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揭示宇宙的真相,大道的衍生變化規律!

揭示宇宙的真相,大道的衍生變化規律!

1

陰陽是萬物以及眾生,各種事件,善惡報應的雙方當事人。古人用陰陽代表,就是給兩方起個名字。一個叫陰,一個叫陽。現在人舉例子講張三與李四,古代的人就是用陰與陽表示雙方的關係。具體的又有五種狀態,即五行。陽是主動的,熱的,向上的,明顯的,清靜,剛強的,陰是與陽相反的。陰與陽不是單純的對立關係,有陰必有陽,陰陽是互相的。古人用生克制化表示。

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從外相上看,物與物之間的關係,有陰陽雙方,物質內部也有陰陽關係。比如雷電,兩朵雲摩擦生電,這兩塊雲是陰陽的雙方,一個主動,一個被動。而電的的內部,又有陰陽,水的分子原子是電子與質子,又是陰陽關係。表面看是兩塊雲的作用,內部是水中的電子與質子的作用。

電子與質子是表面上的,內部又是是陰陽的關係。而雲發生碰撞的原因,是風造成的。風是陽,雲是陰,風與雲行成了陰陽關係,一個是主動的一個是被動的。雲與雲形成了陰陽關係,而風的行成又是陰陽關係。如此再分析下去,沒有盡頭。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陰陽又各自有五行,合在一起就是十個,古人用十天干表示,五個陰乾五個陽干,合在一起就是十個天干。

天乾的五行,有生克合沖的關係。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好講。古人用天干表示的是宇宙大環境。表現在地球上又用十二地支,地支又分陰陽的五行關係,地支有地球上的關係,內部又蘊含著宇宙的影響。所以,地支裡面又包含著天干。古人用易經講述宇宙萬物眾生之間複雜的關係,形成的原因,發展的過程,結果。這是易經能夠預測的原理。

孫思邈歷覽前代醫籍,以方書浩博,簡冊繁重,難於尋檢。他根據自己在醫藥學上的研究和實踐,刪繁就簡,編為《千金方》,「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之濟,德踰於此」。(《千金要方序》)是書簡易實用,可以救急,故曰《備急千金要方》。這部書包括對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衛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對婦科、兒科疾病的治療,所以把婦人方、少兒方列於全書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經驗總結起來,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為《千金要方》的補充,書中收載了當時所用藥物八百餘種,對其中二百多種藥物的採集、炮製等不僅作了詳細的記述,並且補充了許多治療方法。孫思邈認為食物對養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中特別列出《食治》一門,詳細介紹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療病的作用。並注重飲食衛生,如主張「食慾數而少」(《千金要方?養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陳腐的東西,食畢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數百步」(《攝養枕中方》),等等。他認為作醫生的應當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千金要方?食治》)他說:「葯、食兩攻,則病勿逃矣。」(《千金翼方?養性》)還主張把藥物與針灸結合起來治病,所謂「湯藥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針灸》),這是醫學上提倡綜合治療法的先聲。當然還應指出這些書里還夾雜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這正是作為道教徒的孫思邈的宗教世界觀的局限性。

明正統《道藏》中所收醫藥類書籍自《黃帝內經素問》、《八十一難經》以及上述之《肘後方》、《千金方》等約二十部,但還有一些道教醫籍如張三丰《仙傳方》、趙宜真《濟急仙方》、邵真人《青囊雜纂》、臞仙《壽域神方》等都未收入。總之,道教是重視醫藥的,雖然其出發點是為了宗教上的求仙長生,但其內容包含有不少科學的有價值的東西,應該引起重視,加以發掘整理。

