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韋莊很清新的一首詩,只有簡短的四句話,卻令人心醉

韋莊很清新的一首詩,只有簡短的四句話,卻令人心醉

清明時節雨紛紛,愁鴉悲啼斷人魂。遠山掩映在雲霧裡,近樹籠罩在孤煙前,小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行人陸陸續續忙而不亂,煙雨蒙蒙風景美,滿懷愁思隨風飛。不過同樣的季節和環境下,個人心情不同,感覺也不一樣。唐代大詩人韋莊晚年時就很淡泊,清明時節卻有一段好心情。

城外醉吟唐代 韋莊

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鞦韆。

唐昭宗乾寧三年,韋莊在陝西延安的鄜州過寒食節,此間他曾到城外踏青游賞,將見到的春日美景,和當地的民俗寫成了七絕。全詩語言清新典雅,格調婉曲優美,清爽怡人,令人回味,詩人將其對生活的熱愛,全都融注在細膩的筆端。

韋莊六十歲時,依然身體健康,經常去戶外踏青,有一次寒食節期間,他興緻勃勃地到郊區賞游。北國的早春給了他很深刻的印象,枯黃了一冬的大地,漸次披上綠裝,詩人抓住這一特點落墨,他生動地寫道,「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滿街楊柳四個字,形象化地描述了春天的到來。

本來河堤上、阡陌旁,楊柳迎鳳,同樣新色誘人,詩人不說河堤,也不說「阡陌」這樣開闊的空間,偏偏說滿街。儘管原野的春天來得更早,但對久居城中的人來說,是否滿街楊柳才是春天到來的象徵?

但「滿街」比河堤或阡陌要狹窄很多,詩人用滿街一詞顯然並非隨意。正是街的有限空間,才更能襯出春光的無限。滿街楊柳,將無限春光集於一街之中,春光才可能「滿」了,向四野漾開。而詩人正是追逐著春光,從城裡來到郊外。滿街楊柳看似視野狹小,卻能傳寫出春光融融、春意盎然的氣象。

「綠絲煙」寫楊柳之色。早春的楊柳,枝條低垂,輕盈柔嫩,象縷縷細絲。細絲之上,幼芽初綻,綠得那麼淡,那麼透明,像一陣淡淡的煙。一團團淡綠的煙在浮動,在瀰漫,街巷、河堤、原野、天空,到處都漂浮著這種朦朦朧朧、若有若無的淡綠氛圍,而這正是春天特有的色彩和景緻。詩人說它「畫出二月清明天」,正寫出了早春景色空靈、輕淡的朦朧美。

尾聯通過寫人來渲染春天的氣氛。「好是隔簾花樹動」,這是第一眼望去的印象。花樹動,難道是春風吹動的嗎?讀者不禁會饒有興趣地發問。而「好是」兩個字,又使讀者意會到,花樹動是詩人醉眼迷瀠、隔著帘子所見,並非真的花樹動。到底動的是什麼呢?詩人和讀者都好像急於要知道。

詩人再定神細看,原來是「女郎撩亂送鞦韆」,讀者也恍然大悟,晃動的不是花樹,而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少女在盪鞦韆。詞人以花樹動來寫少女盪鞦韆的印象,頗有醉眼看花的意趣,亦花亦人,花人不辨,而春天的生意與少女特有的青春氣息,更是互為表裡,渾為一體。

「撩亂」兩個字非常生動,形象地刻畫出鞦韆上下之快;而送鞦韆的「送」,又帶出悠然之味,令人想像出少女飄然上下的神態,足見出詩人鍊字的功力。

韋莊的這首詩寫出了春天的神韻,前聯寫景,「綠絲煙」緩緩地瀰漫,在靜中領略春天的淡遠、清疏;後聯寫人,花樹撩亂,在動中體會春天的勃勃生機。當春雨不聲不響地滋潤著大地,時光開始把淡綠拓印成青色,六十歲的詩人終於拋棄很多幻想,開始享受安靜和悠閑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許渾很經典的一首詩,全文不著一個秋字,卻秋意濃郁
賀鑄很質樸的一首詞,年年遊子惜余春,春歸不解招遊子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