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新媒體時代,優質內容的生產方向在哪?

新媒體時代,優質內容的生產方向在哪?

江湖朋友總聽說:渾水備酒,與君共話新媒體江湖。

藍鯨財經、藍鯨渾水創辦於2013年,自成立至今先後獲得人民日報旗下證券時報傳媒集團、鼎暉投資、天風證券、小米等機構投資,主要業務包括藍鯨財經新媒體、藍鯨財經記者信息平台、藍鯨渾水新媒體服務平台。

2018年初,藍鯨財經、財聯社與界面新聞、摩爾金融完成合併,歸屬與上海報業集團。整合後,集團將集「媒體+諮詢+數據+服務+交易」五位於一體,可實現穩定覆蓋人群達到億級規模。

其中,藍鯨財經由國內多名資深媒體人擔綱主編,第一時間財經新聞報道、財經事件解讀,力推富有建設性的深度報道。報道行業涉及傳媒、TMT、產經、互聯網金融、教育、保險、銀行、基金、汽車、房產等當下資本最為活躍的領域。

藍鯨渾水聚焦十萬新媒體人,作為新媒體行業的記錄者、觀察者、服務者,與無數新媒體人齊肩並進,從野蠻生長中一路走來,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前行。

3年前,我們落地線下,希望能以更為坦誠的形式,邀諸位新媒體從業者江湖「會師」,直面交流。

如今,第四屆藍鯨財經新媒體論壇·清華大學分論壇如期舉辦:

論壇上,我們邀請到《人物》雜誌主編張寒、王左中右創始人王國培、不正經歷史研究所創始人徐騰、混子曰創始人陳磊、《非人哉》出品人徐博、概率論創始人、CEO秦昱瑩,與現場300多位新媒體從業者及清華學生、風直播上超過23萬名參與者…共同探討「新媒體時代下的內容法則」。

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由藍鯨財經、藍鯨渾水主辦;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上海報業集團指導;活動支持:界面新聞、人民視頻、風直播、鳳凰新聞、鈦媒體、活動行。

新媒體時代的內容法則是什麼?平台的多種可能有哪些?優質內容的生產方向在哪?

王左中右創始人 王國培

王左中右說,語言進化是他做新媒體以來最大的感受。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現在看新媒體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很多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包括像漢字創意的表達方式,包括像表情包、活新聞,出現了很多很多新的表達方式」。

以簡體字為創意的基礎,對漢字進行創意之後來描述一些事件,描述一些人物,描述一些地方的名字,我下面舉幾個例子:

「張學友」有一句話叫風調雨順蕭敬騰,國泰民安張學友,之前有消息說,有不少逃犯,在張學友演唱會落網,歌神被戲稱為「逃犯剋星」。

回到新媒體寫作領域,我覺得口語化的寫作其實更接近人與人溝通的本質。我們平時跟朋友、父母、老師說話的時候,你會說筆者今天有一個想法跟你探究一下嗎?不會。

只不過我們以前做媒體的時候有這樣的規範,自然而然認為那是說話的方式。但在今天,因為大環境的變化,人們可以掙破原來的枷鎖,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樣的市場情況下,其實你選擇傳統媒體也好,選擇新媒體也好,都是正常的選擇,看個人喜好。新媒體可能最早從人格化、自媒體開始,但是你現在會看到一個明顯的趨勢——公司化運作。你很難找到單打獨鬥的自媒體了,你稍微問一下,要麼被大公司簽約了,要麼自己發展壯大了。

我覺得不用太擔心,因為市場像股市一樣,有山峰也有山谷,只不過在信息市場開放的一瞬間,信息突然爆炸,全部涌到那邊去,嚴肅新聞可能稍微勢微一點。當很多人來看這些無聊的東西的時候,他們會越來越發現關注嚴肅新聞對他們自己是有用的,甚至每個人的生活。所以我覺得嚴肅新聞最終還是會回歸的。

《人物》雜誌主編張寒

《人物》雜誌主編張寒提到,用「調校」這個詞,是因為現在也沒找到一個更適應新媒體的方法,也一直在探索。

她有兩句話想說:

第一句是:在新媒體時代,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第二句是:熱點這條狗追得大家滿處跑。現在自媒體人,或者說所謂做更嚴肅新聞、人物報道的人,被熱點這條「狗」不停地在追。我們可能要在一天的時間內完成一篇稿件。大家可能都記得有一周,李詠去世、金庸去世,基本上那一周是自媒體人、媒體人,大家都在跟進、刷屏。這種快和慢到底怎樣去協調?

