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家祝華英胎息體悟人體經絡運行之法

道家祝華英胎息體悟人體經絡運行之法


道家祝華英胎息體悟人體經絡運行之法


道家祝華英持內丹修鍊功法,達胎息境界,體悟到人體十二經脈玄的運行規律,並記錄闡述出來。「胎息體悟人體經絡運行之法」完善了歷代醫家對人體經絡被發現的闡述。目前,中醫與道學認為人體經絡被發現,一是源於天人合一的切身體悟;二是源於「取象比類」或「以類比象」的特別思維特殊思考;三是通過眾多「阿是穴」的不斷被發現,串聯成整體完整的系統;四是通過近代物理方法,假定「經絡不存在」來驗證,從而反證其客觀存在;五是通過現代西醫方法尋找「經絡氣血中所含的物質」來確定經絡客觀存在。

祝華英講,中醫的《黃帝內經》中講天人合一,道家亦講天人合一思想。所謂「天人合一」,通常認為將自已融入天地之間,達到無我境界。莊子在《齊物論》中論道:天地與我並存,萬物與我為一。此時能感知歸隱之大道之理,此點亦類同於中醫或道家的「比同」思維,人與動物之比,人與植物之比,人與無機物之比,人與天地萬物之比。故莊子在 《天下篇》說: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祝華英(1938年~)於六十年代期間開始修身煉性靜化身心,按子午卯酉四時靜坐。修鍊不久由於機緣巧合而達到「胎息」的境界,終於親身體驗悟到「十二經脈」運行的「真諦」。人體經絡與玄門太極陰陽往返旋轉的運動一樣,「十二經脈」也是呈現左、右、陰、陽對立的「雙向進退運動」。根據其陰陽對立的雙向運動,使「十二經脈」的三個矛盾(井滎俞經合的出入矛盾、根結矛盾、根、溜、注、入矛盾)得到了合理的解釋。「胎息」境界,一般人是很難達到的境界,祝華英認為,黃帝內經的素問和靈樞中對經絡運行的玄機和奧秘沒有闡述清楚,屬於藏頭去尾,口傳心授只闡述其精華核心,沒有說明古人修鍊之法。同時,揭秘了《黃帝內經》中記載的「人迎和脈口雙診脈法以及治療原則」。

道家祝華英胎息體悟人體經絡運行之法


道家祝華英胎息體悟人體經絡運行之法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

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於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沖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沖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趾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

……盛者,人迎大三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趾之端,循趾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後,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脛骨後,交出厥陰之前,上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吞本,散舌下;其支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

……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

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系;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小腸手太陽之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筋之間,上循臑外後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循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者,別頰上?,抵鼻,至目內眥,斜絡於顴。

……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膀胱足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腘中;其支者,從髆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從後廉,下合腘中,以下貫踹(腨)內,出外踝之後,循京骨,至小趾外側。

……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腎足少陰之脈,起於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於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以上踹(腨)內,出腘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盛者,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膽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於手少陽,抵於?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沖,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

……盛者,人迎大一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腘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

道家祝華英胎息體悟人體經絡運行之法


關於「十二經脈」在臟、腑、表、里相配合的陰陽對立運動是「小循環運動」,祝華英能用文字清楚的表達出來,而每一個側面有三道「大循環運動」,但因隱隱約約、恍惚杳冥,且比「小循環運動」更深奧、更玄妙,所以無法用語言文字來形容表達,故只提示一下而已。

手足三陰三陽的動態現象

祝華英在那次煉午功的「咽津服氣」之時,明顯感覺吞下一個清涼的圓團降入「下丹田」,隨即停止了後天的鼻息,同時在「下丹田」出現了先天呼吸(胎息)即覺得身心非常涼爽明靜。而周身的氣、血似停若滯,僅清晰的感覺到臍部(下丹田)處,有約3cm的透明圓球在微微的、緩慢地正、反、往、來的周旋著。約十分鐘後,即明確感覺到四肢的內、外側各有三條經脈路線一致的運動著。

原來手足之內側的三陰經與手足之外側的三陽經以同速反向運動著,即內側手三陰經向指端運行時,外側手三陽經則向肩部方向運行。同時,外側足三陽經向足趾方向運行時,則內側足三陰經向腹部方向運行。但是,身體另一側的手,足之三陰經與三陽經的運行,分別與之相反:即左側的手三陰經向指端運行時,則右側的手三陰經向腋窩方向運行,其餘的三明三陽逆行經脈類推。

