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腦是如何定義「美」的?

人腦是如何定義「美」的?

自古以來人人追求美麗,

美好的事物讓人賞心悅目,

人類對「美」充滿了渴望。

古代四大美女

依次是:西施(沉魚)、貂蟬(閉月)、王昭君(落雁)、楊貴妃(羞花)

古代四大美男

可是,

美是如何產生的?

人腦如何定義美?

「美感」是大腦感知的一種體驗,美實質是由大腦感知產生的。感覺是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屬性的反映。感知系統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第六感官等。外界刺激分為有利刺激和不利刺激,有利刺激對應舒適、美好的感覺體驗

不利刺激對應痛苦、厭倦的感覺體驗。生命具有趨利避害的生理特性。從生理角度人本能會追求有利刺激(即美好的感覺體驗),對美好體驗的追求是對美的定義標準。

現實中,人對美的認識更多源於視覺體驗。

那麼,人是如何定義美的?

美具有哪些統一標準?

一、對稱性結構

對稱性是指在相應方向上或在沿著這些方向具有對稱鏡像關係的結構。

為什麼大腦鍾愛對稱結構?

因為對稱結構便於大腦記憶,記憶過程消耗能量(腦力)最低。人腦在識別記憶規則結構(對稱性)時比識別記憶不規則結構消耗更少的「腦力」,同時消耗「腦力」越少,大腦感覺越輕鬆。

所以,對稱性結構是美統一標準之一,人喜歡欣賞具有對稱性結構的物體。

二、顏色

顏色是人通過眼、腦和生活經驗所產生的一種對光的視覺效應。人眼約能區分一千萬種顏色,每一種顏色都會在大腦中形成對應的感覺體驗。

為什麼人喜歡白皮膚?

自古以來人類崇尚光明,黑暗帶來人更多的危險和恐懼。光明對應著白色,後來人類用白色形容純潔、端莊、正直。久而久之,人類對白色產生「意識美感」。所以,人通常喜歡白皮膚。

深度解讀:在遙遠的古代,每當夜幕降臨,黑暗籠罩,人類祖先無法看清世界,這樣更容易遭受獵物的襲擊。從而,夜裡會提高警惕保護自己。人體是由內分泌系統及激素等化合物支配的,這個過程促進相應激素的產生。比如,導致恐懼心理的激素等。所以,每當人看到「黑暗」,就會引發相應的生理過程,而這個過程的感覺體驗是不好的。相反,白天的安全感不會觸發這個生理過程。故而,人類更喜愛白色。

三、柔、奇、秀、韻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類在「感知」建立出統一的高等意識。高等認知對應高等感覺體驗。柔、奇、秀、韻是對不同認知體驗的表述。

人為什麼對柔、奇、秀、韻有所偏愛?

「柔」指溫順、弱小可愛。柔以弱、小、溫順為代表,帶給人安全感,同時能觸發人的憐憫情懷。

「奇」指驚奇、與眾不同。物以稀為貴,人總會對稀有、特殊的東西產生特別的眷戀之情。

「秀」指美好、賞心悅目。任何可以觸發人產生美好、舒適感覺的事物或情景都稱謂秀。

「韻」指神韻、超脫塵俗。為了追求完美,人類構造了神話,並形成高等知覺體驗。每當看到具有神韻般的情景或人,就會觸發人對完美世界(或人)的追求與嚮往,從而引發一系列的高級感官體驗。

柔、奇、秀、韻是人高等意識的映射,是人對理想世界、完美形象追求,創造出的知覺體驗。

總結:美是人感知體驗的一種,美感由人的認知特點和感知方式共同決定。現實中,由於每個人的認知方式不同,對相同事物會產生不同的感知反應。故而,現實中「美好的人或物」沒有絕對統一的定義標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樹腦科普 的精彩文章:

10條護眼小常識,第6條太難做到了……
在「光速」極限速度限制下,人類是如何觀測到「宇宙全景」的?

TAG:樹腦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