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小詩詞,大智慧,讀15首禪意詩詞,領略空明澄澈,淡泊聖潔的境界

小詩詞,大智慧,讀15首禪意詩詞,領略空明澄澈,淡泊聖潔的境界

傳說釋迦在靜坐中忽一日感胸中煩亂,似有一隻猿猴在不時跳躍,不得安寧,以至於心境破碎,修行停滯。不得已,釋迦以大法力將此心猿斬出,於是靈台清明無染,遂成佛祖。世間芸芸眾生,都不曾有釋迦之法力,所以再難出現第二個佛祖。但是佛門修行悟道者卻不乏其人,於是就出現了得道高僧的富於哲理和智慧的示法詩、開悟詩。佛門之外的參禪悟道之文人,多有心得,也會留下表現隱居生活、寺院生活的哲理詩,這些都是禪意詩。表現空澄靜寂聖潔的禪境和心境是禪意詩的主要特色,富有情趣,表現的是空寂、淡泊、出世的情懷。

小詩詞,大智慧,讀15首禪意詩詞,領略空明澄澈,淡泊聖潔的境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禪意

示法詩多為得道高僧所留,著名的如慧能大師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哲理詩有的為僧人所寫,如黃蘗禪師的「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膾炙人口。更多的是文人所寫,我們熟知的詩人如王維、蘇軾、孟浩然、陶淵明等詩人都留下了流傳千古的禪意詩。尤其是王維的一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禪意十足,令人玩味不已。還有一些是表現暮鼓晨鐘的寺院生活的,像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就是其中之一。禪意詩是詩詞世界的一朵奇葩,數量巨大,小編拋磚引玉,摘引十五首於此,讓我們在滿滿的禪意中感受那空明澄澈、淡泊聖潔的境界吧。

小詩詞,大智慧,讀15首禪意詩詞,領略空明澄澈,淡泊聖潔的境界

高僧

1、頌平常心是道

宋 慧開禪師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2、烏巢禪師偈子

明 吳承恩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3、退步

五代 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底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小詩詞,大智慧,讀15首禪意詩詞,領略空明澄澈,淡泊聖潔的境界

靈山大佛

4、修行偈頌

唐 神秀大師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5、佛性常清凈

唐 慧能大師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

6、吾心似秋月

唐 寒山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小詩詞,大智慧,讀15首禪意詩詞,領略空明澄澈,淡泊聖潔的境界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

7、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8、終南別業

唐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9、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

小詩詞,大智慧,讀15首禪意詩詞,領略空明澄澈,淡泊聖潔的境界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聲

10、寄韜光禪師

唐 白居易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原從一寺分。

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

前台花發後台見,上界鐘聲下界聞。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11、對酒歌

唐 白居易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生。

隨貧隨富且隨喜, 不開口笑是痴人。

12、悟空上人院夏日題詩

唐 杜荀鶴

三伏閉門披一衲,兼無松竹蔭房廊。

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小詩詞,大智慧,讀15首禪意詩詞,領略空明澄澈,淡泊聖潔的境界

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13、書扇示門人

宋 范仲淹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

14、題畫

明 蒼雪大師

松下無人一局殘,空山松子落棋盤。

神仙更有神仙著,畢竟輸贏下不完。

15、行香子

宋 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休去勞神!似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取天真。?幾時歸去做個閑人,背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是神交,還是默契,范仲淹的兩句詞竟與李清照的千古名句如此相似
厲害了,多音聯,幾乎無人第一遍就讀對的對聯,竟然有十四種讀法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