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80年代到現在 講講那些婚紗照背後的故事

從80年代到現在 講講那些婚紗照背後的故事


從80年代到現在 講講那些婚紗照背後的故事

時隔38年以同樣角度和風格拍攝的兩張婚照。左邊攝於1980年,右邊是今年拍攝的。 (新華社)

1980年代

婚紗照時髦又罕見

講述者:劉女士,66歲

我和老伴兒結婚馬上就四十年了。在我們結婚那陣兒,結婚證上不用貼照片。我老伴兒老家是農村的,沒什麼錢,當時的人也都掙得少,所以我們辦婚事盡量節儉,能省就省。既然不需要照片,我們也就沒有刻意去照相館拍,更別提婚紗照了。

結婚沒多久,我在一個上海女同事家裡,看到了她的婚紗照。那是我頭一次看到身邊有人穿婚紗照相的。那時的新人在籌備婚禮時,一般都是買幾件色彩鮮艷的新衣服,我結婚在冬天,因此買了件紅色呢子大衣。這回看到同事的婚紗照,很是羨慕。她的婚紗是長袖、小圓領,那種款式在年輕人看來,肯定會覺得保守,但是在當時的我看來,真的非常時髦。她戴著個白色的花冠頭紗,手裡捧了一束花,戴了配套的耳墜和項鏈。照片是黑白的,當時幾乎沒有真正的彩色相片,都是攝影師沖洗照片時,手工給兩腮、嘴唇和衣服染上一些顏色。

從同事家回來,我向老伴提出,無論怎樣,我想去照相館拍一張結婚合影。他總算沒再小氣,同意了。我們倆蹬著自行車去了當時最好的照相館,離家可不近。在那兒,我們拍了兩張合影,一張半身的特寫,一張全身的。那時的半身特寫照,合影擺姿勢基本上都是一樣的,正式一些的就兩個人男左女右,目視前方,稍稍向中間靠攏;浪漫一些的就是兩人並肩一起往左看,女稍稍在前,男稍稍在後,假裝眺望遠處。我倆選的就是浪漫一些的姿勢,感覺看起來畫面活泛一些。

大約十年前,女兒突發奇想,把這兩張老照片拿出去重新製作,竟然給我和老伴PS上了婚紗禮服。還別說,技術真不錯,一點兒看不出痕迹,就好像我們當年真的穿著婚紗和西裝照出來的一樣。女兒把兩張照片放大,掛在我們卧室的牆上。以前照完相之後,還要等很多天才能取,底片還一定得收好,丟了就真是絕版了。哪裡想得到,現在在自家電腦上就能修圖,也不用底片了,數碼列印的照片立等可取。最重要的是,我真想不到,時隔多年,連外孫都有了,還能讓當年新婚的自己「穿」上婚紗,這不是時光倒流了嗎?

女兒說,到我們結婚四十周年紀念日的時候,她要給我倆訂一套婚紗照,讓我真正地穿一次婚紗。我還沒想好要不要去,不過說實在話,還真的有些動心了。

1990年代

拍照像是流水線

講述者:覃女士,45歲

我是1998年結婚的。當時,婚紗影樓剛剛出現,但都很有規模。我說的有規模,不是像現在一樣到處都是連鎖店,而是有一家算一家,都是裝潢洋氣的小樓,很氣派。這種影樓當時在市裡僅有幾家,店面都集中在一起。這可能就是成行成市吧,這樣集聚的人氣也許就能旺一些。

當時,婚慶行業也不像現在這樣形成了一個專門的產業,沒有策劃婚禮的婚慶公司,想要辦場婚禮,一般都是關係很好的親朋好友一起幫忙操持。我們的婚禮主持就是一個要好的朋友。也因此,人們對婚紗照感到很新鮮,一般人平時沒什麼機會能夠接觸到正式的婚紗禮服,逐漸興起的影樓為新人提供了這種機會。有的甚至可以打扮成歐洲貴族的模樣,還能留下影像,有什麼能比這個更有紀念意義的呢?