一、道教與醫藥

道教為了達到成仙長生的目的,首先得卻病延年,而醫藥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壽。所以,醫藥成為仙道修鍊的重要方術之一,凡是學道求仙的人必須懂得醫藥,醫藥成為有知識的道教徒的必修功課。道教徒把葯分為上中下三品,認為上品葯服之可以使人成仙,長生不死。《抱朴子?對俗篇》說:「知上藥之延命,故服其葯以求仙。」中品葯可以養生延年,下品葯才用來治病。上藥中的上上品就是道教的金丹大葯,葛洪說九鼎神丹服之都可以成仙,如雲:「九轉之丹,服之一日得仙。」還丹「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抱朴子?金丹》)但是這種金丹是經不住實踐檢驗的,歷史上許多求仙心切的人,吃了金丹大葯,不僅沒有成仙,反而中毒死亡,不僅不能延年,反而短命。所以古詩上說:「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歷史上服丹而死的事例不少。唐朝諸帝,如憲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服丹藥中毒死的。五代時南唐烈祖李昪使道士史守沖等煉金石為丹。李昪服金丹中毒,臨死時給他的兒子齊王李璟說:「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視以為戒。」(《南唐書?烈祖本紀》)自宋以後煉外丹服食術求仙之風才日漸衰微。隋唐以前由於道士一直追求金丹妙藥,總是千方百計地去尋找長生不死的「上藥」,這種「上藥」事實上是沒有的,上藥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尋可以延年益壽、治病養生的中、下藥。為了服食,必須懂得醫藥,所以道教徒中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都是著名的醫藥學家。

《神農本草經》是戰國、秦、漢以來藥物知識的總結。這部書里就帶有明顯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葯一百二十種,久服可以輕身益氣,不老延年。中品葯百二十種,可以抗禦疾病,補虛弱。下品葯百二十五種,可以除寒熱邪氣,破積聚。葛洪引《神農四經》說:「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羽毛,行廚立至。……中藥養性(生),下藥除病」。(《抱朴子?仙藥》)可見上藥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這些藥物大都出戰國秦漢時方士所傳,其中對好些藥物都說:「不老神仙」,「長生不老」就是證明。在《漢書?藝文志》里就把「醫經」、「經方」、「房中」、「神仙」 四類書同列於方技略,正說明古代迷信與科學是互相雜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藥物中列於首位的就是歷代方士奉為仙丹妙藥的丹砂。葛洪說:「仙藥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藥》)「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遠矣,故能令人長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煉丹中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丹砂(HgS)加熱離解出水銀,水銀和硫黃反應,加熱升華,又生成丹砂。道士們不理解其中的化學反應,把它看得很神秘,視為仙丹,結果許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時珍批判道:「水銀乃至陰之精,稟沉著之性。得凡火鍛煉,則飛騰靈變,得人氣熏蒸,則入骨鑽筋,絕陽蝕腦,陰毒之物,無似之者。……《抱朴子》以為長生之葯。六朝以下貪生者服食,致成廢篤而喪厥軀,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綱目》卷九水銀條)

葛洪(283-363年)丹陽句容(江蘇句容縣)人。他「綜練醫術」,(《晉書》本傳)是著名的醫藥學家。葛洪醫藥方面的著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後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藥方》十卷,《黑髮酒方》一卷等。他感到醫藥的方書卷帙煩重,加以選輯整理,編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將方便經驗方編撰為《肘後要急方》,用以救急,便於攜帶,可以懸於肘後,故又名《肘後救卒方》,簡稱《肘後方》。它包括傳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兒科及獸醫等各方面。對各種病的起源、病狀、治療方法都有所敘述。如其中關於痘症(天花)流行和結核病的記述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記載。又提出用狂犬腦敷貼傷口來治療狂犬病的方法,這也為後來科學證明狂犬腦里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質。《肘後方》經陶弘景增補為《肘後百一方》,「取佛書人有四大,一大輒有一百一病之義名之」 (《直齋書錄解題》)。以後金代楊用道又取唐慎微《證類本草》中所附藥方,加以增補,名為《附廣肘後備急方》,足見這部書為歷代醫學家所重視。

