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有些人會感覺到比他人更強烈的疼痛?

為什麼有些人會感覺到比他人更強烈的疼痛?


一些人會感受到比其他人更強烈的疼痛感

一些人會感受到比其他人更強烈的疼痛感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看過美劇《老友記》的人可能會記得這樣一段劇情:菲比和瑞秋一起去紋身,最後瑞秋紋了一顆愛心,菲比卻因為怕疼而退卻了,只留下了一個黑色墨點。這段有趣的情節引出了一個問題:是什麼原因使瑞秋和菲比對疼痛的忍受能力不同?許多從事「疼痛遺傳學」(paingenetics)領域研究的學者試圖回答這一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否駕馭這種差別,從而幫助像菲比這樣怕疼的人,使他們變得更像瑞秋?

  在我們尋求醫療幫助時,疼痛是最常報告的癥狀。正常情況下,疼痛意味著受傷,此時我們自然的反應是保護自己,直到身體恢復並且疼痛消退。不巧的是,人們不僅在感知、忍受和應對疼痛時有差別,而且在報告疼痛以及對各種治療做出的反應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表現。這使得醫生難以準確、有效地治療每一位患者。那麼,為什麼每個人的疼痛感不一樣呢?


  健康狀況的個體差異通常源於多種複雜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社會心理、環境和遺傳等。雖然疼痛可能不像心臟病或糖尿病一樣被視為傳統意義上的疾病,但也涉及到許多同樣的因素。我們一生中會經歷無數的疼痛體驗,基因背景會使我們更加敏感或更不敏感。而我們的精神和身體狀態、以前的經歷——痛苦的、創傷的——以及環境等都可以調節我們的反應。


  如果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各種情況下個體具有不同疼痛敏感程度的原因,那麼,通過開發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疼痛治療方法,就可以更進一步減少人們所受的痛苦。這些方法與目前的治療方法相比,具有較低的誤用、耐受和濫用風險。最終,這將意味著我們能知道哪些人會經歷更多的疼痛,或者需要更多的止痛藥,然後就能有效地幫助他們控制疼痛,使他們恢復得更快。


  「疼痛基因」

個體對疼痛的感知差異取決於與疼痛相關的基因

個體對疼痛的感知差異取決於與疼痛相關的基因


  通過人類基因組的測序,我們知道了許多人類DNA中基因數量和位置的信息。在這些基因中,科學家鑒別出了數百萬的小型突變,有些已知會對人體產生影響,有些則不會。


  這些突變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但最常見的是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簡稱SNP),即單個核苷酸的改變引起的DNA序列的改變。


  人類基因組中有大約1000萬個已知的SNP;一個人的SNP組合組成了他/她的個體DNA編碼,並且與其他人的編碼區分開來。當一個SNP很常見時,它會被認為是變型;如果這個SNP很罕見,只出現在不到1%的人群中,那麼它會被稱為突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有數十個基因及變型決定著我們的疼痛敏感性,以及我們使用鎮痛葯(如阿片類藥物)緩解疼痛的效果,甚至我們患上慢性疼痛的風險。

  忍耐疼痛的歷史


  關於「疼痛遺傳學」的最初研究是針對一些出現極罕見病症的家庭,特徵是沒有疼痛感。在有關先天性疼痛不敏感癥狀的第一份報告中,研究者描述了一位馬戲團人體針刺表演者的「完全痛覺缺失」。20世紀60年代,有報告稱一些有耐受疼痛兒童的家庭在遺傳上存在關聯。


  當時還不存在確定這一病症原因的技術,但是從這些罕見的家族中我們得知,這種疾病——學術上稱為離子通道相關的疼痛不敏感性(Channelopathy-associated insensitivity to pain,簡稱CIP)或遺傳性感覺及自主神經病變(Hereditary Sensory and Autonomic Neuropathy)——是傳遞疼痛信號所需的單個基因出現特定突變或缺失的結果。


