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文豪蘇軾,除文學藝術成就外,他還有一項建樹至今熠熠生輝

一代文豪蘇軾,除文學藝術成就外,他還有一項建樹至今熠熠生輝

在中國文化史上,蘇軾無疑是一座巍峨高山。在詩、文、詞、書、畫等許多方面,他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在幾千年的歷史中難以找出與之匹敵的全才,曾有人評價道:「蘇軾就是上帝創造的一個絕版」。除了文學藝術領域外,大文豪蘇軾還有一項建樹,我們不應該忽視,也應該大書特書。蘇軾不僅是文人,他更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官員,在多年主政地方經歷中,成為一名傑出的水利專家。

一代文豪蘇軾,除文學藝術成就外,他還有一項建樹至今熠熠生輝

主政徐州時,蘇軾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黃河決口,淹了45個縣,眼看徐州也要成為澤國。「彭門城下,水二丈八尺」,人心惶惶之際,蘇軾發出豪邁誓言:「我在城在,決不讓徐州毀於洪水!」蘇軾親赴城門,攔阻住要舉家遷走的富戶,然後結廬城垛上,一面督促修城築堤,一面派人划船援救城外百姓。軍民看到太守身先士卒、不辭辛苦,於是鬥志大增。全城軍民苦戰45天,採取疏堵結合的方法,最終戰勝了洪水。

主政杭州時,蘇軾籌集多方力量,興修水利工程,引水灌田千餘頃;疏浚西湖,解決了乾涸淤塞問題,重現了碧波千頃的美景。疏浚西湖過程中,他因勢就便,利用淤泥在湖中築就了一條大堤,這樣不僅解決了淤泥堆放問題,還使交通更為方便。堤上植柳,堤中有橋,成就了西湖的一處美景。老百姓為了感謝他,送來豬肉、黃酒,蘇軾命廚師按秘方烹制,然後慰勞築堤了民工。由於熟肉酥而不爛,油而不膩,老百姓親切地稱為「東坡肉」,至今成為一道美食。

一代文豪蘇軾,除文學藝術成就外,他還有一項建樹至今熠熠生輝

主政潁州時,蘇軾經過考察和實地測量,發現一項在建水利工程存在重大弊端,於是上書要求朝廷停止修建。原來,當時開封一帶水患嚴重,有高官輕率提出開鑿新河,把開封積水引向淮河,並且得到了朝廷批准,開始修鑿起來。這是一項政績工程,是名利雙收的事情,但蘇軾發現工程存在重大弊端——淮河水位比開封的還要高,如果盲目開河,勢必倒流。於是,蘇軾冒著政治風險,據理力爭,迫使朝廷最終收回成命,避免了這一勞民傷財、有害無益的浩大工程。

此後,蘇軾疏通潁州西湖泄洪通道――中清河、白龍溝,並採取綜合治理的辦法,至今造福潁州人民。謫居惠州時,他仍然憂國憂民,聞聽廣州時常發生瘟疫,判斷是飲水不潔所致,建議廣州刺史引白雲山下溪水入城。具體方法如下:在滴水岩下鑿一石槽,承蓄百尺飛濤之水,再用五管並排的大竹筒,順著地勢將水分引城內。這個方法得到了採納,廣州市民因此深受其惠。後來,蘇軾又被貶海南,他見當地百姓以溪水做飯,很不衛生,親自指導挖井,使百姓用上了清潔衛生的井水。

一代文豪蘇軾,除文學藝術成就外,他還有一項建樹至今熠熠生輝

縱觀蘇軾一生,他所遭遇的坎坷、磨難非常深重,「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為官四十年,大半生基本在貶謫流放中度過,「歷典八州,行程萬里」,總的趨勢是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然而,他無論身處何地,都在情牽黎民百姓,興修水利,造福當地百姓,有的至今深受其惠。此外,他以民為本、人水和諧的治水思想至今熠熠生輝,常讀常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讀史 的精彩文章:

靠打內戰起家,他當總統曾大搞「血鑽交易」,下台後被判了50年
身為阿拉法特堂弟,他曾當情報頭子十年,阿翁離世後遭行刑式槍殺

TAG:閑來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