陶弘景(456-536年)丹陽秣陵(江蘇南京)人。弘景知識廣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學者。史稱其尤明「醫術本草」。(《梁書》本傳)他的醫藥學著作有《本草集注》,增補葛洪《肘後方》為《肘後百一方》,還有《葯總訣》、《效驗施用藥方》、《集金丹黃白要方》、《服草木雜葯法》、《靈方秘奧》等。

如上所述,由漢代結集的一部古代藥典《神農本草經》載有藥物三百六十五種,分為上中下三品,這一分類法受煉丹方士的影響,認為上品葯服之可以成仙,顯然是不科學的。《本草》經過漢魏晉以來的歷代傳抄,字義殘缺,品次錯雜,弄得很混亂。陶弘景是精通藥物學的,他在《本草》學上的貢獻是:(一)整理了《神農本草》,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改變了把藥物按上中下三品分類的方法,他根據藥物種類的不同分為玉石、草木、蟲獸、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類,這種分類法顯然比三品法更科學、更明確一些。以後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分類都是在這基礎上加以改進的。(二)根據漢魏晉以來幾個世紀許多名醫用藥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於《神農本草》三百六十五種藥物之外,又增補了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取名為《名醫別錄》,把《本草》中藥物發展成七百三十種。(三)對藥物的性能、形狀、特徵、產地都加以說明。對於一種藥物有多種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為本。中醫在用藥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別。但在《神農本草》中則以上品為君,中品為臣,下品為佐使,這種機械的劃分顯然是受了煉丹家方士的影響。陶弘景以藥物主治之病來確其性能,如治黃疸病的葯有茵陳、梔子等,祛風的用藥有防風、防己、獨活等。這是對《本草》學的一個重要的發展。(四)在藥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葯為君,輔助的藥物為臣、佐使,又根據人的老少、男女、身體的虛實以及各地的生活習慣、環境的不同進行辨證論治,發展了《本草》學。

隋唐之際的著名醫學家孫思邈(581—682年)。他隱於太白山,學道鍊氣,精於醫藥。著《備急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

但這是一般的規律,經驗,不是絕對的,所以易經預測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萬能的。有人為了名和利,把易經講成了神話萬能的了,不懂得的又講是迷信。古人把物質講成陰陽和三種狀態的東西,現在人講成電子,中子,質子三種東西。古代的人講最終是道生一切,現在的人不知道!就叫迷信。有朝一日找到了,就又起個另外的名字,講是自己發現的。

其實都是貪圖名利,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一個東西非要起那麼多的名字,本來講述的都是一個東西,非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講別人是邪魔,笨蛋,其實愚蠢的就是自己。他不明白陰陽關係,因為他在指責攻擊別人的時候,就是在與別人形成陰陽關係。如此,怎能跳出五行陰陽呢!別人是想盡一切方法,脫離五行陰陽!而自己執著於此,自甘墜落,這不是給自己造罪業嗎?

眾生與萬物生存在宇宙天地之間,如果天地不能容忍的話,眾生萬物就不可能生存下去。所以就要感恩天地,尊敬尊重天地。這樣,我們就不會與天地形成陰陽關係。而天與地,他們內部也是有陰陽關係的,這就是各種自然界的災難原因。人類眾生成為受牽連者。比如,一個國家的兩個幫派發生矛盾了,要打仗,如果還在那裡不走,別人打起仗來,傷害了自己,怪誰呢!你也許會講,我與你們無緣無仇的,為什麼要傷害我呀?他們雙雙都不會道歉,只能是自己倒霉,不躲怪誰呢!