由於市面上影樓並不多,我們很快就選擇了一家規模比較大的知名影樓。那時拍一套,價位在3000元~8000元左右不等。而那時我們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不久,工資才2000多元,選了一套5000元左右的套系,基本上是兩個人一個月的工資總和。

到了約定拍攝的日子,我們一大早就到了影樓。從挑選服裝開始,我就一個感覺——上了流水線。

在更衣室里,可選的服裝很多,但說實在話,由於每天拍攝的人很多,再加上當時服務並不完善,服裝也都不那麼乾淨,所以當時我不是在選款式,而是選哪套衣服更乾淨些就行。選好了衣服,由化妝師按照服裝的風格為我們化妝,做髮型,之後就被帶到攝影棚門前排隊。基本上一天的時間,有半天都是在排隊,我們一大早就去了,到了晚上八九點鐘才結束。

攝影棚有很多間,每間都有不同的場景。新人們根據穿的服裝風格不同,被安排在不同的攝影棚。每個棚里都有一位固定的攝影師負責拍照。我們就像上了流水線,每個攝影棚就是不同的車間,屋裡的攝影師和屋外的化妝師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我們這些流水線上的「零件」就負責換衣服——化妝——排隊等待——進棚拍照——換下一套衣服——化妝——排隊等待——進另一個棚拍照……如此循環下去,直到所選的服裝都拍攝完。

讓我記憶比較深刻的,還有當時攝影助理讓我倆擺出的各種姿勢,雖然說是秀恩愛,但是有些姿勢真的非常難擺,感覺只有體操運動員或者瑜伽教練才能做得到,一天下來真是腰酸背痛,現在想起來還覺得有些滑稽。

拍攝完成後,到了選片入冊的日子。那時候還沒有數碼相機,拍照使用的都是膠捲,也根本不存在修圖,也只能拍攝時靠濃妝艷抹來美化,所以現在看來,那時照片里的人倒都是原汁原味。選片也不能在電腦上選,像現在一樣,不要的直接點擊刪除就好了。那時要把所有照片都洗成5寸照片,一張張擺在桌上讓新人挑選,選上的就直接製作入冊,沒選上的影樓就收回,可能是集中銷毀了吧。

最後的成品是一大一小兩本相冊,不給底片,所以選中的照片僅此一份,感覺分外珍貴。到今年,我們已經結婚20年了。等我們金婚的時候,我希望能再去拍一套。

從80年代到現在 講講那些婚紗照背後的故事

影樓婚紗照剛剛興起時,外景拍攝大多都選在風景秀麗的山水邊。

2000年代

小型工作室深受年輕人追捧

講述者:韓女士,36歲

我結婚是在2007年,正處在婚紗照革舊立新的時代。為了選擇一家合適的影樓拍照,我和老公每次參加別人婚禮,都非常留意人家展示的大大小小的婚紗照,但每次我倆總不免感慨:「這個新娘子,是咱們認識的那個誰誰嗎?!」

當時的婚紗影樓產業已經非常成熟,服務也形成了一定的規律與套路,這就造成了新娘子「千人一面」的情況:一是妝容過於艷麗,二是服裝造型千篇一律。如何避免?唯有創新!

我老公正屬於熱衷於創新的那一類人。在我們統一意見,把傳統的婚紗照否定後,他便開始潛心鑽研屬於我們自己的婚紗照。

那時除了傳統的婚紗影樓,小型的婚紗工作室開始流行起來。這些工作室規模不大,很多都是在居民樓里,幾個年輕人就能做出極富新意的婚紗照。他們沒有影樓的華麗布景,而是靠新穎活潑的造型取勝。給新人的自由度也很高,有什麼要求都好商量。最終,我們的婚紗照出自一家工作室,攝影師只負責拍照,情景設計、版式安排、文字介紹等均由老公傾情付出。

我們的一本婚紗照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取名愛情備忘錄。

第一頁,主人公介紹。男孩女孩分別出場,運動服搭配牛仔褲,和諧且真實。文字介紹簡單詼諧:他,職務:新郎,理想:給她幸福;她,職務:新娘,理想:享受他給的幸福。

第二頁,四幅畫面講述相遇與相識。在衚衕里,男孩在踢球,女孩正好路過;球不慎踢到了女孩腳下,女孩撿起球準備去還;還球的一瞬間,兩人指尖相碰;女孩靦腆走過,男孩駐足回頭看。

老公是個足球愛好者,談戀愛以來,我不知看過多少場他的足球賽。情節雖是虛構,但以足球為媒,合情合理。

第三頁,男女主人公各自呈思念狀態。文字附上:想著他運動的裝扮,想著他黑黝黝的臉,想著他遲遲的靦腆,想著他帶電的指尖,想著想著,無法入眠;想著她迷人的雙眼,想著她雪白的襯衫,想著她甜甜的笑臉,想著她溫柔的指尖,想著想著,無法入眠。