「我用了輕與重、快與慢。

第一強調輕、第二強調快。強調輕並不是重不重要。其實在人物報道這個領域,或者新聞報道領域,現在也是這樣的狀態,我們需要做很新的東西,我們需要做很快的東西。

我的記者問我為什麼,我說你需要讓作品被看見,無論是公眾號還是雜誌,如果一直沒有被注意到,就會被遺忘」。

張寒通過梳理《人物》和《每日人物》閱讀量排行前十的文章,梳理出六個尋找。 「尋找一個真正的故事,尋找一個關鍵性時刻,尋找一個困境,尋找時間的酵母,尋找判斷的金線,尋找完美讀者」。

不正經歷史研究所所長徐騰

不正經歷史研究所所長徐騰說,文化在交流過程中,因為雙方缺乏了解很容易出現誤讀。如果關注文化的流動狀態,會發現這裡有很多喜劇,特別好玩,湧現出大量的文化創造力,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創思路。

「比如說我們去澳大利亞一個非常小的城鎮,這個城鎮有一個關帝廟,拜關帝的流程,首先要洗手,然後敲鐘。

這個寺廟說關公是古中國的一位歷史偉人,中國人的姓名和西方人是相反的,關是它的姓,帝才是它的名字。

關公發明了指南針和炸藥,統一了中國,建了長城,後來一次他意外地燒了一些書和埋了一些讀書人,他老婆很不爽就飛到月亮上去了。這是他們寫的,比我還能胡說。

我們再看跨國文化發展,這是今年萬聖節在電影院里出現的一條蛇,青蛇和白蛇。在地鐵裡面,一些不知情的乘客受到驚嚇,非常嚇人。 很多人過萬聖節,也沒有搞清楚過萬聖節是啥意思,

我覺得沒必要搞清楚是什麼意思,我們按自己的想法過就好了。如果去關注10月31號晚上各大城市的地鐵,這就是一個大型的表演,很好玩的。」

《非人哉》出品人徐博

分子互動CEO、《非人哉》出品人徐博從自己簡短的十年左右的跟內容創業相關的回顧中總結了具有參考價值的觀點。

第一是抓住紅利,技術的、平台的、內容形態的和人群的紅利;第二是內容始終為王;第三是要有準備和積累;第四是考慮可持續的商業化模式。

商業化開發的要點,第一是定位階段想好商業化邏輯,後面就會事半功倍。第二是團隊要有商業化基因,因為商業化是很專業的事情,沒有商業化基因,就通過引進人或者跟專業團隊合作來改造基因。

還有,對IP自身來說,歸根結底就是IP的量級與內容的影響力決定合作價值和合作機會。具體IP的一些特點會影響操作,比如說在動漫領域,相比較古裝題材或者懸疑題材,這種日常現代生活題材,更容易做植入性廣告。相比較古裝題材的或者玄幻題材的。

像比較灰暗的或者以暴力的美來體現內容的,它在創作上沒有問題,但可以把這個變現的期待放到付費或者影視遊戲的改編上。

最後一點講「爆款之後」,即可持續發展。爆款不常有,要考慮怎麼做才能提高爆款的概率,所以才有了系列化開發的方式。

總結來說有三點:縱向、橫向、面向市場。縱向開發就是把已有強影響力的內容,不斷做商業形態,多元化挖掘。

我們還會把《非人哉》的人物拿出來做單獨的衍生故事、把哪吒拿出來做一個長劇情的故事。這樣的體系有什麼好處?你可以把原有的粉絲很快導入到新作品,它可以吸引新的粉絲,也可以維持原有粉絲活力,整體可以保證你作品的創作。

概率論創始人、CEO秦昱瑩

秦昱瑩與大家分享了她對於「孤獨」的感受與「社交」的看法:

希望概率論的嘗試能夠讓人和世界產生更多美好而溫柔的聯繫。因為美好而溫柔這個詞真的挺難的,我們很容易產生聯繫,能否產生美好而溫柔的聯繫挺難的。之前努力地做到了一部分,後續會持續性地嘗試各種各樣其他聯接方式。