2

自然界,物質之間的陰陽關係惡化了,就會產生外相。對人有有利的也有有害的,人類要研究它們的規律,結構,就能有用的利用,有害的能躲則躲,把災難降到最低。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的恩怨,都是由陰陽雙方和解。萬物也是如此,最終平衡,化解,要不然就亂了。例如,地震,是由於地球內部的,雙雙的陰陽關係不能調和造成的,他們之間的原因是主要原因。

人類對自然的干擾越來越大了,也會擾亂地球環境的平衡狀態。比如,在風水學上,打井就會造成風水的破壞,而人類大規模的開礦等行為,同樣會干擾他們本來的平衡狀態,從而使他們產生陰陽對立,使他們爭鬥起來,反過來對人類造成了傷害。是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的,使他們內部加劇了陰陽對立關係,造成災難的增多。一個國家的矛盾,如果有外國第三者的干擾,也可以使他們的矛盾和解,也可以使他們的矛盾激化,產生戰爭。外因起到一個催化劑的作用,煽風點火的作用,不是唯一的原因。

利用原子中的,電子,質子,中子的陰陽關係,就是核能,破壞了他們原本的平衡狀態,就會產生劇烈的爭鬥,從而釋放出巨大的能力,利用好了,就會造福人類,利用不好,就會禍害人類。現在的對撞機就是用外力破壞它們的平衡,看一看有什麼結果。萬物是陰陽關係,人與眾生之間的也是陰陽關係。

宇宙萬物陰陽兩方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呢?具體的行為是什麼呢?是怎麼形成的呢?那就是五行之間複雜的關係,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研究。因為這些偏離了我的目標,我只是要求平安健康,不與眾生形成陰陽關係,知道了這些基本道理就夠了。就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就行了,過多的去研究,不是我的目標。有的人卻執著於此,難道這就是你的目的嗎?這就是自己所要追求的嗎?別人不說,不等於別人比你知道的少。好像自己一修行修鍊,就是萬能的,什麼都懂。你是研究科學?你是研究哲學?你是研究歷史?說這些事情,對自己的目標有用嗎?

和諧是民眾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諧的社會裡,不僅人人心情愉快、處處溫暖融洽,而且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社會秩序穩定而協調。在中國各個朝代幾千年的歷史交替中,和諧不僅是先人們為人處世、治理國家的一種方法,更是一種綿延幾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諧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主題,天時地利人和、家和萬事興……都體現了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的共同夢想。安寧、穩定的和諧環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礎,也是人類活動和生活的必要條件。離開和諧,社會無從發展,個人也得不到幸福。

最基本的陰陽物質,也有對人有利的,也有對人有害的。有利的叫仙氣,正氣,也就是我們練功時吸取的能量。另一種是有害的,叫煞氣。煞氣相對於仙氣正氣來說,數量上要少得多,那是從總體上講的,但是在局部,有的煞氣也是很強的。煞氣與仙氣就是道炁形成的陰陽二氣。一年當中,正月的陽氣正盛,正月十二下午到十三下午,煞氣很強,在這一段時間練功採氣,就容易對身體不利,功力境界越高的人感覺越明顯,其他時間也有,自己慢慢體會吧!

這如同修鍊神通一樣,看到別人能飛,我就問師父,我能否練成,他就問我的目的是什麼?我的目的就是平安,把外魔打跑,好一家人平安。我被人欺負怕了,也被欺負夠了,就要一個平安,一家人平安健康,掙點錢養家糊口。我也沒有什麼大的目標,不害人也不想被人害,這就是我的目標。

3

師父就講,那就不要修鍊別的,學會做人就行了。所以我的目標,方法,主要就放在這個方面了。從萬物,眾生,平安,矛盾,災難的原因上去找,探尋。如果在人世間,浪費幾十年的時間或者是一生,就是為了練成一個神通,死後與一般人是一樣的結果,這不是我的追求。煉滅魔之法護身,與眾生一心不得罪人,再修鍊出靈魂的真身道身,就行了。

其他的對我無用,也就不想過多的去研究。我也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什麼都會。神通好多樣,誰能修鍊完呀?又有什麼用呢?所以,有的人修鍊成了大神通,但是,到處與人結怨樹敵,最終還是倒霉。還有的人會為人處事,沒有練成真身道身,也不會驅滅外魔,也不行。這就是要性命雙修。明白了什麼是陰陽關係,明白了眾生之間的陰陽關係是怎麼形成的,知道了形成陰陽關係之後的結果,就會想出辦法脫離這個陰陽,脫離這個五行。這就要做到與眾生一心,與萬物一體。

