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這首歌,90後沒聽過,80後沉默了,70後卻哭了……

這首歌,90後沒聽過,80後沉默了,70後卻哭了……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 星言 · 主播 | 阿成

跑男有一期節目,至今讓我難忘。

在革命聖地延安,跑男團成員和當地交響樂團,演繹了一首經典歌曲: 《黃河大合唱》。

中華民族的兒女啊

誰願意像豬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們要抱定必死的決心

保衛黃河!

保衛華北!

保衛全中國!

作為朗誦者的鄧超,那天一反常態,不再搞笑,眼神里是滿滿的堅定。

看著他們背靠黃河,激情澎湃的演唱,渾身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聽完那首歌,編導哭了,很多觀眾哭了,我也哭了。

曾在悉尼聽過一場郎朗的音樂會,在他奏響《保衛黃河》旋律時,看他激昂澎湃隨著節奏感上下跳動手指時,整個人熱血沸騰。

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豪感。

《黃河大合唱》這首曲子,真的燃炸了!

曾經想當世界音樂大師

現在想做人民音樂家

1935年,一位音樂才子,從巴黎音樂學院畢業,他叫冼星海。

本來可以留在法國繼續深造,但聽聞祖國已戰爭的號角,他決定回來。

優渥的生活不重要,世界音樂大師的名頭不重要,他想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可沒想到,一回到上海,眼前卻是一幅歌舞昇平的景象。

日軍在東北的侵略行為,那些不願做亡國奴,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同胞,和這些沉浸在音樂舞蹈中的人,彷彿是兩個世界。

那時候的中國,已岌岌可危。而那時的中國人,麻木,消極,覺得戰爭離自己很遠。

東北局勢已經危在旦夕,這幫人居然毫無共情之心,愛國之情,還想著娛樂?

冼星海看到這些,既迷茫又生氣。

就在這個時候,冼星海意外收到了一封電報。

那是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為他發來的邀請函,希望他可以去那裡去擔任音樂系主任。

他早就聽說,延安是個自由平等的地方。拿到這份電報,冼星海高興地跳了起來。

他對妻子說:「我們去延安吧!那裡需要我們! 」

那時候,汪精衛公開投敵。很多人說,中國再戰必敗。人心動搖,家要沒了,國亦不再。

但冼星海想,越說我們不行越要行。有國才有家,與其做世界音樂大師,不如做人民的音樂家。

沒有槍支,音符也能練兵。去戰鬥,用自己的方式!

一拍即合,歌頌黃河,歌頌祖國

1938年10月,一位詩人坐著木船,穿越黃河的驚濤駭浪,他叫光未然。

光未然,本名張光年,14歲那年,他就決定要參與革命鬥爭,想用文字給國家和民族以力量。

1939年,在晉西呂梁游擊區的山溝里,光未然不慎墜馬摔傷,左手臂骨折,被送往延安邊區治療。

老友冼星海那時就在延安,得到消息立刻去探望光未然。

他們也許沒想到,這一次老友會面,促使了一部偉大樂章的誕生。

那天,光未然朗誦了自己最新創作的詩歌,歌頌黃河,歌頌軍隊,400多行,慷慨激昂。

冼星海聽完瘋了,這不就是我一直想寫的音樂嗎! 他大步上前,一把抓過詩稿說:

「我要給它譜曲!我有把握把它譜好!」

兩人一拍即合。

於是,冼星海把自己關在延安的一個小窯洞里,開始了創作。

當年的延安,連紙都找不到幾張,更別說寫音樂要用的譜紙了。

沒有樂譜紙,冼星海就和妻子,一點一點畫好格子。

(圖為冼星海與女兒和孫女)

冼星海寫歌還有個習慣,就是喜歡一邊吃糖一邊創作,這樣才有靈感。

但那個年代,物資相當匱乏,哪裡有糖果可買。光未然最了解他,就想方設法給他買了兩斤白糖。

就這樣,冼星海寫幾句,吃一口白糖,那些令人澎湃的音樂,從筆尖不斷流淌出來。

保衛黃河

從3月25日到31日,六天六夜,夜以繼日反覆推敲,他在最短的時間裡,做出來了最偉大的初稿。

1939年3月,中國音樂史上最不朽,最具民族氣節的作品《黃河大合唱》,誕生了。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古有李白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今有詩人贊: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敵強我弱又怎樣,淪陷怎樣,受傷又怎樣?