概率論做了一些嘗試,希望內容是某種意義上可以去解決社交問題,我們最起碼你不是一個人,所以會產生一些優質的內容,共鳴感強的內容。並不是尬聊,降低社交的門檻,而是能讓那些用戶都能夠獲得公平對話的機會,之後是否能夠減少無效社交,提高一個人和一個人深入交流的概率。

圍繞這些點概率論做了很多嘗試,最後得出的結論是OK,一些簡單的陪伴確實能夠拯救一些人,即使只是很簡單的陪伴。嘗試的內容有公眾號、線下活動,以及正在做尚在內側中的App。

圓桌論壇環節

「新媒體領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三年間,藍鯨渾水為近千家頭部新媒體公司輸送了2000+新媒體人才。本次論壇環節,藍鯨渾水新媒體負責人郭楠,與王左中右、分子互動CEO徐博、概率論創始人秦昱瑩、不正經歷史研究所所長徐騰,圍繞新媒體崗位設置、薪酬晉陞、面試技巧、人才素質等方面,交流探討了「新媒體領域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王左中右創始人王國培:我相對看重團隊的洞察力、選題意識。

我覺得洞察力分三個層次:第一是微觀的洞察,就是對人的情感的洞察;第二是對群體的洞察,比如說90後、00後,山東人、東北人,巨蟹座、白羊座;第三就是對社會的洞察,洞察非常重要。

另一個我們團隊最需要的,是創意和腦洞,創意很重要。我覺得在新媒體上要追求的是有趣,要追求的是硬核,硬核可以通過洞察來解決,有趣的話是要通過創意和腦洞來解決。

分子互動CEO徐博:分子互動有將近100名成員,組成與業務模塊對應的。我們傳播部門有20多人,由創意、文案、設計師這樣的崗位組成。IP業務,動畫團隊大概有40人,我會從相應的美院來招這樣的學生。IP孵化這一塊包括我們的編輯,還有繪畫創作等。漫畫這塊專業類型來自於不同專業,不一定學IP、漫畫這一類。

除此以外還有運營團隊。還有衍生品開發,相對更多的是他們以興趣愛好進入到這個團隊居多,他們自己喜歡衍生品,喜歡二次元,逐漸進入團隊。所以我們公司核心的人還是以興趣為主進入這個領域的。

概率論創始人秦昱瑩:我們公司除了技術之外的薪資都差不多。內容行業工作者,大家都挺一致的,上海這邊物價也不便宜,所以會高於行業一些,因為我們做的活也不是特別普通的人可以做的,他需要有抗壓能力,需要持續性地做一些輸出,和一些有利的想法和創意,我們希望可以有這樣的人加入進來。

我們大部分的人的薪酬範圍在八千到一萬五之間,也有兩萬多一點的。技術是最貴的,整體在兩萬左右。如果比較初級的實習生或者文案類型工作者,可能拿不到這麼多,其實是正常的水準。

主持人:除了公司化運營需要的新媒體人才,有很多同學也希望能夠自己做一個公眾號,可以請徐騰老師為大家分享一下,你做公眾號的起步經歷嗎?

不正經歷史研究所所長徐騰:我最開始做公眾號,壓根沒想過創業。

有一個學期我不是太忙,就開始到全國去看我喜歡的那些特別的東西。我學了這麼久建築,這是一個很廣闊的天地,我想去看看各地是怎麼蓋房子的,有什麼區別。

看過之後,我有了很深的印象和體會,然後想這些東西怎麼分享給大家看呢?

當時不忙,也有表達欲,公眾號也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我就在這上面寫了一些東西。這對我來說,也是個樂趣,就像是小孩子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

但是玩久了也就慢慢淡了,直到第二年的夏天,一席讓我去演講,我就當這個演講是公眾號的「葬禮」,做個總結,結果沒想到最後沒死成,反而有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個號,我就迷茫了,因為確實好像很少有個人公眾號能突然有這麼大的一個曝光機會。

實際上對我而言,這個號不是必須的,後台有很多廣告合作,我也不想寫這些。有點被強制的感覺,沒有太大創作慾望,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沒有團隊,沒有經營壓力。

總的來說,作為創作者,你要有和讀者交流的慾望,看到後台很多人因為你的作品給你回復,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這也是你的動力。

以上就是第四屆藍鯨財經新媒體論壇·清華大學分論壇現場,5位新媒體大咖分享精華的梳理與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和同事討論完工資,痛且喪!別惱,在家做個「大保健」吧
陷債務泥潭,樂視系被查封億元資產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