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浙江奉化溪口境內居然深藏著浙東最後的秘境,本期特推出系列之一

《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作者:毛朝暉

奉化區溪口鎮是著名的千年古鎮,也是蔣氏故里,有五大佛教名山雪竇山,雪竇寺,千丈岩飛瀑等著名景點。但是大家很少關注溪口境內的幾個傳統歷史文化名村,他們分別是千年石門古村,蔣經國外婆家岩頭古村,蔣介石外婆家葛竹古村,王羲之後人聚居地棲霞坑古村。這些古村落群象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浙東大地上,古村之美遠非幾段文字可描述可解讀,每一個古村都是一個故事,都是一幅畫卷,都是一段塵封的歷史記憶。讓我們循著時光的腳步慢慢走近這些大山深處的古村落去一探究竟。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一壇陳年的酒,能否夠得上老到深迥,要由時間來丈量。這是酒的秘密。時間是歷史的尺牘,也是歷史的全部秘密。

溪口鎮石門村始建於宋代,一進村子,迎面而來的就是歲月的醇厚之氣。村口祠堂對聯曰:宋室開基八百年,江山衍脈三千里。既點明了建村時間,又昭示石門毛姓源自浙西江山。溪水清澈、柔雅,可以濯足、游泳,也可以浣衣、洗菜、涮鑊,還有捕魚;那濺珠流翠的盈盈之媚,大雷山的明眸,剡溪的風情,就這般勾人魂魄。那位來自於江山清漾鎮的毛氏世祖,一夕邂逅,就鍾情於斯而交心於斯了!石門,一個村落的名字,就這般款款入世,敲落了一身塵埃。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村口五拱梯雲石橋,村民的步履,追夢的跫音,早春出行手推車輪聲,臘冬的歸途。梯雲橋名寓「平步青雲」之意,是對生活美好的嚮往。而在泠泠之水上的濛濛煙氣,長年不離不棄,纏纏綿綿地繚繞著古橋。上千年的時空跨度,五十八代人的生生息息,使今日石門村更加生機勃勃。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古老的民宅,是生命閃煉之地,村內現存的「六院一府」古建築群,歷經歲月洗禮依舊保存完好。青磚、灰瓦、木雕、牌匾、古井、小巷。長著青苔的石階,雕花的窗欄、樑柱,還有牌樓牆門、錦幔清燈……浩蕩世風之下,伊人卻風姿依舊,年輕的物慾高樓,掠不掉她明清風韻。

石門古村是唐詩之路、源支流旁的一隻小小排,放排之途自然溢滿了剡溪水的靈氣。反過來說亦然:這隻小小竹排,令剡溪水溢滿著生生靈氣。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剡溪是史上一條充滿文人墨客歷史沉澱之溪,歷史上曾隱居或行走過晉書法大家王羲之、宋詞人李清照、元東南文章大家戴表元、清書法家毛玉佩等。正因為剡溪水之靈氣又盈育出了近現代一大批石門人,如毛翼虎、毛漲苗、毛杏表、毛照晰、毛壽龍等知名人士。上世紀50年代時期,因石門人勤勞的雙手曾經培育出的「大毛筒」乃全國之最,上海電影製片廠當時還拍攝一部反映培養毛筒生長的紀錄片在全國播出。其中一棵被運往前蘇聯,兩棵運往北京農博館展出。另有6棵連根帶泥運到杭州植物園栽培。「竹海飛人」也是石門村一絕。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2006年5月,毛裕登、毛紹信、毛水信3位老農在竹林現場進行「飛人」表演。只見3位老農雙手抱竹,兩腳一蹬,三下兩下就躍上竹尖,又借竹子彈性從這棵攀到另一棵,身輕如燕,功夫了得。此番絕技經寧波電視台播出後,又有浙江衛視、湖南衛視、上海東方衛視、中央電視台《遠方的家》欄目組,以及日本朝日新聞等媒體採訪報道,「竹海飛人」名揚四海。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石門村大雷山海拔809米,為奉化中部第一高峰,2006年5月以「最青翠的山峰」列入寧波十大名山。從岩頭村口駐足遠眺,此山恰似一尊逼真的布袋彌勒卧像。相傳布袋彌勒為造福眾生,化身大雷山後盈育了許多深潭飛瀑:石門村的聖潭坑瀑布,村東面的馬龍坑瀑布,村南面張家坑的九龍潭瀑布。布袋彌勒把他的大布袋一撒,整個大雷山周邊披上綠裝,長滿了滿山造福百姓的毛竹。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石門村的三條古道,更是驚、險、奇、絕。村東的居家嶺海拔約500米,此嶺沿途有半嶺亭、居家亭、戴家亭、龍潭亭、袁嶴亭5個涼亭可供遊人躲雨避風,全程15里左右。村南面的高湖嶺海拔約700米,嶺上只有一亭名叫望夫亭,民間曾流傳「高湖畈上望郎丘」之動人傳說。高湖嶺全長約有15公里,全程石板路,周圍竹山懷抱,當年村民去奉化城區須從此嶺過。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浙東最後的秘境系列之一《探秘千年歷史石門古村》

村西面的銀坑嶺海拔約600米,嶺上築有銀嶺亭供路人休息。此嶺山道彎彎,路陡且狹小,周邊有聖潭飛瀑,羊聖奇岩景觀。冬天大雪一下,風光更為壯美,石門先人、詩人毛翼虎曾作《銀嶺映雪》詩詠之:「峰巒疊疊路彎彎,幾度探梅幾度攀。「漫道風光渾如夢,一朝飛雪滿溪山。」千年石門古村,藏在深閨人未識。

作者:毛朝暉原創聲明(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