我把道理講出來了,有的人就把我的東西說成是他自己的東西,如此你的修為能超過我的可能性很小,貪心啊!我講的東西就從不認為是我的東西,從不敢自居,更不敢講是我的東西。因為事實就在那放著。心中有我的存在,就會有你他的存在,就會與別人形成陰陽關係。聖人在幾千年前都已經講明白的道理,只是現在的人,被貪婪的心迷住了。我講的都是修行之法,不明白的以為都是廢話,明白的作為寶貝。

明白了道理,就能夠心平氣和的,心態平穩,就不會執著,就能夠心態平靜的對待每一個事情,遇到了與他人的恩怨,就會有相應的方法去化解,煩惱也就相應的少了。人做事情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就是產生煩心的原因。認為別人都是錯的,都必須聽自己的,於是就與別人形成了陰陽雙方。只要進入了陰陽關係就會產生各種麻煩,與別人就形成了各種五行的關係。真正的修行之人,就是想辦法跳出五行陰陽,回歸虛無。所以,執著於任何方法,對錯,善惡,都是給自己造成另一半,造成另一個反面的我,與這個自我形成陰陽關係,不是給自己造罪業嗎?

要脫離五行,陰陽,就先別給自己創造出陰陽的另一半,自己就是獨一無二的了。不與任何眾生形成陰陽關係,就是唯一的道。這個一就是我,從道炁中分離出來的,與道炁一樣性質的我。始終保持這種狀態,不與任何人形成陰陽關係。與別人形成了陰陽關係,就是二,陰陽之間再產生各種關係,就會有第三種狀態出現,就是和。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所講的東西,目的就在於此。各個文章細細品味,不是一句話一篇文章能講明白的,主要是靠自己。我只是引導點化作用。抱元守一,就是使自己的元神保持在道的狀態。把身體內的各個靈體都清靜,與元神合一,保持在道的狀態。

有的人更可笑,別人與別人發生了矛盾,自己也就不喜歡對方了,他們的東西也就變成壞的東西了,你可笑不可笑啊!這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嗎?他們之間發生矛盾與自己何干呀!你要的是他的東西,學習的也是他的東西,只要你認為他的東西對自己有幫助,不偏離自己的目標,就可以用。關鍵要明白自己的目標目的,一切東西都是圍繞自己的目的。偏離了自己的目的目標,再好的東西,再有名的聖人的東西,對自己來說也是垃圾,也不能用。

別人說他好,那是對別人有用,那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站在別人的目的目標上。教材是有正反面的,不考慮自己的目標,盲目的跟從別人,說你笨還是輕的。有了分辨分別之心就是罪業呀!如果看任何人都不順眼,就把自己孤立起來嗎?非常可怕的行為呀!現實當中這種人特別多,特別是那些執著於什麼信仰的。

4

執著於什麼善惡美醜的。比如修鍊功法是技術性的,功力高,不等於他的心性好,不等於他的德性高。哪怕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你跟他學的是功法技術而不是他的品德,照樣可以拜他為師,十全十美的人哪有啊?跟一個人學習功法,然後跟另外的人學習修行品德。關鍵是自己要明白道理,明白真相。好多明白道理的聖人,他的功夫不一定高呀!

有時一點修鍊基礎也不會。既要有功力,又要有德行,性命雙修,自己心中把握好就行了。更何況別人發生矛盾,自己也不一定了解真相。同時也要明白,真正的聖人,有時是四面楚歌,周圍都是敵人的。有時候,還會被人貶低,誹謗,攻擊,甚至陷害。然而在他死後,又有好多的人去敬仰他,這就是凡人的行為。在古代沒有文字,後人不了解真相,還可以理解,有文字記載的許多歷史,好多聖人不都是被人害死的嗎?自己難道沒有腦袋嗎?就不能自己思考嗎?就知道跟風盲從。

