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重聚的「候鳥家庭」,如何改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重聚的「候鳥家庭」,如何改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重聚的「候鳥家庭」,如何改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重聚的「候鳥家庭」,如何改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初中生王濤(化名)一直是由爺爺奶奶撫養,爸爸媽媽由於工作的關係,長期在異地分居工作,每隔兩周與孩子見一次,這種家庭可以稱之為現代版「候鳥」家庭。

今年暑假,王濤的媽媽為了能給他一個更優越的教育環境,把他從外地接到了北京,這也是王濤第一次有機會與媽媽天天生活在一起,可這一次媽媽與王濤的接觸,帶來的並不是親密,而是各種小摩擦。學業和親子的雙重適應期,最終引爆了王濤的情緒,他開始不願意來學校,也不願意跟媽媽交流。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隱私

王濤每天都有被媽媽監控的感覺,這讓他不想與媽媽交流,最終導致了親子關係降至冰點。「今天學校里發生了什麼事情啊?」王濤的媽媽用這樣的開場來了解孩子的校園生活。這原本是一句平常的問候,但是卻由於媽媽的「一貫表現」,而在王濤心中變成了一句「審問」。

王濤控訴媽媽總是會看自己的手機內容,甚至替自己回復同學的消息。因此,他不願意告訴媽媽自己的情況,而提到這件事情時,王濤總是滿滿的憤恨,覺得自己沒有被尊重。媽媽也很委屈,因為長期分居,自己渴望了解孩子的情況,卻什麼都問不出來,只能出此下策,悄悄地翻看手機。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在意自己的隱私,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大人了,也要得到同等的尊重。如果此時的父母還像孩子小時候那樣,本著保護孩子、了解孩子的出發點,去窺探孩子的隱私,是非常容易引起衝突的。父母真的想要了解孩子的情況,可以旁敲側擊地問,或者通過老師和其他同學去獲得信息,千萬不要不經過允許就翻動孩子的東西。

重聚的「候鳥家庭」,如何改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重聚的家庭更需要磨合

王濤的媽媽心中不解,為何孩子突然變得難以溝通,他難道看不見自己付出的心血和愛?其實,一般說來,初中階段的親子衝突是最激烈的,大多數家庭都會經歷這樣一個溝通不暢的時期,但是由於王濤和媽媽原本是「候鳥」家庭,他們在一起的時間都很少,更別說經歷親子關係逐漸「惡劣」的考驗。

所以,媽媽對重聚的期待過高,一旦有這麼激烈的衝突,就會讓她很納悶。此外,因為聚少離多的關係,他們也沒有太多處理爭吵後修復關係的經驗。這一次重聚,兩人突然長時間地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衝突自然增多,然而和好的方法卻還沒掌握。

其實,「候鳥」家庭重聚並不是一件立刻會讓關係變得更好的事情,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要知道,最初衝突增加是必然的,家庭成員需要合理期待,給家中每一個人犯錯的機會,並學習與他人相處的方法。

具體來說,要了解對方的生活習慣、脾氣和做人原則。他們在意的事情,他們對我們的期待,只有經過不斷試探找到與對方合作的方式,最終才能啟動家庭正常運作的新模式。

重聚的「候鳥家庭」,如何改善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作者:鄭璐(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朝陽學校)

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現教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