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在文化古城紹興,尋找你的那些蛙朋友

在文化古城紹興,尋找你的那些蛙朋友

提起蛙類,人們馬上會想起它可以用來吃和入葯。其實,蛙類的皮膚很敏感。當外界環境受到有毒物質污染時,它們也就受到死亡威脅。因此,蛙類是環境監測的指標物種之一。在文化古城紹興,有機會你會看到這些蛙類。

斑腿泛樹蛙

生活在海拔80---2200米丘陵和山區。棲息在稻田、草叢,發出類似於石塊撞擊的「咔嗒、咔嗒」的鳴叫聲,非常有特點。跳躍力不強,但善於攀爬。

大樹蛙

生活在海拔80---800米樹林里或及其附近田邊、灌木及草叢中。夜晚發出「咕嚕,咕嚕」,或者「咕嘟咕」的叫聲。

彈琴蛙

生活在海拔30--1800米山區的梯田、水塘、草地及其附近。白天宅在石縫間,極喜陰雨天外出活動。叫聲悅耳,為「咕、咕、咕」的低沉鳴聲。

黑斑側褶蛙

生活在海拔2200米以下的水田、池塘和湖泊沼澤中。白天藏在草叢和泥窩內,黃昏及夜晚活動,跳躍力強。

華南湍蛙

生活在海拔400米至1500米的山溪內或及其附近。白天少見,夜晚棲息在急流處石上或石壁上。

棘胸蛙

生活在海拔200米至1500米林木茂盛的山溪內或及其附近。白天少見,藏於石穴或土洞中,夜晚多蹲在岩石上捕食昆蟲。

金線側褶蛙

在海拔50米至200米稻田、池塘內。棲息在稻田、草叢或者池塘內的藕葉上,晝夜覓食。鳴叫聲為「嘰、嘰、嘰」。它是中國特有種。

闊褶水蛙

生活在海拔30米至1500米的平原、丘陵和山區。棲息在水田、草叢或者池塘、水溝等附近,很少在山溪內,白天在草叢、石穴內,夜晚捕食。中國特有種。

飾紋姬蛙

生活在海拔1400米以下平原、丘陵和山區的水田、水溝等區域。棲息在水田、草叢或者池塘、水溝等附近,多在3-8月繁殖,發出「嘎、嘎」的鳴叫。

天台粗皮蛙

生活在海拔100米至600米的丘陵或山區。成體多棲息在較開闊的溪流岸邊,少數生活在溪流附近的靜水塘內,發出「啯、啯、啯」的連續鳴叫聲。中國特有種

小弧斑姬蛙

生活在海拔70米至1500米左右的山區和平地。常棲息在稻田、水坑、草叢或者池塘、水溝等附近,發出「嘎、嘎」的低緩鳴叫。

澤陸蛙

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區稻田、沼澤、水塘、水溝等附近,晝夜活動,主要夜間覓食。

鎮海林蛙

生活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區植被較為豐富的喬木、灌叢和草叢等附近,非繁殖期在林間和雜草中活動,中國特有種。

中國雨蛙

生活於灌叢、水塘蘆葦以及美人蕉及麥桿等高桿作物上。黃昏或黎明頻繁活動,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200-1000米。

下面,再介紹一下在紹興發現的蟾蜍。青蛙和蟾蜍是兩種不同典型的蛙類。青蛙一般具有光滑、濕潤的表皮,四肢纖細善於跳躍。蟾蜍俗稱癩蛤蟆,皮膚粗糙有許多小疙瘩。眼睛後面還有一對會分泌毒液的大型突出的腺體,稱之為耳後腺或腮腺,青蛙沒有。

淡肩角蟾

夜間常在小灌木葉上、枯竹竿或溝邊石上發出連續10餘個短音組成的鳴聲,開始音清脆低沉,越叫聲調越高。

中華蟾蜍

生活在海拔100米至1000米的多種生態環境中。除冬眠和繁殖期在水中,多在陸地草叢、地邊等潮濕環境棲息。

關於作者

生態攝影師,奧林巴斯簽約攝影師,還主編出版過《紹興野鳥圖鑑》、《白塔湖的鳥》等書;從事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自然保護區工作十多年,參與各類野生動植物的專項調查工作幾十次;多次獲得各級自然攝影比賽獎項;在杭州等地舉辦過多次個人自然攝影展;2016年獲的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的最高獎:「斯巴魯生態保護獎」。

探索大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激發愛惜和保護之心

微信公號:ziranguancha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使者 的精彩文章:

海底紅色預警:紅珊瑚危機
不要以為它們跳下200米高的懸崖,就高枕無憂

TAG:自然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