看看許多的宗教徒是不是都犯這個毛病?三人行必有我師,人生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跟一個人學習,就跟其他的人結怨,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這難道不是沒事找事?難道不是硬性的把自己拉入地獄?是不是吃飽撐糊塗了。在與我陰陽對立的人眼中,我就是個魔,都是各人的立場和目的不同造成的。

神仙要是想整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但是,為什麼不做呢?因為他們把生死看得很重,能和解的盡量不去爭鬥。不想與別人形成陰陽關係。神仙也不是不想好吃的,好玩的,主要是他們怕由此產生貪心,給自己帶來麻煩,不想惹太多的事,與太多的人結成怨氣。所以,就不想與別人爭,一不爭,什麼名和利就都沒有了。我給神仙敬供品,沒有什麼忌諱的。自己認為好吃的就敬一下,現在有好多新的食品,他們都沒有吃過,很高興,好吃好吃。愛好,享受,不是沒有,不是不享受,人人都有,眾生都有,只是他們比較穩重,不任性。

如果你敬他們是有目的的,他們就要先考慮一下啦!平安是最重要的,為了別人的事丟掉性命,先考慮一下啦!不爭是最主要的,與別人產生陰陽關係是最主要的。有的人認為聖人慈悲,仁愛,什麼事情都去求聖人神仙,這不是欺負人嗎?好人就應該被利用嗎!如此一想,是不是邪惡啊?聖人給我們講了那麼多的道理,感恩還來不及呢!尊敬尊重才是最主要的呀!怎麼還求他們給我們幹活呢!保佑啊!發財呀!不都是叫他們幹活嗎?原因就是聖人善良的人好說話呀!遇到惡魔,反而是嚇得要命。

遇到了聖人,拚命的要,好人難做呀!倒霉的反而是好人呀!悟道的人不想為了身外之物與人拚命,與人結怨,不想為了身外之物累的要死,產生麻煩,痛苦。所以,就盡量的不與人產生爭執,矛盾。可他們又不欠別人的,幫誰不幫誰,也是他們的自由。對於身外之物一般是不會幫人的,自己去做。我在一般情況下,也只是點化人心驅邪治病,祈求身外之物的法術很少做。

我不想與任何人形成陰陽關係,所以我不會搭理任何人,你的責怪辱罵攻擊,誹謗,祈求對我都無用。不如你自己進行自查自檢自用,不管是什麼東西一切留給自己吧!這句話,如果你是抱著自私的心,自以為是的心,那就會理解錯,這就是人不迷人人自迷。有一些引導人的話,之所以不能公開的講,就是怕人誤解。人做任何事情的目的都是給自己做的,自己要承擔之意。要想不與別人形成陰陽關係,就要做到與眾生一心,想別人所想,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無我,做到了無我,就不會與別人形成任何的關係。這就是脫離了陰陽五行。

5

五行是陰與陽之間複雜的各種關係的五種狀態。也就是陰陽各有五種狀態,陰陽的五種狀態之間,又有各種複雜的關係。凡是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者性質的事物屬於木,凡是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屬於火,凡是具有生化,承載,收納,等作用的事物屬於土,凡是具有清潔,肅降,收斂作用的事物屬於金,凡事均有寒涼,滋潤,向下,運動的事物屬於水。

關於行氣的要領,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吸氣曰納,出氣曰吐。「吐故納新」即吐出碳氣,吸納新鮮氧氣。納時深吸至於丹田,然後徐徐吐出廢氣。吐氣有吹、呼、唏、呵、噓、呬六種方法。《養性延命錄》雲:「凡行氣以鼻內(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名曰長息」。呼吸之法要細、長、深、勻。吸氣時要細微徐緩,不可聞聲,葛洪所謂以鴻毛著鼻口上而鴻毛不動。深者謂吸氣深入達於臍下丹田。勻謂呼吸要勻稱。細微、徐緩、深長、勻稱,此即道家所謂「綿綿若存」。

