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先讓娃四肢發達起來,TA的大腦才會更給力!

先讓娃四肢發達起來,TA的大腦才會更給力!

憨爸的話,

發完後很多媽媽給我留言諮詢關於興趣班選擇的問題,學科類的興趣班咱們暫且不談,我其實很建議音樂和體育這兩項最好各選一個,因為這是增強孩子體質和文化修養的,我的好朋友、對大腦科學頗有研究、同時也給很多繪本寫過導讀指引的OK媽寫過的一篇關於體能訓練的文章很有意思,她借用哈佛教授的研究結果闡述了一個理論:

1. 運動能力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大腦聰不聰明!

2. 鼓勵娃運動可以重塑孩子的大腦!

下面這篇文章就轉載於OK媽的公號「媽咪OK」,她的公號分享過很多有關培養孩子大腦的文章,比如要想娃專註首先得給予大腦足夠的安全感;腦迴路不是越多越好、集中培養更符合大腦發育機制;不是孩子所要的刺激,就幫不到他們的大腦發育等等。

與此同時,她也專註於0-6歲繪本的閱讀分享,給很多出版社寫過導讀,在公號里分享過和很多國際繪本大咖的訪談。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

前陣子和一個教授朋友聊天,突然就說到了體育。他說,體育好的孩子腦子一定是很好用的,因為在體育項目中大腦是需要對身體不同部位肌肉進行非常精密協調的,身體也需要迅速地回應大腦指令,所以體育好的人思維靈敏度、協調控制力、思維專註度一定是非常高的。

教授還舉例說了他平時在玩的跳傘,打從飛機跳落後的那一剎那開始就要用大腦去感知自己的身體失重狀態,然後控制拉傘的時間點,整個跳傘運動其實就是個用腦的過程。所以現在也有些爸媽專門把孩子送去做風洞訓練(跳傘運動的基礎),就是為了鍛煉孩子的大腦反應度,以提升學習能力。

最後教授丟了一堆國外文獻讓我研究下,他說:以前總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那是完全錯誤的!

雖然我們之前一直有在說寶寶的大運動、精細運動決定著寶寶的大腦和智力發展,但蠻少再會上升到「體育」這個話題。爸媽們一聽「體育」兩字會覺得那是上小學之後的事,但事實上體育教育是咱們從1歲就該開始了,只是「體育」對應於1-6歲的孩子的稱法是「體適能」,相對於專項性的體育運動,小娃兒們的體能訓練是更為基礎的部分(具體哪些可以鍛煉,我後面會給到具體操作示範奧)。

知名小學無一不把「體能」列入考察範疇

我幾個朋友的娃參加杭州名校「幼升小」的考試後,都叮囑我,沒事一定要帶娃多運動,拍皮球、跳繩一定要多練習。

我找來了近幾年杭州熱門民辦小學的「幼升小」考試題,仔細一看,果然在幾大考核點中,體能測試和邏輯推理、語言表達、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排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下面是幾個學校對孩子體能測試內容,大家感受下:

單腳左右跳、轉呼啦圈,在一盒彈珠中夾出三個顏色不同的彈珠(2017.時代小學)(2016.綠城育華親親)

跳繩(2016.長江實驗本部)(2016.杭州上海世界外國語)(2016.育才外國語)(2017.育才外國語)(2017.綠城育華)

考察跳房子,單腳雙腳跳(2017.長江實驗本部)(2017.綠城育華)

拍皮球,要求20個以上(2017.錦繡育才)

跟著老師學打拍子(2014.大關)

運動能力直接關係到

孩子的大腦聰不聰明

為什麼國內名校會把考察重點放在觀察娃的運動協調能力、平衡能力上呢?說白了,運動能力是可以反映娃的腦力好不好的。

現在前沿的腦科學、神經學研究都認為,運動不僅反映了娃的智力水平如何,還可以重塑寶寶的大腦,給寶寶大腦的思維和記憶帶來很多好處。

哈佛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系副教授約翰·瑞迪(John Ratey)在《運動改變大腦》這本書中提到:

