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不看不知道,深入北極深處拍攝北極熊生存現狀

不看不知道,深入北極深處拍攝北極熊生存現狀

幾年前有一件類似的事件,同樣火速被傳播開來。英國《衛報》記者在北極看到一頭死去的北極熊,在沒有經過調查研究的情況下,就把這頭熊的死同樣歸結為全球氣候變暖,製造了一條「氣候變暖餓死北極熊」的爆款。

具體文字描述如下:「近日,在北極圈挪威svalbard群島,驚現一隻瘦成毛毯的北極熊屍體,這隻本該具有超強大捕食能力的巨型動物,在一場北上搜尋海豹的絕望之旅中活活餓死......專家認為在不遠的將來,由於全球升溫冰融加劇,北極熊無法再在海冰上獵捕食物。」

/9 針對這些北極熊新聞,段煦直言,「我也希望那具熊屍可以成為警示全球氣候變化的好教材,但很可惜,通過觀察,發現這樣下的結論比較牽強。」「全球氣候變化對浮冰和北極熊之間的影響,那是一個要相對長期的、記錄過相當大比例的個體後才能得出的結論。僅僅因為在陸地上看到一具死熊屍體,就斷定它們過得很糟,這樣得出的結論都是片面的。」

「北極地區是被周邊發達國家居民區的大陸包圍著的海洋,海水本來就暖和,而測得高溫的地方長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就更加暖和。」「這幾年,附近極圈周邊盛夏季節達到26℃到30℃的時候很多。如果有熱浪來襲,恰逢中午,太陽當頭照,出現個32℃的高溫,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地球回暖並不是近年才出現的事情。「這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冷了200多萬年的地球,在距今一萬多年的時候逐漸變暖和。然而,直到現在,還遠沒有達到她孕育生命以來最和暖時期的溫度。」但段煦也明確表示,」這個數字還是值得關注的,畢竟是近年這一地區測到的最高溫。北極的夏天越來越熱,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避免人為因素加劇氣候變化,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是必要的。」

/9 北極熊的主要捕食方式是等在冰洞上守海豹,如果冰的面積減少了,它尋找合適的冰就要花更久,捕獵難度也更大。所以北極熊的身體狀況,主要取決於它們的年齡和捕食的技能。青壯年而技能強的,體型大,體質好。另外,能否趕上浮冰群也很關鍵。在趕上浮冰的北極熊群體中,即使大部分個體都有海豹吃,可以長得很胖,但也不能排除捕食技能不如其他熊的笨蛋在浮冰上挨餓。「其實還是浮冰問題。總的來說,跟全球氣候變化肯定有關係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肉哺乳動物之一。成年公熊體長2.5-2.8米,高1.4-1.6米,重500-850千克;母熊體型要小一些,體長2米,重約300千克。北極熊體型巨大,但頭部相對比較細長,它們的臉口鼻一起呈楔形。北極熊的前爪十分寬大,在游泳的時候宛如雙槳。

儘管北極熊看起來是白色的,但它們的毛色並不是白色的。每一根毛髮都是透明無色並且中空,透明的毛髮層疊才呈現出白色。在夏季,北極熊的毛髮會微微變黃,如果中空的毛髮中鑽入藻類,北極熊的毛色還可能發綠呢。

北極熊的皮膚很特別,是黑色的。黑色有助於北極熊吸收更多的熱量,同時,中空的毛髮會反射和散射可見光,將溫暖的陽光通過反射傳輸到黑色的皮膚上。北極熊皮下脂肪厚達5~7厘米,這就使得北極熊即使在零下70℃的寒冷環境中也能泰然處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大洲旅行家牟鵬 的精彩文章:

世界最北的一家麥當勞知道在哪裡嗎?我是沒想到!居然進了北極圈
這個星球陸地上的北極之都,就在北極圈的位置撞死過兩個中國人

TAG:七大洲旅行家牟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