道家祝華英胎息體悟人體經絡運行之法


由於這種左、右側相對立往返無休止的三陰三陽同速運動,使他親身體驗到「十二經脈」的運行是呈現雙向正、負運行規律的。可是,手三陰經與手三陽經的雙向迴旋運動不過肘,足三陰經與足三陽經的雙向迴旋運動不過膝。這種陰、陽、正、負運動便是他悟開十二經脈的關鍵所在。

道家祝華英胎息體悟人體經絡運行之法


道家祝華英胎息體悟人體經絡運行之法


祝華英講:

我處於這種「服息」的狀態歷時較長,故清晰地覺察到:

l、左手之手三陰經的機能正運行出至手指的同時,而左手之手三陽經即正運行至頭;

左足之足三陽經即正運行至足,左足之足三陰經即正運行至腹。

同時,其右側之,足三陰經即反運行至足,右側之足三陽經即反運行至頭,右側之手三陽經即反運行至手,右側之手三陰經即反運行至胸中。

再接著,右側正運,而左側反運。左側正運,而右側就反運。

正常人每行一個呼吸之時,其左側約正運行二次負運行二次,右側亦正運行一次負運行二次。

所以十二經脈的內在機能始終都是正、負無休止的升、降、進、退運行。

胎息發現左右手足十二經脈正反運行方向表

1左側正運右側反運表 2 右側正運左側反運表

左側手三陰 從胸→手 右側手三陰 從胸→手

左側手三陽 從手→頭 右側手三陽 從手→頭

左側足三陽 從頭→足 右側足三陽 從頭→足

左側足三陰 從足→腹 右側足三陰 從足→腹

右側足三陰 從腹→足 左側足三陰 從腹→足

右側足三陽 從足→頭 左側足三陽 從足→頭

右側手三陽 從頭→手 左側手三陽 從頭→手

右側手三陰 從手→胸中 左側手三陰 從手→胸中

2.人體中線的督、任二脈是「兩條」經脈相合併的,也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往返運動機能。

3、足三陽經和足三明、經手三陽經和手三陰經、之「別絡穴處」的陰陽機能交合,是人體表、里、陰、陽經脈交換最奧秘的聯繫之所。這一現象、在後章解釋根、溜、注、入矛盾的運動中詳述。

4、頭部的兩側,亦有左、右各自不同的升降進退運動機能,只是運動路線複雜、故感覺不太分明,僅感覺其複雜的經脈升降運動機能,由頭部至項部而止。

5、胸腔和腹腔內的臟、腑也有類似的陰陽進退機能運動,但因其臟腑的位置分散而難以分辨清楚。

如果依據手、足四肢的三陰經和三陽經之明顯對立的運動規律,故對頭部和臟陰腑陽的經脈運行,即能夠推理而得到解釋。

在「胎息」的狀態歷時達四小時之後,由一點思維念頭略心,陡然間我恢復了後天呼吸,周身而由涼轉溫,其手、足之三陰三陽經脈的運動機能也消失。

以脾胃經脈為例:

當左側脾經正運從足走腹時,右側脾經正好從腹走足;當左側脾經從腹走足時,右側脾經正好從足走腹;左右同一條陰經運行相反。

當左側胃經正運從頭走足時,右側胃經正好從足走頭;當左側胃經從足走頭時,右側胃經正好從頭走足; 左右同一條陽經運行相反。

十二經脈運行機理之三:陰陽表裡經脈運行正反對立。見下圖:

當左側脾胃經脈正運脾升胃降時,同時右側脾胃經脈負運脾降胃升;當左側脾胃經脈負運脾降胃升時,右側脾胃經脈正運脾升胃降。其它所有陰陽表裡經脈的運行都是如此。表裡升降對立,左右對立。

道家祝華英胎息體悟人體經絡運行之法


作者祝玄沖,更多道醫醫學知識,請持續關注本頭條號

5天4晚,掌握以上診療原則後,可以在臨床上治療各種疑難雜症,通過脈證結合統一,能準確的知道各種疑難雜症發病的根本原因,從而正確無誤的治療。此學術價值非金錢所能衡量,一次學習,終身受益無窮。

點擊了解詳情

深圳站|武當祝華英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元旦盛宴班(第23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家 的精彩文章:

誰偷走了我們的氣血?
口碑爆棚的譚氏正骨第二期正式招生,頸肩腰腿痛,立竿見影!

TAG:中醫家 |