拋頭顱灑熱血,我們把精神唱進歌中。沙場樹英豪,文字和旋律也可以咆哮!

公演燃爆全場,指揮全中國

1939年4月13日晚上,陝北公學禮堂,一場演唱會正在進行。

這是《黃河大合唱》的首次演出。

那時的延安,哪有什麼管弦樂隊啊。

冼星海東拼西湊,找了所有中西樂器:沒有譜架,就用木板搭起當譜架。沒有低音樂器,就自己動手製作。

最後,連汽油桶,都改成了低音胡琴。

即便窮困,即便艱難,只要精神在希望在,一切都難不倒人。

那一天,光未然披著半身多長的黑斗篷,蓋住了受傷的左臂,激情地揮舞著右手。

而在他旁邊的冼星海,早已淚流滿面。

苦難與理想,在這一刻從音樂里迸發而出。

第二天晚上,在中央黨校大禮堂,舉行紀念音樂會,《黃河大合唱》正式公演。

冼星海在日記中寫道:

「當我們唱完時,毛主席都跳起來。我永不忘記今天晚上的情形。」

那天毛主席對他說:

「我們的朱總司令在前線指揮千軍萬馬和日軍作戰,你和總司令不一樣,你是在指揮全中國人民作戰!

《黃河大合唱》就是最好的指揮號令!」

從那天起,《黃河大合唱》奏響中華大地。

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達到了高潮!

每個音符都是一發子彈

《黃河大合唱》共有八個樂章,其中我們最為熟悉的,是第七樂章的《保衛黃河》。

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逞英豪!

端起了土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那個連飯都還沒來得及吃的年輕人,趕赴沙場,稍有不慎,便永遠倒在了路上。

前一秒鐘,故鄉的母親還在垂淚思念,下一秒鐘,戰場上年輕的兒子,就被日本的尖刀刺穿了胸膛。

這一刻,士兵們還在帳篷里和兄弟比肩歌唱,而下一刻,一顆炮彈炸響,整個軍營屍橫遍野,曾經的家園便滿目瘡痍。

你閉上眼,就能看到黃河的驚濤駭浪,和戰士的英勇頑強。

它是一種信仰,支撐著民族的希望。

《黃河船夫曲》里唱著:

夥伴啊,睜開眼!舵手啊,把住腕!當心啊,別偷懶!拚命啊,莫膽寒!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每一句都像步槍,每個音符都彷彿一發子彈。

一部曲感動上億人,一首歌激勵幾代人

抗戰期間,900萬平民死於戰火,800萬平民死於饑荒,百萬戰士戰死沙場。

那些痛苦絕望的日子裡,無論是工人,戰士,學生還是普通群眾,只要唱起《黃河大合唱》,都會感到渾身力量滿滿。

那些為了民族尊嚴沖在前方的戰士,他們拖著受傷的腿,和流著血的胳膊,躲在沙包後面,奮力扳動著土槍。

一個個英雄犧牲了,一個個戰士又衝上前。

戰火紛飛的年代,頑強的中國人從未放棄,民族精神從未消亡。

這從來不是一首簡單的歌曲。

在戰爭年代,它是衝鋒的號角。

在困難時期,它是戰士和人民的希望。

在和平年代,它亦是歷史的紀念,告訴我們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保衛黃河

 黃河大合唱

中央樂團合唱團 

00:00/02:51

接下來的一周,有書君將帶你,一起欣賞跌宕起伏、華燈初上的音樂故事,感受音樂帶來的獨有魅力。

12月3日~12月9日,每天和你共賞音樂時代里:最美的聲音,最好的故事。

【有書專欄——時代音樂】與你不見不散

記 得 在文 末右下角 為 有 書 君點 贊哦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進了哈佛才知道: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有多重要?
多帶孩子去旅行,到底好在哪兒?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