  最常見的罪魁禍首是SCN9A基因中的少數SNP之一。該基因所編碼的一個蛋白質通道是疼痛信號傳送過程中所必需的。這種情況很少見,在美國只記錄了少數病例。雖然感覺不到疼痛看起來似乎很美好,但其實這些家庭必須始終保持警惕,避免發生嚴重的傷害或致命疾病。通常情況下,孩子摔倒時會疼得大哭,但對於對疼痛不敏感的孩子來說,膝蓋擦傷和膝蓋骨損傷之間並沒有什麼差別。疼痛不敏感意味著在心臟病發時不會感到胸痛,在闌尾炎發作時也不會感到腹部疼痛,而這些疾病可以在人意識到有什麼不對勁之前導致致命後果。


  對疼痛過於敏感

為什麼不同人對疼痛的感覺差異很大?答案就隱藏在我們的基因中

為什麼不同人對疼痛的感覺差異很大?答案就隱藏在我們的基因中


  SCN9A基因中的變型不僅會導致疼痛不敏感,而且還可能觸發兩種以極度疼痛為特徵的嚴重疾病:原發性紅斑肢痛症(primary erythermalgia)和陣發性劇痛症(paroxysmal extreme pain disorder)。在這些疾病中,SCN9A基因發生的突變會導致比正常情況更嚴重的疼痛信號。


  這些可遺傳的疼痛疾病類型非常罕見。可以說,對相關遺傳突變的研究並沒有發現可能導致正常人群個體差異的更微妙的突變。然而,隨著公眾對基因組醫學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對更精確的個性化醫療保健策略的呼聲也越來越大,研究人員正在將他們的發現轉化為與患者基因相匹配的個性化疼痛治療方案。

  遺傳變異會影響每個人的痛覺嗎?


  我們知道,科學家一直在鑒別能影響疼痛感知的主要基因,以及其他新的基因。SCN9A基因在控制人體對疼痛的反應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工作機制是激活或沉默鈉離子通道。但是,該基因是否會放大或減輕疼痛,取決於個體所攜帶的突變。


  據估計,高達60%的疼痛差異是遺傳因素導致的。簡單來說,這意味著疼痛敏感性通過正常的遺傳過程在家族中流傳,就像身高、發色或膚色。


  事實證明,SCN9A基因在正常人群的疼痛感知中也起著重要作用。該基因中相對常見的一個SNP被稱為3312G>T,發生在5%的人群中,已被證明可以決定人體對術後疼痛的敏感性,以及需要多少阿片類藥物來控制疼痛。SCN9A基因中另一個SNP會使人體對由骨關節炎、腰椎間盤切除手術、幻肢和胰腺炎等引起的疼痛敏感性更高。


  來自海洋生物的新止痛藥


河魨產生的神經毒素能夠阻斷疼痛信號的傳遞

河魨產生的神經毒素能夠阻斷疼痛信號的傳遞


  在治療疼痛時,我們一直在使用局部麻醉劑,包括利多卡因,通過誘導離子通道的短暫阻滯來阻止疼痛的傳遞。一個多世紀以來,這些藥物一直被用於安全有效地緩解疼痛。有趣的是,研究人員正在評估河魨毒素作為止痛藥的可能性。河魨毒素是一種強效的神經毒素,在河魨和藍環章魚的動物的體內產生,能夠阻斷疼痛信號的傳遞。在癌症疼痛和偏頭痛的治療中,河魨毒素已經顯示出初步療效。這些藥物和毒素所產生的效果,與先天性疼痛不敏感者體內的狀態是相同的。


  研究者已經認識到,我們需要更加精準的疼痛治療工具——從源頭治療疼痛並減少副作用和健康風險。通過了解基因對疼痛敏感性、慢性疼痛易感性甚至鎮痛反應的貢獻程度,我們可以設計出針對疼痛原因的新療法,而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科學家和醫學工作者已經開始設計更精確的疼痛控制策略。只有當我們更多地了解疼痛為什麼會因人而異時,這些策略才能真正地造福人類。(任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基因編輯嬰兒」拷問倫理審查制度
賀建奎談露露和娜娜的未來:我願用下半輩子負責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