(2)行氣宜在早上林間,空氣清新的地方鍛煉。古人稱:「從夜半至日中為生氣」。(《養性延命錄?服氣療病》)司馬承禎謂:「凡導引當以丑後卯前,天氣清和時為之。」(《導引論》

(3)導引行氣是把肢體運動、乾浴、按摩與氣功,內外結合起來。《導引經》說清旦起來,叩齒、閉目握固、調息、導引正是講的內外功的結合。

(4)行氣要節食,不宜過飽。《養性延命錄》雲:「行氣之法,少食自節,動其形,和其氣」。

(5)行氣要注意意念活動,要把調息練氣與練心(思想、意念)結合起來。意念活動在道教叫「存思」、「存想」、「存神」。《老君存思圖》雲: 「為學之基,以存思為首。」(《雲笈七籤》卷四十三引)存思又叫凝神,神定則氣住,練功家要求意守丹田或意守某關,在道書中又稱「守一」。《抱朴子?地真》雲:「思一至飢,一與之糧。」道教加以神秘化就有「思玄一」存諸神等說,其實就是使精神專一,凝神聚氣。道家以耳為精竅,目為神竅,口為氣竅。意動形搖則傷氣;目動心搖則傷神;邪思精搖則傷精。故《莊子》雲:「勿搖汝精,乃可長生」。(《在宥》)意念專一則耳不聞,可以保精;口不言,可以保氣;目不視,可以保神。心靜守一則氣平,氣平則息勻,息勻則氣聚,氣聚則凝神,神氣合一,性命歸根。所以「存思」的要點在排除雜念,閉目內視,所謂「智靜神凝,除欲中凈」。(《老君存思圖》)《神仙絕穀食氣經》說:「諸行氣皆無令意中有忿怒愁憂。忿怒愁憂,則氣亂;氣亂則逆。思一,則正氣來至;正氣來至,則口中甘香;口中甘香,則津液多生而鼻息微長;鼻息微長,則五臟安;五臟安,則氣各順理。如法為,長生久壽。」(《雲笈七籤》卷五十九引)所以行氣功要精神上輕鬆愉快,心情安靜,排除一切煩惱和雜念,常保心氣和平,這樣練功持之以恆,自可健康長壽。《清靜經》曰:「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常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故能寡慾則心平氣和,心靜而神自清。因之,清心寡欲,意念專一,是行氣功的前提條件。

概括起來,可以這樣說:導引行氣就是現在的氣功、保健按摩、柔軟體操、武術鍛煉等結合起來的一套保健強身之術。導引行氣如能長期堅持鍛煉,無疑能夠增強體質,防病治病,可以卻老延年。但道教認為可以長生不死,顯然是妄誕的。漢代的王充就批判過道家以為導氣養性可以度世不死的虛妄。(見《論衡?道虛》)葛洪認為行氣導引「可令內疾不起,風濕不犯」,「可以延年遲死耳,不得仙也。」(《抱朴子?極言》)行氣重視意念活動,意念活動是心理衛生的保健法,把人的心理與生理密切結合起來,說明古人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對人的心理與生理的關係上已有較深的理解。

房中、服食、導引行氣等都是道教修鍊養生之術。但是「好事之徒,各仗其所長,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之術,可以度世矣;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則曰唯導引可以難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矣;學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抱朴子?微旨》)葛洪說這些淺見之人,總是強調自己知道的一點,認為就可以成仙,其實乃是片面之論。精、氣、神是構成人的生命的三大要素,所以道教的修鍊貴在愛精、保氣、全神。房中的目的在愛精,導引行氣在保氣,服食藥餌是綜合性的,既可治病,又可固精、保氣、全神。《抱朴子?雜應》說:「養生之盡理者,既將服神葯,又行氣不懈,朝夕導引,以宣動榮衛,使無輟閡,加以房中之術,節量飲食,不犯風濕,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不病」。葛洪認為人的身體是個有機體,各方面密切聯繫著,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如像治理國家,必須「文武禮律」互相配合,不能有所偏廢。如像音樂一樣,必須五音配合,才能成曲調。養生也是這樣,應該把服食藥餌、導引行氣、房中之術等結合起來,才能收到防病、治病、強身、延年的效果。

