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大有大的難處,軍區制改革雖然能緩解戰爭壓力,但也毀了小農經濟

大有大的難處,軍區制改革雖然能緩解戰爭壓力,但也毀了小農經濟

這回來說說:軍區制改革,瓦解了東羅馬的小農經濟基礎。

啥是軍區制呢?它是一種軍政合一的組織體系。我們前面曾經過,在羅馬帝國早期,採取的都是行省制。這種行省制,是在羅馬對外擴張時期產生的。隨著帝國版圖越來越大,它把那些被征服的殖民地都收歸成行省。

大有大的難處,軍區制改革雖然能緩解戰爭壓力,但也毀了小農經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靠著行省制,羅馬帝國把自己打成了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但疆域大了以後,它慢慢開始就顧不過來了。為了收稅,同時也為了地區穩定,很多行省都有兵權,這也造成了後來的地方割據。西羅馬帝國滅亡就是和這種地方割據有很大關係。所以東羅馬痛定思痛,對行省制進行改革,推行總督制。它的核心,就是把地方的行政權和軍權分離。也就是說,行省雖然還是有兵權,也有軍事長官,但要歸地方總督管轄。

大有大的難處,軍區制改革雖然能緩解戰爭壓力,但也毀了小農經濟

不過這種總督制沒有維持多久,希拉克略皇帝在任期間,開始了軍區制改革,又恢復到了軍政合一的老路,他把零零散散的行省合併,建立了軍區,也就是說,由軍事長官「一手包辦」地方的行政權、司法權和軍事權。希拉克略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從7世紀開始,外部入侵再次增多,這樣做可以隨時組織軍隊,應付戰爭威脅。應該說這個想法是好的,也在初期收到一定效果,但它帶來的副作用,也是非常嚴重的。除了之前說的地方割據以外,軍區制的破壞,主要體現在經濟方面。

大有大的難處,軍區制改革雖然能緩解戰爭壓力,但也毀了小農經濟

在工業革命以前,農業在任何一個國家都非常重要。對東羅馬帝國來說,這也是它的經濟基礎。和軍區制改革配套實行的叫做農兵制。所謂農兵制簡單理解就是:國家給你田種,你來替國家打仗,老百姓平時是農民,戰時是軍人。不過,無論戰時還是平時,整個這片區域,都實行軍事化管理。

大有大的難處,軍區制改革雖然能緩解戰爭壓力,但也毀了小農經濟

這樣問題就來了。因為,軍事組織講的是服從文化,也就是上級對下級是一種絕對領導。在農兵制下,農民不像一般理解的那樣「農民租地主的土地,然後交租」就可以了,他們是完全處在被領導的地位。軍事長官對轄區內的農民,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正是因為這種權力關係的存在,壓榨農民,就成了常態。如果出了糾紛,國家為了打勝仗,當然也會站在軍事長官這邊。

大有大的難處,軍區制改革雖然能緩解戰爭壓力,但也毀了小農經濟

在這種力量完全不對等的情況下,軍事貴族開始對農民進行土地兼并,並且,為了維護軍區穩定,軍事貴族還是世襲的。一個個家族憑藉軍功,在地方的勢力越來越強,對農民的壓榨,也就越來越嚴重。到最後,絕大多數土地都集中到了軍事貴族手裡。農民要麼逃亡,要麼淪為農奴,東羅馬帝國賴以生存的農業經濟基礎,破壞殆盡。帝國晚期,小農階層幾乎就完全消失了。國家不僅征不上兵,還收不上稅,整整一年從農業方面收上來的稅,甚至不足帝國早期的百分之五。本來是為了增強國家軍事實力的軍區制,到了最後,卻帶來了軍事和經濟的雙重危機。

大有大的難處,軍區制改革雖然能緩解戰爭壓力,但也毀了小農經濟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文化百科 的精彩文章:

東羅馬皇帝都信教,一夫一妻還晚婚晚育,生不齣兒子皇位傳親戚
拜占庭獨特的外交,是如何讓帝國在複雜形勢下,生存一千年多年的

TAG:六百八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