作為寫打油詩高手的老公,這本事終於派上了用場。

第四頁第五頁,一系列約會的照片呈現。聊天的、逛街的、吃飯的、購物的……溫馨和睦的場景著實撒了一大把狗糧。

以上這些照片基本上都是外景。我和老公穿梭在後海的衚衕里,為了拍攝效果,只能忽略周圍遊客好奇的目光,旁若無人地擺出各種造型配合拍攝。現在想起來,還真是佩服自己當時的勇氣。

第六頁、第七頁,女孩變成了新娘,男孩做起了新郎,潔白的婚紗與筆挺的西服相遇,男孩女孩成功牽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個場景終於回到了攝影棚。雖然身後只是簡單的背景布,可出片效果完全不比大影樓的差。

這就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婚紗照。11年後,當我拿出這本有些泛黃的相冊,彼時的場景依然歷歷在目。雖是小成本,小製作,但彙集了心思和心意的創造,無論何時拿起,都不會覺得過時,不會覺得陌生。

回想起來,當初之所以會選擇工作室,選擇自己創作,主要是因為當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婚紗影樓做出來的成品,相差無幾,尤其是新娘的裝束和造型;同時也是考慮到幾本又厚又沉、與他人雷同的婚紗照不易保存和搬運;而在價格上,隱藏在居民樓里的工作室,性價比相對較高,服務較貼心,既可以滿足我們這種平民的消費心理,還彰顯了年輕人喜愛與眾不同的個性。

從80年代到現在 講講那些婚紗照背後的故事

現在,年輕人的婚紗照風格越來越個性化,與眾不同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2010年代

與眾不同才是最美的

講述者:張女士,29歲

我結婚4年了。在籌備婚禮時,我們差不多把市面上的婚紗照了解了個遍。現在拍婚紗照,新人們更注重的是與眾不同,彰顯個性的婚紗照才是最美麗的紀念。也因此,拍攝婚紗照不再僅僅局限在影樓的攝影棚或者搭建的外景基地當中,到各種別出心裁的外景地拍照,是新人們凸顯個性的最好方式。

海邊沙灘、冰天雪地、油菜花海……婚紗照背景的場面越來越大;中國風也是婚紗照近年來非常流行的風格,以前大部分都是歐式古城堡風,但現在人們發現,穿著大紅袍或者大拖尾的白婚紗,站在紅牆琉璃瓦的明清古建筑前,自有一番氣勢;一些雙雙畢業於名校的夫妻,選擇在爬滿藤蔓滿牆綠蔭的教學樓下拍攝婚紗照,更有別樣的意義。

除了常規的婚紗照,年輕人還熱衷於各種新奇的拍攝方式:在懸崖邊攀岩,潛入水底,騎著單車……感覺又新鮮又有趣。還有很多搞怪的拍攝風格:兩個人躺在一塊黑板上,旁邊畫上各種卡通裝飾畫的漫畫風格;穿中學校服或者海魂衫綠軍褲等的懷舊風格;使用攝影與修圖技術,讓新人演繹各種劇情的奇幻風格……總之,突出「新」和「奇」,一本體現自我的婚紗照,留下的不僅僅是照片,更留下了有趣的回憶。

可惜,當時我們預算有限,最終還是選擇了傳統的影樓拍攝,但我仍然想要與眾不同一些。拍照那天,我和老公自帶了一個大包袱,那是我為婚禮量身定製的婚紗和旗袍。多虧閨蜜傳授給我的經驗:除了婚紗套系中影樓提供的服裝,現在很多新娘還會帶著自己的婚紗和禮服去拍照。這不也是真正屬於我自己的婚紗照嗎?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影樓的服務。由於激烈的市場競爭,影樓提供的服務項目越來越多,盡量滿足顧客的各種需求,讓顧客拍攝體驗達到最佳。並不只是拿到了很滿意的相冊就好了,從訂購到最終拿到相冊,各種服務都會讓人感到既周到又舒服,而且一切個性化的需求他們都會盡量滿足。花錢購買的與其說是產品,不如說是體驗。

最後,這家影樓還會提供一項服務,叫作「幸福護照」,就是可以每年免費拍一張全家福。我們已經拍了四年,從「我們倆」拍到了「我們仨」。也許,以後還會是「我們四個」也說不定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智能手錶「成為另一台手機」的探索已經失敗
一加5周年活動:邁凱倫定製版一加6T來襲?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