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社論:遵循全球經濟融合大勢

社論:遵循全球經濟融合大勢

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大潮推進之際,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的雜音,所幸在二十國集團(G20)等多邊和雙邊協調機製作用下,全球經濟仍將受惠融合大勢。

本周一(12月3日),A股上演大反攻,滬指上漲2.57%,深成指、創業板指漲幅均超3%。歐洲股市亦全線上漲,美股較大幅度高開。同時,國際油價也一掃近兩個月陰霾,布倫特和NYMEX原油雙雙大漲4%。此番國內外商品、股票的上漲,正是緣於G20會議期間展現的全球經濟體相向而行趨勢。

11月30日至12月1日,G20領導人第十三次峰會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經各方努力,峰會總體釋放了積極信號並達成較多務實成果,就世界經濟、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基礎設施等重要議題基本達成共識。

即便是被認為很難協調的貿易和多邊主義議題,各方也都致力於彌合嫌隙。G20公報提到,「各方也注意到當前的貿易問題」、「重新承諾共同改善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國際貿易和投資是增長、效率、創新、就業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多邊貿易體系對全球作出過貢獻,但目前暴露出缺陷並存在改進空間」。至少可以看出,G20各方對於全球經濟融合總體上都抱持積極的態度。

隨即,備受矚目的中美領導人座談會也如期舉行,並取得積極成果:雙方同意停止進一步加征關稅,兩國同時將加緊談判,爭取取消所有附加關稅。

之所以需要各方一同努力推動經濟全球化,因為這是不可逆且讓全世界普遍受惠的。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11月中旬,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去年全年,同比增長近15%。這還是在貿易摩擦影響已初步顯現的背景下取得的。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可以說,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是中國經濟近幾十年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當然享受經濟融合紅利的不僅是中國。最近十餘年,亞洲地區內貿易額從8000億美元增長到3萬億美元,亞洲同世界其他地區貿易額從1.5萬億美元增長到4.8萬億美元,表明全球都從開放合作中獲益。與此同時,中國製造也從深耕美、歐、日等傳統市場,到加大對拉美、非洲、亞洲等新興市場的開拓。

然而,由於經濟全球化之下各經濟體的開放融合,或多或少地讓部分國家(地區)的部分行業、人群受到衝擊,因為受到原材料、人力成本和市場的影響,以逐利為目的的企業會趨利避害。這也是近年逆全球化和貿易孤立主義「雜音」的主要成因,其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

顯而易見,如果任由各經濟體純粹出於自身利益相背而行,不儘早就短期應對措施和中長期解決方案達成全球共識,世界經濟動力不足風險、全球治理風險、國際發展失衡風險等將不斷累積並交互傳導,世界經濟再次面臨危機並非聳人聽聞,屆時可能重現以經濟失速、投資貿易失衡、不平等加劇、就業市場不充分等為主要特徵的危機情景。

因此,面對當前全球經濟發展的十字路口,各經濟體應遵循全球經濟融合的趨勢,通過不斷磋商與讓步,儘力彌合嫌隙。

今年以來,中國就朝著這個方向加速前行。連續下調象徵貿易壁壘的關稅,從11月1號開始,我國關稅總水平已降至7.5%。上月初,第124屆廣交會和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先後在廣州和上海舉辦,前者來自215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採購商189812人到會,累計出口成交2064.94億元;後者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

應該說,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理應逐步降低貿易壁壘,同時也期待其他國家相向而行,共同推動全球經濟走向互贏的康庄大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上期所午後行情突斷,稱「系統發生故障」
草根籃球運動員的生存之戰:野球場十年難覓商業出路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