用來洗澡。明代的《本草綱目》記載:「肥皂莢生高山中……結莢三四寸,肥厚多肉……十月才莢,煮熟搗爛,和白面及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膩潤,勝於皂莢也。」意思就是說,用肥皂洗澡比直接用皂莢洗得乾淨。

皂莢不光能做成肥皂洗澡洗衣服,還有一定的抑菌防腐功能,有可能是皂苷本身的效果,也有可能是其他物質的原因。歐陽修在《歸田錄》里說:「淮南人藏鹽酒蟹,凡一器數十蟹,以皁莢半挺置其中,則可藏經歲不沙。」鹽酒蟹就是醉蟹,宋代的淮南人,腌醉蟹的時候會放皂莢來防腐。只是皂苷本身有毒,不知道人吃了這醉蟹後會不會肚子疼。

無患子(Sapindus saponaria)的肉質果皮也含有皂苷,用水搓揉就能產生泡沫。也有人認為百草園中的「皂莢樹」是無患子。圖片:Jim Conrad / backyardnature.net

可食用的種子

實際上,皂莢本身也能吃,只不過不是吃莢果,而是吃種子,確切地說,是吃種子中的胚乳。皂莢是真·雙子葉植物,大部分雙子葉植物的胚乳會被子葉吸收,而皂莢不會,它的胚乳就呆在種子里,在種子萌發時提供營養。

皂莢的胚乳是半透明的扁平小顆粒,有點像米粒,其中含有半乳甘露聚糖,吸水後會漲大成柔軟的膠狀,口感像銀耳,煮出來的湯也像銀耳湯。現在市場上時常能看到皂莢仁,不過它並非來源於皂莢本種,而是同屬的滇皂莢(G. japonica var. delavayi)的胚乳。

皂莢仁中的多糖,在營養學上屬於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而且幾乎不提供熱量,算是一種不錯的食品。

其實古代人也吃皂莢,只不過吃的是整個皂莢果,而且思路還跑到了超自然領域。

「神仙」也瘋狂

在道教觀念中,堅持食用一些野生植物食材可以祛病延年、羽化登仙,比如松子、柏子、人蔘、茯苓,以及皂莢。

《太平廣記》里有一個故事,說唐代有個女道士叫謝自然,14歲時突然有一天說米飯都是蛆蟲,開始吃皂莢,注意,是皂莢而不是皂莢仁。謝自然吃完皂莢後就上吐下瀉,排出很多蟲子,之後就只吃柏樹葉子,不進水米,30歲左右白日飛升,被稱為「東極真人」。

如果去除神秘色彩,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青春期少女患上精神疾病,吃了皂莢後在有毒的皂苷刺激下,排出了腸道寄生蟲,然後出現異食癖,最後死於營養不良的悲慘故事。

「心疼少女。」圖為成都植物園的皂莢樹。圖片:Daderot / wikimedia

但古人不這麼想。他們知道皂莢有毒,道教典籍中說有八毒物對應八方之風,其中就有皂莢,與烏頭、藜蘆、半夏等強力毒草並列。即便如此,古人還是認為皂莢擁有仙氣,比如葛洪在《神仙傳》中說:「斬皂莢樹為杯,用以盛酒,酒味益妙。」元代有一部收羅特別全的道教神仙傳記叫《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裡邊說謝自然的老師程太虛羽化登仙后,所在之地突然長出了一棵皂莢樹。

《列仙酒牌》中的葛洪像。圖片:Column Sake Brewery(1923)

最棒的一個故事,我覺得是劉綱夫婦升仙。劉綱是漢代的上虞縣令,他和妻子樊夫人都會法術,平時閑著沒事就鬥法玩,劉綱一次都沒贏過。劉綱點火,夫人就滅火;劉綱變出一條魚,夫人就變出水獺吃掉魚。最後,劉綱登上皂莢樹飛升了,夫人「道行」較高,不用上樹,坐在床上也一同飛升而去。

什麼?你問這故事棒在哪?還記得皂莢樹榦上的刺么,想像一下爬上樹以後渾身是血的「神仙」……明白了吧?

就算是神仙,爬完這樹也…… 圖片:Adam Arseniuk / blogspot.com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338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沙漠豪豬。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內容

日曆娘今日頭像

豆科 豌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本周末在北京坊,和這群「吸貓」的人一起閱盡自然之美
柵欄之內,尚有凈土:從少年夢想到英國最佳動物園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