道教在養生方面有許多值得重視的寶貴經驗和知識。如青牛道士封君達說:「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飢餓——引者)。去肥濃,節咸酸,減思慮,損喜怒,除馳逐,慎房室」。張湛《養生集敘》曰:「養生大要: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日養形,四日導引,五日言語,六曰飲食,七日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藥,十曰禁忌。」(並《養性延命錄》引)袁了凡講聚精養生之道:「一曰寡慾,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指清淡之味——引者)。(《攝生三要》)這些都是養生經驗的總結,是頗有價值的。道教的長生成仙之說,當然是虛妄的,但如服食中包含著許多醫藥和食療保健的知識,導引行氣是氣功、保健功與按摩相結合的強身治病的方法,房中是性醫學的知識,這裡面都包含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我們應該珍視這分文化遺產,剔除其虛妄迷信的東西,發揚其科學的內容。

陰陽五行之間的關係不單純的是對立,還有相生相合,刑沖害等等。跳出這些關係,到達虛無之境。生表示愛護,關心,付出,喜歡,幫助,給與,給好處等。克表示抑制,阻礙,管制,壓制,陷害,打擊,不滿意。合表示聯合,團聚,拉幫結夥。沖表示不和睦,衝擊,爭鬥,對立,對持。害表示陷害,圈套,坑害,折磨,虛偽,虛假,偽證。刑表示同室操戈,以德報怨,沒有禮貌,強勢欺人,居功自傲,自找倒霉,指責刁難,牽連拖累,添麻煩,鬧矛盾,違法亂紀。這些都是五行複雜的關係。

人就是生活在這些當中,痛苦,煩惱,勞累,災禍,劫難是必然的。把這些心情,行為,一一的去掉,去掉一樣就乾淨一點,去掉的越多,身體就越清靜。到了最後,只剩下陰陽,再把陰陽複合為道,成為唯一的道。就是慢慢的脫離了陰陽五行關係,回歸唯一的道。這就是逆修為仙的道理。從清凈唯一的道,到形成陰陽,陰陽之間又產生五形複雜的關係,這就是順生成人。總之,就是不要與任何的眾生形成陰陽關係。

在我們的身體內部,五臟六腑,各個器官,甚至每一個細胞,他們之間也是有陰陽五行關係的。我們也要把他們調和,平衡,這就是把我們的肉體練陰為陽,這個陽表示單純的清凈的道,不是表示陰陽關係的陽!中醫治病的原理,主要是調和身體內部,達到和諧狀態。身體內部的五臟六腑,和諧相處,我們的身體就會健康強壯。治身如治國呀!

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處理好人事關係,也才能處理好我們身體內部的五行陰陽關係。所以講,德行決定人的修為境界。只知道靜坐練功,心性與德行不過關,白忙活一場。德行不好,就無法與眾生保持和諧狀態,也就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內的和諧狀態,這樣,我們的身體與心理都不可能健康。身體內臟腑的五行,與我們的心情言行是相對應的,互相影響的。

易經是聖人用陰陽五行的道理,揭示宇宙的真相,大道的衍生變化規律。當然啦!知道了這些規律發展的過程,也就可以進行預測呀!但是!聖人的本意不只是讓人用於預測,是讓人明白道理知道如何做事。單純的依靠預測是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的。即使改變也是極其有限的。有時候過分的干擾善惡的報應,還會給自己增加劫難。更容易增加人的貪心自私的慾望。也就完全脫離了聖人本來的用意呀!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重酬原創作者,道教媒體平台徵稿啟事,百萬讀者等你來約!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五個寓言小故事,改變你的思維!
別再光用枸杞泡水了,還是要加點它,不然都白搭!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