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中國解放後,毛主席為何定都北京?其實原因很簡單

新中國解放後,毛主席為何定都北京?其實原因很簡單

眾所周知,定都對於任何王朝來說都是一件足以動搖國本的大事,考慮不周就將造成很大的動蕩。曹操向西擊敗李傕郭汜的軍隊之後,奉迎天子於洛陽,但是洛陽因為之前董卓強行遷都,一把大火將洛陽燒的殘破無比,可謂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此時的洛陽已經不再適合作為都城存在,曹操與首席謀臣荀彧經過商議之後,決定遷都於許昌,並且改名為許都。許都位於豫州腹地,處於曹操勢力的中心範圍,獻帝被接到此處,始終十分安全。

而同樣的,不光是曹操在定都的問題上多有選擇,實際上毛主席建國時期也在考慮著到底應該將哪座城市定為都城。毛主席說:歷朝歷代定都主要就是四個地方,西安,開封,南京或者北平,中央有了一些打算,不過還沒有做出決定。然而隨著1949年開國大典的舉行,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宣讀了《人民政府公告》,決定了相關事宜,並且宣布北京定為首都,至今為止已經有70年的歷史,而定都於北京最早是在當年3月的七屆二中全會,那麼我國為何要將北平作為新中國的首都呢?

實際上早就在解放戰爭中期,黨中央就已經在思考,應該定都何處?其實之所以對北平和平勸降,而不是炮火連天,就已經有了定都於此的打算,不過實際上黨中央第一個目標既不是千年古都北平,也不是有帝王之氣的南京,更不是長安或者開封,而是位於黑龍江的哈爾濱,也是我國東北的政治經濟中心。因為哈爾濱是當時全國最安全的大城市,而且距離蘇聯很近,因此毛主席打算定都哈爾濱,不過隨著國軍往東北大量增兵,毛主席取消了這個決定。

而伴隨著解放戰爭節節勝利,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被解放,出現在毛主席面前的選擇越來越多,北平就進入到了他的視線之中。實際上負責平津戰役的聶榮臻將軍也在思考有沒有和平解放的可能,畢竟北平乃是千年古都,歷史文化悠久;而且在和毛主席的會晤中,聶榮臻意識到毛主席有定都於此的打算,而且國軍將領傅作義也並非決心死戰到底。經過與羅榮桓的溝通,他決心和平解放北平,通過攻佔天津作為威懾,傅作義最終決定起義。

就這樣,一槍未響的情況下,北平得以和平解放,而毛主席立刻任命葉劍英為北平市長,負責接管北平的相關工作。葉劍英臨危受命,而且清楚的意識到,毛主席已經打算定都北平,因此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接管任務,而是有著更深的政治考量。葉劍英迅速從各地抽調超過一千位幹部,在保定召開了相關會議,要求大家務必將接管工作做好。在葉劍英負責下,北平接管工作和平展開,就連國軍統治區的《新聞天地》都對葉劍英此舉表示讚譽。

而北平和平解放後,在東北負責城市工作的王稼祥趕赴西柏坡參加會議,事後與毛澤東會面。毛主席就此事爭取王稼祥的意見,詢問他定都哪裡何時?王稼祥詳加分析利弊,認為南京沿海太近,不好防守,西安位置太過偏西,而洛陽開封等地因為中原經濟衰落,而且交通不便,而北平位於沿海地區,連接東北與中原,而且臨近蘇聯,又是明清兩代王朝的首都。毛主席聽取了王稼祥的遠見卓識,下定決心,定都北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去 的精彩文章:

毛主席一生愛書如命,逝世前最後時刻讀的是哪一本書?

TAG:七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