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心九德,送給浮躁的人!

修心九德,送給浮躁的人!

若聞譏諷 心能堪忍

不管別人的嘲笑、譏諷、打罵如何厲害,堅決忍受,要把這些看成是我們的父母恨鐵不成鋼之舉。

忍辱是美德,在六度中,菩薩常常要做的是忍辱波羅密。而不忍辱就生嗔怒,嗔怒之火將會燒毀我們的功德。

若聞稱讚 反生慚愧

我們要恆常不忘慚愧心,遇到稱讚表揚,更要慚愧,檢查自己的不足。佛陀的目光都是下垂的,我們還能目中無人嗎?

修道歡喜 自慶不傲

遇明師得正法,也不自驕於人,只在內心充滿法喜。修行人應視己為凡夫,視一切眾生為大善知識。

人之慚恥 不宜宣說

不宜盯住別人的短處不放,而應多看別人的長處,多檢查自己的短處。常看到別人缺點,是因為自己內心不清凈,功德不圓滿。

在父母眼中,世間唯有自己的孩子好,是他們愛子心切。在佛眼中,一切眾生皆是佛,而凡夫眼中,即使佛也是凡夫。

少恩加己 思欲大報

別人給自己一滴水,我們要當作是一碗水。「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修行人要永遠滿足,永遠懷一顆感恩心,存思大報。修行是自己的事,不管別人動機如何,我們永遠感激所有眾生。

怨恨己者 恒生善心

對仇恨自己的人,不能以牙還牙,而應該以德報怨。因天下眾生皆為父母,能對父母生噁心嗎?

見有罵聲 反生憐憫

別人罵自己,就觀想是親生父母在為我們消業障。

佛經上這樣開示:眾生之所以罵自己,是因為無量劫以來曾多次做過我們的父母,我們欠他們的實在太多,他們為了養育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乃至於造業,現在惡緣成熟了,他們得到了果報,沉淪到咒罵自己親人的地步,我們不但不能憎恨他,反而更應滋生憐憫、慚愧和感恩之心。

視諸眾生 猶如父母

這是修心的關鍵,一定要實實在在地執行。如能真實不虛的做到這一點,等於在守護菩薩戒,此戒的根本全在於此。

擁諸所得 樂於助人

財富金錢不是我們製造出來的,也不是專為我們製造的。錢財應供於流通,任何人不應該據為己有。

所得之財用於布施和供養,樂助正法事業。財神賜財於人,其意不在讓人貯蓄,而是讓人流通,得財之人只是媒介而已。

寺院理念

善心善行:倡導公共文明

文明敬香:一人燒一支香

垃圾不落地,你我都得利

文明祭祀:子孫顯達福慧多

三零:零經濟 零商業 零門檻

經典回顧

聯繫方式

微信號:南普陀寺

郵編:361005

網址:nanputuo.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友情鏈接

五老峰下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觀世音和觀自在有什麼不一樣的?
水陸法會中的梵唄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