1、人類的大腦具有可塑性,運動產生大量的神經元,給娃提供適合的運動環境,鼓勵娃運動可以重塑孩子的大腦。

2、腦部的建構從感覺與動作區域開始,這兩個區域位於大腦的後半部,所以當小娃兒在做一些稍微複雜的運動時,同時也在鍛煉他們的一整套與認知功能密切相關的大腦區域。

3、運動還能加快小娃兒大腦神經纖維髓鞘化,這是神經系統成熟的標誌之一,可使寶寶大腦的神經傳導速度更快。

4、運動對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和課堂行為都有積極的影響,小時候運動得越多,娃將來學習表現可能會越好。

神經學家說:「一個孩子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翻滾、搖擺與翻跟斗,長大就很難好好的坐在地板以及教室的椅子上」。

娃6歲前更適合進行「體適能」訓練,

具體該怎麼做

體育對照於1-6歲的嬰幼兒來說就是體能。體能的好差有一部分是天生的,有一部分是後天可以鍛煉的。

當然,處於1-6歲的小娃因為身體和行為一直在發展,他們的體能訓練也是要根據年齡來安排的,過早開始某些強度很大的訓練,可能會造成難以修復的身體損傷。

啥是「體適能」?

兒童的體適能主要是由孩子身體的爆發力、彈跳力、體耐力、敏捷性、平衡感、協調性等運動相關體能。

OK從3歲起開始進行了我們當地青少年宮的「體適能」訓練,小的時候有各種爬行、動物模仿,大一點了有拉吊環、往返跑、前滾翻、小飛機之類的,他雖然一直是不愛動的孩子,但這1年半的堅持,他的體能提升了不少,對運動也慢慢有熱情了(具體哪些家裡可以練起來的,後面有分享)。

這些體適能活動,

爸媽可以和娃玩起來

歐美專家建議,6歲前的孩子每天應該要累積6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一周至少150分鐘,其中包括結構化(體能運動課程)和非結構化的活動(小孩之間的玩耍、親子活動)。

體適能活動具體該怎麼進行呢?結合我自己的經驗,分享一些可以玩起來的活動給大家。

﹥﹥﹥戶外運動遊戲

國際上比較推薦的訓練小娃兒體適能的戶外運動有攀爬、奔跑、球類、障礙、控制身體等:

1、攀爬類:

繩網、過弔橋、滑梯等攀爬運動可以練習小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

2、奔跑:老鷹抓小雞、躲貓貓等自由的嬉鬧式的奔跑,可以鍛煉孩子的心肺功能。注意啦,小孩子並不適合跟著大人進行長跑訓練,跑的時間也需要控制。

3、球類:不管是哪種,對小娃兒的全身發育都是非常好的。不會打籃球也不會踢球,沒關係拿著球和娃亂踢也可以。

4、障礙遊戲:走獨木橋、翻滾、躲閃之類的障礙遊戲、探險遊戲對孩子的發育也很好,做幾個面具,和娃來一場奇幻冒險。

5、控制身體:一二三木頭人之類的跑停練習,找幾個彎道進行轉彎練習,對小朋友的身體控制很有好處噢。

﹥﹥﹥室內運動遊戲

1、爬行類:在家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模仿小動物的動作,比如小蛇、長頸鹿。

2、匍匐前進:爸爸媽媽可以和小朋友比賽匍匐爬行,可別小看這個動作,向當地耗費體力,幾個來會下來,我都比不過小朋友了。

3、爸媽搭小橋讓孩子爬過去,在鍛煉孩子爬行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和娃的親子感情,OK最愛的遊戲之一。

4、室內障礙遊戲,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配合玩跳呼啦圈,娃跳圈,爸媽換圈,下一輪爸媽跳圈娃換圈,鍛煉娃雙腳跳的能力效果超棒。

5、找一個有蹦床的室內遊戲場所,讓娃盡情蹦起來吧。如果附近沒有這樣的場所,家裡的床也可以的,前提時你得忍受家裡亂糟糟。

其實,以上每一類都會可以有很多的變化,爸爸媽媽可以試著和孩子去開發噢。

最後,想說我們總是想給娃提供更好的生活,有時卻忘了最基本的東西,比如陪娃多運動。

就像著名的腦科學家約翰·瑞迪所說:「雖然父母可能無法立刻改善經濟狀況,但鼓勵孩子保持健康體能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他們有機會獲得好成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憨爸在美國 的精彩文章:

從1到12歲,這份美國學校內部資料,讓背單詞事半功倍

TAG:憨爸在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